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93|回复: 22

WW2英国飞机[完](申请加精)

[复制链接]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5:54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IGHTER



1.Blackburu B.24 Skua/B.25 Roc
贼 鸥/大 鹏

Skua




Roc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Skua II Roc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7年1938年
用途俯冲轰炸机战斗机
乘员2人2人
发动机1*Bristol Perseus XII 905hp1*Bristol Perseus XII 905hp
航程1287KM1287KM
最大速度362KM/H315KM/H
升限5820M5400M
重量2490/3732KG2276/3992KG
外形尺寸翼展14.70M
机长10.85M
机高3.79M
翼展14.02M 机长:10.67M
机高3.79M



武备:5*7.7mm
1*227KG炸弹 4*7.7mm
1*110KG炸弹
其它:-----




简介
   

B-24 Skua 贼鸥

1937年2月9日试飞的一种双座战斗机,试飞后发现显然不适合战斗机,随即改成俯冲轰炸机。1938年入役时已经过时。1940年4月10日,16架“贼鸥”袭击在挪威卑尔根港内的德国舰队,用3枚炸弹炸沉德国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巡洋舰,这是飞机第一次击沉大型水面舰只。1941年全部退出一线部队。生产192架。

B-24 Roc 大鹏

从Skua发展的战斗机,1938年12月28日试飞,1939年4月入役,在座舱后装一个四挺机枪的小炮塔。和“Defiant”一样,来源于一种错误的战术概念,在入役后几个月即退役,改为靶标拖曳机。生产136架。











2.Boulton Paul P.82 Defiant
挑战者








TT.MK I ,RAF在中东训练基地的靶标拖曳机,1945年



代表型号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Boulton Paul飞机公司Wolverhampton(伍尔弗汉普顿、中英格兰城市)
研制年代1937年-1943年
用途战斗机/夜间战斗机
乘员2人
发动机1*Rolls-Royce Merlin III 1030hp 12缸液冷
航程743KM
最大速度485KM/H
升限9200M
最大起飞重量390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05M
机长10.70M
机高3.45M
武备4*7.7mmMG



简介
   

1935年,RAF(英国皇家空军)提出了一种战斗机的设计概念,在战斗机的机身中段装置一个用液压驱动的旋转炮塔,装设多挺机枪。取代传统的将机枪装置在机头、机翼中段的做法,RAF认为:这种飞机的好处是减少了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瞄准射击的技术要求;炮塔的射界较大,飞机用不着和敌机沿瞄准线成一线也可以射击。

RAF将此概念编入F9135设计招标书中,霍克飞机公司和Baulton Paul公司按此要求进行了设计竞争,最终后者获胜。

首架原型机于1937年8月11日试飞。这是一架悬臂式低单翼、全金属结构的飞机,在飞行员座舱后巧妙的融合了一个装四挺白朗宁机枪的动力炮塔。1939年7月30日开始正式生产,同年12月装备RAF第264中队。1940年5月12日,该机首次参加敦刻尔克滩头的空中掩护战。德国飞行员首次遇到该机,仍然采取咬尾攻击的战法,殊不知向后射击为该机所长,当即被击落不少。战斗第一天“挑战者”击落敌机38架,5月底一共击落敌机65架。不久,德国飞行员学会了对付“挑战者”的办法:迎头攻击或腹部仰攻,“挑战者”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RAF决定将“挑战者”加装当时绝密的AI型机载截击雷达,改为夜间战斗机。大部分MK I型在加装雷达后称为AI MK IV/MK VI型,在40~41年的冬季的本土夜间反空袭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装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战争后期,“挑战者”已经明显落后,改为英国在中东飞行训练基地的靶标拖曳机和海空救援巡逻机使用。

为了提高“挑战者”的性能,在生产期间曾经用更换发动机、减少油箱容积、增大舵面、修改冷却系统等方法改进飞机,形成P.82/F.MK I/NF.MK IA/MK II/TT.MK I/TT.MK III等6种改型,各型共生产1063架,1943年停产。RAF的275、276、277、280、281中队装备该机









