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人狗情未了

才发现寄生前夜是死克威耳的

[复制链接]

征服者

我不是SF,RF,NF。我是GF。

精华
0
帖子
6252
威望
0 点
积分
6591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05-7-15
最后登录
2025-2-15
发表于 2006-7-12 15:59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ellside于2006-07-12 15:44发表的:
楼上说的挺自信的,寄生1抄的是哪个游戏?

如果说2代是抄袭BIO的话,那么一代就是FF和BIO的混合,因为1代没有成功,所以2代干脆就更多的转向BIO了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20015
威望
0 点
积分
28121 点
种子
571 点
注册时间
2005-4-28
最后登录
2024-3-8
发表于 2006-7-12 16:54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是说参照某个游戏啊
c_c

精华
0
帖子
3392
威望
0 点
积分
3598 点
种子
60 点
注册时间
2004-9-10
最后登录
2025-1-16
发表于 2006-7-12 16:59  ·  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1代,尤其是音乐,非常好听,另外2代跑步的姿势是在是丑

精华
0
帖子
1539
威望
0 点
积分
1581 点
种子
19 点
注册时间
2005-4-17
最后登录
2024-12-1
发表于 2006-7-12 17:00  ·  安徽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索妮于2006-07-12 15:59发表的:


如果说2代是抄袭BIO的话,那么一代就是FF和BIO的混合,因为1代没有成功,所以2代干脆就更多的转向BIO了


   y的不懂装懂,当时一代就是拿了异度装甲的一半开发资金做出的游戏,偏偏大卖,然后异度的制作组愤而集体跳槽到了NAMCO,这才有了今天的异度传说三部曲,SQUARE就是因为看到1代大卖以后决定出2,结果因为抄袭生化危机(明显)而落了个惨淡销量,1代要是不***根本就没有2代,你当SE社是***啊?当年不也出了双界仪吗?也不卖作啊,为什么不出续?

精华
0
帖子
1539
威望
0 点
积分
1581 点
种子
19 点
注册时间
2005-4-17
最后登录
2024-12-1
发表于 2006-7-12 17:04  ·  安徽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风格,当初的寄生前夜1代让偶是如醉如痴,武器修改系统,克莱斯落大厦迷宫,1代无论剧情和系统在当时来说是完美的,好好的一个纯RPG游戏非要象什么生化危机学,不然又是一个经典系列,你瞧瞧2代那是什么个玩意,整个就一小村子到处溜达,一点剧情都没有,一代的剧本可是获过奖的

征服者

我不是SF,RF,NF。我是GF。

精华
0
帖子
6252
威望
0 点
积分
6591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05-7-15
最后登录
2025-2-15
发表于 2006-7-12 17:05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jiatu于2006-07-12 17:00发表的:



   y的不懂装懂,当时一代就是拿了异度装甲的一半开发资金做出的游戏,偏偏大卖,然后异度的制作组愤而集体跳槽到了NAMCO,这才有了今天的异度传说三部曲,SQUARE就是因为看到1代大卖以后决定出2,结果因为抄袭生化危机(明显)而落了个惨淡销量,1代要是不***根本就没有2代,你当SE社是***啊?当年不也出了双界仪吗?也不卖作啊,为什么不出续?

你说的一定是日本销量,
喜欢2的人一定比1多,

精华
0
帖子
1539
威望
0 点
积分
1581 点
种子
19 点
注册时间
2005-4-17
最后登录
2024-12-1
发表于 2006-7-12 17:07  ·  安徽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寄生前夜》1、2的变化坛起

发表时间: 2002-8-11 23:34:00 | FLOOR ATTIC |
作者:宇(游客)

  我们都知道《寄生前夜》1与《寄生前夜》2没有联系。但是这背后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寄生前夜》2中,主人公Aya·Brea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职业变了,从一名洛杉矶***成为了联邦调查局的侦探;她的朋友变了,我们熟悉的丹尼尔、前田被新出来的皮尔斯、卡尔取代;她的模样也变了,变得我们几乎认不出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我认为最核心的变化是制作公司“史克威尔”的指导思想错误。《寄生前夜》1的巨大成功,以及随后《最终幻想》8的节节胜利,使得当时“史克威尔”的领导层对于新兴的全数码电影的影响力过高估计,认为只要有了优秀的数码影像,游戏就会成功。这方面的错误判断使得后来“史克威尔”公司经历了一段惨痛的时期。我们看到,在这段时间决定开发制作的许多高投入作品,最后大都惨淡收场。比较典型的有《最终幻想》电影、《寄生前夜》2、《保镖》。尤其是《最终幻想》电影,它的数码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但可惜的是“坂口博信”等完全不管观众的接受能力如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多深,完全凭空的虚幻世界的影响力有多大(这能怪谁,谁叫《最终幻想》系列不像《星球大战》系列前后关联,自成体系呢?)就给大家强制推出了这部“哲学式”作品,结果可想而知。  

