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心弦

我擦 能不能开个 pro区啊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471
威望
0 点
积分
574 点
种子
76 点
注册时间
2015-2-2
最后登录
2018-4-8
发表于 2016-11-11 13:45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A9贴吧化指日可待

精华
0
帖子
3952
威望
0 点
积分
4077 点
种子
66 点
注册时间
2014-4-10
最后登录
2025-3-21
发表于 2016-11-11 13:54  ·  吉林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 全是PRO购机贴。

战士

SIM Racing Fans

精华
0
帖子
739
威望
0 点
积分
978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3-7-24
最后登录
2020-11-15
发表于 2016-11-11 17:37  ·  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灰绳 于 2016-11-11 17:41 编辑

讲真,前几天就是因为帖子比较多,本人浏览的时候偶然了解到了英亚优惠并且直邮国内的消息,然后又参考另外几个帖子的内容,轻轻松松2600多就买完了,马上到北京了。最近几天看着淘宝的价格以及贴吧关于国内淘宝购买pro的一个个事情,一篇篇帖子,觉得挺感谢论坛,本人实实在在觉得挺受益。

个人觉得在没有专区情况下,在PS4版区发海淘PRO的帖子没什么不合适。既然是PS4综合版区,那一时间什么比较火就有刷屏的感觉这也司空见惯,GTA即将发售或者神海即将发售,未开专区之前,也都是这样。论坛嘛,就是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我不能说自己不喜欢GTA,看着满屏GTA贴心烦,就得让别人闭嘴,那太可笑了。

最近游戏大作不多,PRO相对火热,相关帖子自然会多一点。个人猜测这里可能出现了三种种不同的心境。第一,是对于首发Pro有购买意向的玩家,尤其是对亚马逊海淘方式有意向的玩家,对于这些帖子是很喜欢的。第二种,是无所谓的,这估计是大多数,而且其中可能包括对于第二批或未来购买Pro有观望态度的。第三种,可能是已经购买了初版PS4,且对于Pro的出现一直有不忿情绪。这时看见满屏的Pro帖子很不爽。

如前所说,没有专区情况下,在PS4版区发海淘PRO的帖子我觉得很正常的。而且这些帖子,不但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而且大概还能有一些归属感的作用,游戏主机不是经常出的东西,购买Pro可能对于这里很多人也多少算个大事,有些人也许是初次海淘这种东西,多一些人讨论心里踏实一些。本人应该说就是受益者。我在PSN商店很早就预购了FF15,得知会有Pro补丁之后,很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买到Pro,而且以我个人来说,即便没有FF15,Pro也是迟早肯定要换的。但是淘宝的情况大家也都看见了,和PSVR一样,基本可以用无语来形容。这种被炒高的价格我是很反感的,有钱没钱我也不愿意多花这些钱白白孝敬JS,有这几百或几千块钱,实在不在乎钱,捐了也好,反正就是特别不愿意受制于JS的牵制多花钱买炒高价的东西。而正是论坛和贴吧的几个帖子,让并不懂英文的我以实际到手价2600多的价格买到了Pro,不但成功避开了JS,而且这价格即便在回稳之后,也是妥妥的。很开心,也很感谢论坛和贴吧的热心发帖玩家。***角度,如果是同样价格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越久,使用成本就越低,假设3年后出PS5,那我Pro买得越早,就等于用的时间越长,使用成本等于越低。

当然,话说回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单纯晒确认单、晒发货之类的帖子确实没什么营养,这样的帖子多了,有些玩家看着烦也能理解的。当然要是真开专区,不管是买Pro还是不关心Pro的,应该都不会有人反对。我本人也是支持。毕竟海淘的玩家交流起来也更方便了,不至于想找一个相关的亚马逊帖子但是很快就沉了。但是这种事青就是一阵子,专区应该是不可能的。

所以本人结论貌似挺废话的,但是我觉得没什么不对。不打算买或换Pro的玩家也没理由要求这些海淘的玩家闭嘴,或者有的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信口雌黄也是很无趣,如果发展成引战就很没必要,很遗憾了(当然,以个人浅薄的经验和阅历,由初版和Pro引发的拉扯,未来论坛上大概很难避免。其实都是玩家,何苦呢)。而另外一方,像单纯的晒确认单、晒发货之类没什么实际营养的帖子也可以少发一些。

总而言之,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些呗,有什么不好么?

32岁游戏大叔这会儿闲的没事,唠叨两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1-21 08:12 , Processed in 0.16049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