3.Bristol Beaufighter
英俊战士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Beaufighter T.F.X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2年
用途多用途战斗机
乘员2人
发动机2*Bristol Hercules XVII 1725hp
航程2816KM
最大速度514KM/H
升限5791M
重量7072/11521KG
外形尺寸
翼展17.64M
机长12.59M
机高4.84M
武备
4*20mm6*7.7mm(机翼1*7.7mm(脊)1*18英寸鱼雷或2*454KG炸弹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十分重视,因为对于白天的战斗机承担的任务,单发战斗机已经基本上能够胜任,只有德国从30年代初期一直在发展BF-110重装备、远程双发战斗机。战争开始后RAF才发现,缺乏一种较“飓风”“喷火”留空时间更长、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战斗机。于是,“英俊战士”作为一种凑合着用的重型战斗机,在最需要的时间-即战争开始后的一年后开始服役。

该机能够在1940年服役得益于Bristol公司的深谋远虑。1938年,Bristol公司预见到在可能的战争中需要一种重型战斗机,决定自费研发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由L.G.Frise领导的设计组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到战斗型外,还尽量按照RAF的F11/37号设计要求的指标,考虑可以改型为侦察机、鱼雷机。为了加快研制进度,尽量使用"Beaufort"的部件,包括机翼、尾段、起落架,装两台Hercules 发动机和四门20mm Hispano机关炮,设计编号Type156.RAF先定购了4架原型机。

1939年7月17日,原型机R2052号由Uwins上尉驾驶进行试飞。试飞后两星期,RAF一反常例,马上签订了300架飞机的生产合同(F17/39),对迅速量产该机有促进作用。1940年10月,“Beaufighter" MK IF首次装备RAF第29中队,机上装有英国当时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飞机参战后立即就表现出比”Bristol Blenheim IF"(装有一样的雷达)更具优势。首先,速度大,在占位、追逐方面容易;其次,4门20mm机炮威力极大,只需要一个短点射就可以将德国夜间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

随后的生产过程中,该机进行了多次改型,发动机、军械配备各不相同,使该机的多用途潜力得到发挥。长航程型适合北非沙漠的远程巡逻;鱼雷攻击型适合RAF海岸警卫司令部使用。

主要改型如下:

"Beaufighter IF" 夜间战斗机,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Beaufighter V" "Beaufighter IF" 加装从"Boulton Paul"飞机上拆下的4挺7.7mm机枪炮塔,希望能够从低于敌方夜间轰炸机的高度进行仰射。但背部炮塔影响飞机性能,随即放弃。

"Beaufighter II" 装两台R.R Merlin液冷发动机的试验型,仅生产两架。

"Beaufighter T.F.X" 多用途型,装新型A.I MK VIII雷达,雷达天线位于机头凸出的鼻状天线罩内,有一个和垂直安定面融合的背鳍,改进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Beaufighter VI" 装Hercules XV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Beaufighter X" 装Hercules XVI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该机虽然是一种凑合着使用的飞机,但是在二战中仍然是一种成功的飞机。在英国上空的夜间截击战中作用巨大;参加欧洲战场的几乎每一次战役;在封锁斯卡格拉克海峡(丹麦日德兰半岛和挪威南部之间)战斗中击沉敌军舰船、潜水艇;在南太平洋战区,澳大利亚的该机在攻击日军舰船时也战绩斐然,而且该机的发动机声音小,发动攻击时刚听见发动机声,飞机已经凌空,所以日军给该机取了一个绰号“悄声死神”(Whispering Death).

除了装备FAF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皇家空军都装备该机。1945年9月21日,最后一架“英俊战士”完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英***计生产5562架,澳大利亚生产364架,包括VI各型1063架,X各型2231架。







4.de Havilland  D.H 98
Mosquito








型号B.IVNF.II FB MK.VI B.XVI
用途轰炸机夜间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轰炸机
乘员 2
发动机2*1250hpMerlinXXI2*1460hpMerlinXXIII2*1250hpMerlinXXI2*1680hpMerlin72
翼展16.51m
机长12.4312.4713.56m
机高4.65m
重量(KG) 5942/10152 6093/? 6486/10115 ?/10433
最大速度(KM/H) 612 595 611 656
升限(M) 9500 11000 11000 ?
航程(KM) 1960 2740 3033 2390
武器907KG炸弹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 4*20mm
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907KG炸弹1814KG炸弹