  言归正传,基于以上的错误指导思想,“史克威尔”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更换了制作小组(从北美部改为日本本部的一个小组开发),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推出了《寄生前夜》2,除了依然精美的动画和改进后的三维游戏画面,我们看到的是完完全全与前作没有一点关系的游戏。游戏反而与“卡普空”的《生化危机》系列惊人的相似,即使改名为《生化危机X》,相信也没有人反对。  

  我们再来看看《寄生前夜》系列的历史。其实当年“史克威尔”开发的《寄生前夜》1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玩票”的作品。在这之前,《最终幻想》7的巨大成功和“史克威尔”一连几年顺风顺水的运作,使得该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于是领导曾决定推出一个“电影式”的游戏。当然,既然是“电影式”高投入的作品,那么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市场的回报,起码不要输得太惨。于是,“史克威尔”最终决定制作《寄生前夜》。改自畅销科幻作品的一流故事情节,当时首屈一指的数码制作影像,完善的游戏系统,紧张恐怖的音乐氛围,加上丰富的科学背景与大胆而不失真的想象力(毕竟是改自专业作家的科幻小说),终于在当时创造了巨大的成功。非常遗憾的是,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史克威尔”当时完全沉浸在《寄生前夜》1、《最终幻想》8等的巨大成功中,来了个“一切胜利都归功于数码影像”,看到一个“玩票”作品居然有了如此的成绩,自以为是,急功近利推出了第二代作品,结果令所有《寄生前夜》1的爱好者大失所望。毕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优秀的《生化危机》系列,为什么“放着大有前途的一代剧情不顾,要去搞一个‘生化’类作品”?  

  离开了紧张恐怖的剧情,离开了接近完美的游戏系统,离开了丰富的科学背景与大胆而不失真的想象力,《寄生前夜》2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寄生前夜》居然沿用了第一代的主体配乐,是江朗才尽,还是制作不用心呢?)  

  《寄生前夜》2让我们很陌生,因为它完全不像一代作品;《寄生前夜》2让我们很熟悉,因为它很像《生化危机》。

  悲哀……  
    



  我估计基于以上原因,“史克威尔”不会推出《寄生前夜》3了。

征服者

我不是SF,RF,NF。我是GF。

精华
0
帖子
6252
威望
0 点
积分
6591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05-7-15
最后登录
2025-2-15
发表于 2006-7-12 17:07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jiatu于2006-07-12 17:04发表的:
各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风格,当初的寄生前夜1代让偶是如醉如痴,武器修改系统,克莱斯落大厦迷宫,1代无论剧情和系统在当时来说是完美的,好好的一个纯RPG游戏非要象什么生化危机学,不然又是一个经典系列,你瞧瞧2代那是什么个玩意,整个就一小村子到处溜达,一点剧情都没有,一代的剧本可是获过奖的

原来你是按照RPG来玩的,怪不得,
,你有没有玩2代的二周目可选的困难模式?

精华
0
帖子
1539
威望
0 点
积分
1581 点
种子
19 点
注册时间
2005-4-17
最后登录
2024-12-1
发表于 2006-7-12 17:08  ·  安徽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转自日本游戏攻略区

征服者

我不是SF,RF,NF。我是GF。

精华
0
帖子
6252
威望
0 点
积分
6591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05-7-15
最后登录
2025-2-15
发表于 2006-7-12 17:10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jiatu于2006-07-12 17:07发表的:
从《寄生前夜》1、2的变化坛起

发表时间: 2002-8-11 23:34:00 | FLOOR ATTIC |
作者:宇(游客)

.......

上文一定是位日式RPG死忠死的吧!

如果3代能像BIO4那样的模式,再家上本身的魔法+枪战的特色 绝对能大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2-16 03:34 , Processed in 0.251441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