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熬夜

贝维克物语 人物志 帝国篇(1) 亚卡拉姆

[复制链接]

精华
2
帖子
1013
威望
4 点
积分
116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0-1
最后登录
2008-2-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21:07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abudesu说得也有道理,但这也可能就是游戏剧本的不严谨之处,纳尔维亚的军力既然在王国三甲之内,那至少应该有2万到3万人,与伯尔尼亚和赛内利亚持平。但实际上从细节剧情看似乎一万人都很紧张了。

圣骑士

心已死,无它...

精华
7
帖子
2664
威望
11 点
积分
34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3-30
最后登录
2010-9-7
发表于 2005-12-30 09:26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一下熬夜的下部作品~

圣骑士

二流卡饭

精华
0
帖子
3416
威望
0 点
积分
3514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3-17
最后登录
2010-7-17
发表于 2005-12-30 09:42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完全插不上嘴了.....同上

精华
0
帖子
293
威望
0 点
积分
31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0-2
最后登录
2013-6-23
发表于 2005-12-30 12:42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puww于2005-12-29 15:14发表的:
事实上我觉得帝国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程度并不比同盟国小哦
甚至到最后我觉得帝国内部的矛盾导致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的根本原因

帝国内斗小不小只能是推测了...毕竟游戏的视点是放在希浓骑士团上...我们只能是
从侧面来推敲...如果官方能出本小说的话...倒是可以一窥全貌...

另外...イシス森之战损失10W兵这个数据应该只是表面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可
能直接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起码会有点逃兵回来吧...不然第五章帝国的逃兵剧情就不
会存在了...

精华
0
帖子
134
威望
0 点
积分
138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12-28
最后登录
2021-6-22
发表于 2005-12-30 14:3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熬夜于2005-12-29 21:07发表的:
abudesu说得也有道理,但这也可能就是游戏剧本的不严谨之处,纳尔维亚的军力既然在王国三甲之内,那至少应该有2万到3万人,与伯尔尼亚和赛内利亚持平。但实际上从细节剧情看似乎一万人都很紧张了。
其实BWS的故事背景和细节设定个人感觉还是很完善的,主体上没有很大的破绽。
为何位列同盟3甲之列的纳尔维亚军力会如此不济?恩,不妨让我们小小的推测一下。

616年,前国王莫尔帝亚斯四世领兵8W前去支援被帝国包围的边境要塞萨基利亚,除去占主体的贝利亚公国军外,以纳尔维亚的国力以及在同盟中的地位,所占比例一定不会很少。
结果大军在伊希斯森林遭到突袭,莫尔帝亚斯四世战死8W将士尽默。其后帝国对同盟发动大规模攻势,连续突破同盟军防线,最终从两个方向合围了贝利亚的首都瓦仑泰因.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纳尔维亚很有可能数次支援过正在前线与帝国激战的贝利亚(提供援助的也许不只纳尔维亚公国一家,帝国自伊希斯之战到合围瓦仑泰因总共花费了1年多时间,如果没有其他公国的支援,面对帝国的猛攻刚遭受大败元气大伤的贝利亚很难坚持这么久)。
伊希斯的惨败以及长达一年的攻防战使纳尔维亚的兵力被逐渐消耗掉,所以在帝国南下后纳尔维亚的战力才会表现的如此匮乏。

至于西部同盟军的地位和重要性,从剧情中也可以看出来。
仙娜公主请求利斯营救贝尔纳德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原因,更多是对整个贝尔克同盟前景的担忧。东部战线上,撤退到纳尔维亚的贝利亚公国军仅剩一个空架子毫无指望,纳尔维亚疲于奔命,利斯指挥的西浓骑士团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人数太少,唯一的后援伯尔尼亚公国由于黑暗祭司的阴谋陷入内战无暇估计其他。东部同盟军的战力已经接近枯竭,不要说是反攻连维持战线防御帝国的进攻都很艰难。而唯一能够改变局势,让同盟获胜的只有贝尔纳德领导的西部同盟。(仙娜公主虽是女性,但用人手法和战略远见从一定程度上说丝毫不亚于贝尔纳德)。
ywy

精华
0
帖子
187
威望
0 点
积分
220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3-29
最后登录
2014-1-21
发表于 2005-12-30 14:46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精华
2
帖子
1013
威望
4 点
积分
116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0-1
最后登录
2008-2-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8:05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abudesu于2005-12-30 14:30发表的:

其实BWS的故事背景和细节设定个人感觉还是很完善的,主体上没有很大的破绽。
为何位列同盟3甲之列的纳尔维亚军力会如此不济?恩,不妨让我们小小的推测一下。

616年,前国王莫尔帝亚斯四世领兵8W前去支援被帝国包围的边境要塞萨基利亚,除去占主体的贝利亚公国军外,以纳尔维亚的国力以及在同盟中的地位,所占比例一定不会很少。
.......