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88能够与之匹敌。

德.哈维兰公司以制造木质轻型飞机而著名,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首先。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机翼: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主起落架为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侯,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黄色。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类,大约有如下机型: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改型表

PR.I 1941年9月入役,非武装照相侦查机。

F.II/NF.II NF.II,1942年5月入役,装4*20mm+4*7.7mm机枪/炮,后期加装AI MK IV/V“箭”雷达或Turbinlight探照灯,逐渐取代Bristol Blenheim成为本土夜间战斗机主力,并为重型轰炸机夜间轰炸护航,共击落敌机600余架,击落V-1导弹近600枚。部分在拆除雷达后改为F.II型昼间战斗机,在马尔它、西西里、北非战场使用。共计制造466架。

T.III 教练机。

B.IV 不装自卫武器的轰炸机,机内弹舱携带4*500磅炸弹。1941.11装备105中队,1942.5.31首次参加对科隆的轰炸。少部分在改进机内弹舱后,可挟带4000磅炸弹。

FB.VI 1943.2入役,在NF.II基础上增加机翼强度,除在机身弹舱内携带1000磅炸弹外,机翼下还携带2*500磅炸弹,总载弹量达到2000磅。如不携带炸弹,可携带50/100加仑付油箱、水雷、深弹、8*60磅火箭弹等。一些飞机还装雷达装置。该型的总产量达2584架,是“蚊”式中生产量最大的,是在敌占区执行轰炸、引导任务的主要机型。

B.VII 加拿大生产的B.IV型,仅在加拿大本土使用。

PR.VIII B.IV换装Merlin61带增压器发动机改成的照相侦查机。

MK.IX 装双级增压Merlin发动机,能携带4000磅炸弹,装若干先进电子设备:Rebecca(雷别卡导航系统);Boozer;Oboe;MK VI H2S(地形轰炸雷达)。

NF.XII 夜间战斗机,和NF.II相似。装AI MK VIII Centrimetric雷达,由于雷达的天线为盘形,原机头的机枪取消。

NF.XIII 和NF.XII基本一致,但机翼采用FB.VI型机翼,可以和FB.VI 一样在机翼下携带若干装备。

NF.XV 延长翼展的高空战斗机,装增压座舱,机体结构再次减重,装AI MK VIII雷达,用4*7.7mm机枪取代20mm机炮,专门为对付德国Ju-86P高空袭击机而制造。

MK.XVI 分PR.XVI和B.XVI(侦察/轰炸)两种型号,装增压发动机和增压座舱,共生产1200架。战争后期用来携带4000磅炸弹,对德国本土目标进行骚扰性攻击。

NF.XVII 夜间战斗机,装AI MK X或SCR 720雷达,4*20mm机炮。

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FB.VI的改型,俗称"TseTse",在机腹装一门57mm Molins 6磅炮,备弹25发,仅保留2挺7.7mm机枪。原设计目的是一种反***机,因57mm炮不能有效的击穿德军***的装甲,全部移交海岸警卫司令部,成为猎潜机。

NF.XIX NF.XIII 改装AI .VIII/X或SCR720雷达的改型。

B.XX 加拿大建造的B.IV.

FB.21---T.29 加拿大建造的装仿Merlin的Packard V-1650发动机的若干改型,未全部投产。

NF.30 夜间战斗机,装AI MK.X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

PR.32 延长机翼,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侦察机。

MK.33 海军的舰载型,机翼可折叠,四叶螺旋桨,有着舰钩,4*20mm机炮,鱼雷,美国ASH雷达。

PR.34 装增压座舱,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战略侦察机。

NF.36 战后型战斗机,装Merlin113/114发动机,AI MK X雷达。

TF.37 海军鱼雷轰炸机,和MK 33类似,但装AI/ASV MK XIII雷达。

NF.38 最终的出口夜间战斗机,装AI MK IX雷达。

TT.39 靶标拖曳机。

FB.40 澳大利亚生产的MK VI.

PR.41 澳大利亚生产的PR.IX

T.43 澳大利亚生产的教练机






除了机身结构先进外,“蚊”式的优秀性能还来源於性能先进的Merlin 12缸"V"形液冷发动机。各型装配的发动机如下:

I:MK.II/III/IV/早期VI Merlin 21 1230hp

II:FB.VI后期 Merlin 25 1635hp

III:MK.IX Merlin 72 1680hp

IV:MK.XVI Merlin 72/73/77 1710hp

V:MK.30 Merlin 76 1710hp

VI:MK.33 Merlin 25 1635hp

VII:MK.34/35/36 Merlin 113/114 1690hp



“蚊”式各型一共生产了7781架,包括加拿大生产的1034架和澳大利亚生产的212架,在战争期间交付的共6710架,生产一直持续到1950年,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60年代中期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对法国德占区的Bordeaux (波尔多)和La Pallice进行首次侦察任务。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队的四架B.IV型参加对科隆的“千机轰炸”。之后,“蚊式”参加了几乎每一次夜间轰炸行动。由于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国截击战斗机的截击,通常做为轰炸机编队的前导机。在飞临目标上空后,用燃烧弹在目标区炸出火光,为后续重型轰炸机编队指示目标。德国对“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没有能够有效截击“蚊”式的飞机,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间战斗型服役后,情况才稍有改观。为了截击“蚊”式,德国还专门摹仿“蚊”式的结构,设计了全木结构的FM Ta-154来对抗“蚊”式。德国人对木结构本身并不在行,Ta-154在试飞中结构多次出现破坏,加上生产胶水的工厂被盟军炸毁,Ta-154未能批生产。

影响最大的轰炸行动是1943年1月31日,当天上午戈林准备在柏林的阅兵式上讲演。早上,第105中队的“蚊”式从柏林上空编队飞过,阅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进行的阅兵式又因为第139中队的“蚊”式再次飞临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准备再下午发表鼓励性演说的戈培尔也被迫取消演讲。这两次轰炸虽然一枚炸弹都未投下,但却使戈林、戈培尔夸下的“没有任何敌机能在白天飞临柏林上空的海口,变成了笑话。戈林对此大为震怒,在德国空军部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看见“蚊”式后非常羡慕....英国人能够得到比我们多得多的铝材,却发展了这样一种优雅的木头飞机,连英国的钢琴厂都能大批制造,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和他们相比,我们作了些什么呢?....没有什么是英国人作不到的,英国人是天才,我们是傻瓜...。

“蚊”式高速、远程的特点使它能够胜任突破敌方空防,以超低空袭击位于敌方纵深的点目标,所以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有用武之地。著名的战斗有以下战例: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长途奔袭,攻击位于奥斯陆中心的德国***司令部大楼,以烧毁大楼中的挪威抵抗运动的资料和档案,避免抵抗运动遭到破坏。“蚊”式飞机成功地炸毁了大楼,临近的街区未被破坏。










1944年1月,法国抵抗运动通知英国情报部门,在法国亚眠的监狱里关押着100多个英国空军的被俘飞行员。为营救这些飞行员,必须用飞机精确的在监狱的外墙上炸开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时摧毁德国看守的营房。2月18日晚10点55分,19架“蚊”式从英国机场起飞,在“台风”飞机的护航下执行"Ericho"计划。“蚊”式准确地在监狱的围墙上炸开一个大缺口,并且炸毁了看守的营房。绝大多数飞行员在抵抗运动的接应下安全脱险。

其他类似战例还有轰炸海牙的***登记处、哥本哈根的Shell House等。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在装备海岸警备司令部后被用来袭击进入或离开法国德占区“U”艇基地的德国潜艇。在潜艇进出港口时都要在港口外的浅海区域保持水面航行状态,此时的潜艇容易被飞机攻击。为了保证潜艇的安全,德国人为在此航行阶段的潜艇组织严密的护航,使用的护航船只为扫雷艇和一种钢网水泥船壳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凭借机上的大口径火炮、炸弹和大速度在这时发动攻击。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击La Pallice港出发,由4艘M型扫雷艇、两艘"Sperrbrecher"护航的U-960,和护航船队发生激烈战斗,U-960被严重毁损,3艘扫雷艇被击伤,两架“蚊”式被击伤,一架被击落。据资料记载,一共有8艘U艇为“蚊”式击沉,分别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国还利用“蚊”式的性能优点执行若干特殊任务:秘密往来于中立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英国间,运送外交邮袋、信使、英国急需的滚珠轴承、特殊人员等。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在逃脱***追捕后就是被装在“蚊”式的炸弹舱内送到英国的。在飞越挪威德国设防地区时飞机尽量飞得高,避免被敌机截击,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5.de Havilland D.H.103 Hornet
大黄蜂