很有道理!!但我回忆起一个细节,第五章开头,罗兹沃克劝说沃尔肯斯出阵,沃尔肯斯曾经说过“率领我直属的一万士兵与伯尔尼亚对阵.....有趣。”

这说明就是沃尔肯斯都有直属于自己的一万部队。其他撤退到纳尔维亚的诸侯部队加起来应该也不少。

我做一个最低的估计

沃尔肯斯直属:1万

其余贝利亚残兵:3000(假设剧情中的贝利亚将军级人物带1千人左右)

纳尔维亚:1万人-1万5000人

其余诸侯:5000人

所以我认为纳尔维亚的同盟部队至少有30000-35000人左右。当然,这是时间段在游戏第1章时的估计。

精华
2
帖子
1013
威望
4 点
积分
116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0-1
最后登录
2008-2-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8:08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acgyang于2005-12-30 12:42发表的:


帝国内斗小不小只能是推测了...毕竟游戏的视点是放在希浓骑士团上...我们只能是
从侧面来推敲...如果官方能出本小说的话...倒是可以一窥全貌...

.......

这里要强调一下,泽菲率领的敌国龙骑士绝对不会多于3000人,在伊西斯之森只是通过突袭,杀死了贝利亚国王,之后同盟的八万大军就崩溃了,而并不是消灭了同盟的八万军队。十万人的数据是之后同盟节节败退,一直到帝国军逼近首都巴莱姆坦为止,在一年多的时间损失的总兵数。

精华
2
帖子
1013
威望
4 点
积分
116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0-1
最后登录
2008-2-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8:14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想问一下abudesu,你所说的“此外前国王战死,其他优秀的同盟军官更是死伤无数(仅4祭祀中就死掉3人),对贝尔克同盟而言イシス森的战斗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中“仅4祭祀中就死掉3人”是第几章的剧情,我好像没有看到,因为就帝国和同盟来说,神官可能上战场,司祭是不可能上战场的。而且贝利亚和拉兹教不同,采用分区司祭合议制,所以如果算国家数量也绝不止4名司祭。

精华
0
帖子
134
威望
0 点
积分
138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12-28
最后登录
2021-6-22
发表于 2005-12-30 19:31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熬夜于2005-12-30 18:08发表的:
这里要强调一下,泽菲率领的敌国龙骑士绝对不会多于3000人,在伊西斯之森只是通过突袭,杀死了贝利亚国王,之后同盟的八万大军就崩溃了,而并不是消灭了同盟的八万军队。十万人的数据是之后同盟节节败退,一直到帝国军逼近首都巴莱姆坦为止,在一年多的时间损失的总兵数。

恩,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主帅突然战死,对部队士气和指挥系统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质的。
第12章主线剧情,操纵伯鲁尼亚公爵的拉兹祭祀阿尔玛其斯很可能使用了同样的战术,依靠泄露出的情报和帝国精锐对维斯塔本队发动奇袭,从而导致维斯塔军大败。
下面是引用熬夜于2005-12-30 18:14发表的:
另外想问一下abudesu,你所说的“此外前国王战死,其他优秀的同盟军官更是死伤无数(仅4祭祀中就死掉3人),对贝尔克同盟而言イシス森的战斗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中“仅4祭祀中就死掉3人”是第几章的剧情,我好像没有看到,因为就帝国和同盟来说,神官可能上战场,司祭是不可能上战场的。而且贝利亚和拉兹教不同,采用分区司祭合议制,所以如果算国家数量也绝不止4名司祭。
贝利亚教采用的是4司教合议制,4名司教的地位应该类似与拉兹教中的4大司祭(可能还略高,因为贝利亚是没有教主一职的)。其中3人随国王出征,在伊西斯战死,只剩下鲁波司教一人。
这些在游戏中的确没有提到过,在BWS官方功略的舞台设定中有描述。

PS:感谢下PUWW君,偶也是你的众多收益者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4-5-8 01:17 , Processed in 0.190335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