代表型号Hornet F.MK 3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4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2*R.R Merlin 130/131 2070hp
航程4028KM
最大速度759KM/H
升限10670M
重量5842/9480KG
外形尺寸翼展13.72M 机长:11.18M 机高:4.32M
武备4*20mm+907KG炸弹



战争末期在“蚊式”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双发战斗机,尺寸较“蚊”式稍小,各项性能已经基本上达到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1944年7月28日首飞,1945年入役,未参加二战战斗。生产215架,服役到1955年。



6.Gloster Gladiator
(Sea Gladiator)
角斗士





代表型号Gloster Gladiator MKI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H.P.Folland
研制年代1934年
用途单座双翼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Briston Mercury VIIIA 9缸星形 830hp
航程708KM
最大速度407KM/H
升限10060M
最大起飞重量2755KG
外形尺寸      
翼展9.85M
机长8.38M
机高3.17M
武备      4*7.69mm白朗宁机枪


英国参加二战初期战斗的老式双翼战斗机。

该机来源于1934年格罗斯特公司自行发展的SS 37双翼战斗机。1935年应英国空军K5200号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加装了滑移式座舱罩后交皇家空军试飞,得到比较满意的试飞结果,命名为Gladiator MKI。

30 年代中期,先进的单翼战斗机必将取代双翼战斗机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但由于英国空军部的保守人士的对单翼机的怀疑态度和为英国下一代单翼战斗机开发的 "Goshawk"(苍鹰)液冷发动机在重量和冷却器方面未过关,一时难以得到可以替换老式装备的单翼战斗机。所以英国空军在1935年9月向格罗斯特公司定购了23架MKI,不久又增加了108架订货。1938年-1939年,由于飓风、喷火装备的“梅林”发动机的汽缸头燃烧室的形状还要进一步改进,飓风和喷火的生产不能正常,皇家空军又紧急增加300架的合同。

战争开始时“角斗士”参加法国前线的战斗,参加了挪威战役,1940年4-6月还有少数参加了马尔他岛保卫战。另外,皇家海军还有7个用Sea Gladiator装备的飞行中队。1941年后改为气象机、联络机、交通机使用。各型共生产746架。装备该机的还有比利时、中国、埃及、芬兰、希腊、***、爱尔兰、拉脱维亚、挪威、葡萄牙、南非、瑞典。




















7. Supermarine Spiteful
怨 恨





代表型号MK 14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5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Griffon 69
航程908KM
最大速度777KM/H
升限12800M
重量3334/4513KG
外形尺寸      
翼展10.67M
机长10.03M
机高4.08M
武备4*20mm




Supermarine公司设计的最后一种活塞式战斗机,外表和“喷火”十分相象,却是一种完全新设计的战斗机。该机的操纵性能不及“喷火”。1945年投产,仅生产18架,未参加二战的战斗,随即被喷气式飞机所取代。


真的够”怨恨”的



8. Westland Welkin
苍  穹





代表型号Welkin F MK.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3年
用途高空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2*Merlin 61
航程2400KM
最大速度623KM/H
升限13410M
重量6520/8970KG
外形尺寸
翼展21.34M
机长12.65M
机高4.65M
武备4*20mm



1943年入役的高空战斗机,是在"Whirlwind"快速战斗机基础上发展的飞机。为提高高空性能,翼展很大;发动机改用Merlin 发动机。缺点是发动机和螺旋桨不可靠,机翼强度不够,飞机速度受到限制。该机本来是为对付德国发展高空轰炸机,可能对英国进行高空轰炸而研发的飞机,但估计中的轰炸一直未能出现,因此仅作为一种预备手段生产了67架,未参加战斗。






9. Westland Whirlwind
旋 风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0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2*R.R Peregrine I 885hp
航程1300KM
最大速度580KM/H
升限      9240M
重量3768/5175KG
外形尺寸
翼展13.72M
机长9.38M
机高?M
武备4*20mm+453KG炸弹



1940年服役的小尺寸、快速双发战斗机,火力强、机动性好,完全能和单发战斗机格斗。因为Peregrine发动机的生产取消,装替代发动机的改型设计需要时间,此时“飓风”“喷火”的后期型已经装20mm机炮,“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也基本能满足需要,RAF对改进工作失去兴趣,仅生产116架,在战斗中少量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















10. 英国HAWKER"TEMPEST"暴风式战斗机






代表型号MK V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Sydney.Camm
研制年代1942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Napier Sabre IIB 24缸“H”形液冷发动机 1420HP
航程1319KM
最大速度700KM/H
升限10972M
最大起飞重量6123KG
外形尺寸      
翼展12.49M 机长10.24M 机高4.09M
武备4*20mm Hispano MK V/6*60磅火箭弹或2*1000KG炸弹



“台风”本来是做为较“喷火”更先进的战斗机而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爬升率和高空速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在高速俯冲时空气动力特性恶化,不容易从俯冲中改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当成战斗轰炸机和地面攻击机使用。霍克公司从1940年3月开始发展改进型“台风”,试图使“台风”成为原来设想的先进战斗机。

经过研究,改变“台风”的翼形和减薄机翼可以大幅度提高“台风”性能。随即,采用比“台风”更接近椭圆的翼形,并在机翼弦长37.5%处减薄14.5%,翼尖减薄10%。机翼减薄后机翼油箱的容量减少,因此把发动机支架向前延伸21英寸,在发动机防火墙后增加了一个76加仑的机身油箱。改进后的飞机和“台风”外形十分相似,但从机翼的外形和机鼻的长度仍然可以将两者区别。

英国空军部在1941年11月18日定购了两架原型机,称为“台风II”。1942年春天,英国已经有多种2000马力级的发动机可供选择,霍克公司提出了数种改装不同发动机的方案供英国空军部再次选择,英国空军部为了保证能获得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要求霍克公司同时发展5型6架原型机以便最终选择。同年8 月,“台风II”改名为“暴风”。

6架原型机的机号、型号、发动机型号如下:

HM509--Tempest MK I--Sabre IV

LA602.LA607--Tempest MK II--Centaurus IV

LA610--Tempest MK III--Griffon II B

LA614--Tempest MK IV--Griffon 61

HM595--Tempest MK V--Sabre II

各型简介

Tempest MK I

将腭式冷却器进气口移到机翼根部前缘,和“蚊”式轰炸机类似。首先遇到机翼冷却器的制造延误,到1943年2月24日才首次试飞。试飞中达到750KM/H 的最大平飞速度,但是在低速时飞机的俯仰反应呆滞。另外,SabreIV发动机性能不稳定,一直在进行改进,加之空军部对机翼冷却器在战斗中的生存力存在疑问,未能进一步发展。战后,计划放弃。




Tempest MK II

设计师Camm认为:采用Centaurus气冷发动机可能使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在研究缴获的FW-190后,了解了大马力气冷发动机应用的技术措施,布置了较大的环形进气口,利用螺旋桨的强大滑流强制冷却汽缸散热片;采用各缸单独排气管汇集到飞机鳃部排气口和发动机用橡胶构件和发动机支架联接的方法减少振动。

原型机(LA602)在1943年6月28日试飞,装Centaurus XII(2520hp)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达到712KM/H。15个月后投入批量生产,1945年11月开始装备部队,未参加二战,共生产452架。







Tempest MK III/IV

MK III/IV都是计划装Rolls-Royce Griffon系列发动机的改型。IV型计划在1943年2月取消,III型在装Griffon 85型发动机后(LA610)于1944年9月试飞。但仅生产一架。战后,这架原型机曾改装Sabre MK VIII发动机(3000hp),最大平飞速度达到777KM/H,是Tempest系列中速度最快的飞机。




Tempest MK V

1942年9月2日V型的原型机试飞,试飞显示延长的机头使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受到影响,必需加大垂直尾翼的面积。因战争急需,Hawker公司再原型机垂尾和机身的联接处加焊了一个延长片,原来沿用的“台风”垂尾的形状因而发生变化。

V 型在飞行性能上不是“暴风”系列中最好的,但是装备的Sabre II发动机性能最为稳定,其他型别的飞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批量生产,V型就成为生产量最大的型号,也是在战争期间装备的唯一型号。1943年6月21日首架生产型(JN709)交付部队。共生产861架。

V型先后有两种改型I/II系列,I系列装Hispano MKII(长管)机炮,II型装Hispano MK V(短管)机炮。







Tempest MK VI

基本上是V型的改型,改装Sabre V发动机,滑油冷却器进气口的布置来源于MK II型,位于机翼根部。1945年2月试飞,未参加二战的战斗。




Tempest MK V/VI TT

`1953年后RAF将部分V型和VI型改为靶标拖曳机。

1944 年1月,RAF的第486中队装备“暴风”,随后第3中队也开始装备。4月,第3中队在肯特郡的Newchurch开始战斗值班。6月8日,第3中队的9 架“暴风”首次在诺曼底登陆场上空执行巡逻任务并和德军的5架BF-109相遇,“暴风”击落了3架BF109,自己无一损失。





“暴风”最辉煌的胜利是截击德国V-1导弹。1944年6月13日,德国开始用V-1导弹对英国腹地的目标尤其是伦敦进行大规模袭击,“暴风”作为英国飞得最快的中低空战斗机,承担了截击V-1的任务。6月16日“暴风”首次击落13枚V-1.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飞行员总结了经验,利用“暴风”速度上的优势(V-1通常飞行高度为1500-2000英尺,飞行速度为 650KM/H)从后部接近V-1,在300码距离上开火,可以准确无误地击落V-1,而且可以避免V-1被击爆后伤及自己,击落V-1的数量迅速提高。

白天截击V-1相对容易,夜间截击V-1却是一个挑战。飞行员要在广袤的夜空中寻找V-1排气管的一点火光,然后跟踪射击。

到8月底V-1攻击结束时,“暴风”击落V-1共638枚。55个飞行员成为击落V-1的王牌飞行员,其中第501中队的指挥官J.Berry战绩最为突出,一共击落V-1六十枚。

“暴风”的照相枪拍下的一列火车被击中起火。随后“暴风”参加了欧洲大陆的空战,主要对手是BF-109和FW-190,空战中性能优于这两种飞机,但自己也有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暴风”曾经多次和德国最新式的喷气式飞机进行过空战,据战史记载共击落ME-262三架、Arado AR-234喷气轰炸机1架、He-162一架。在“暴风”的最后一次战斗(1945.5.3)中,一架“暴风”被HE-162击落,这是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架“暴风”。



除了英国皇家空军装备“暴风”外,皇家新西兰空军也有“暴风”中队。

战后,“暴风”做为英国空军最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配属英国驻海外的部队,如德国、塞浦路斯、巴勒斯坦、摩加迪沙、印度、***、新加坡等地。1947年印巴分治时,驻印度的“暴风”中队由印巴分配,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也曾经装备“暴风”。


MK V,1944年4月,486中队


MK V,1944年6月,3中队
(带D-Day识别带)


MK V,1944年10月,486中队


MK V,1944年12月,56中队


MK II,No:135Wing,1948年


MK V,1948年,第3中队


MK II,1950年,巴基斯坦空军


MK VTT,1953年Sylt武器试验站






Tempest MK V,501中队编队














11. Hawker Typhoon
台  风




代表型号,Typhoon MK IB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Hawker Aircraft Limited Sydney.Camm
研制年代,1941年
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2180hp Napier Sabre II(马刀)"H"形24缸液冷发动机
航程,821/1577KM
最大速度,664KM/H
升限,10730M
重量,3992/601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67M 机长:9.74M 机高:4.67M
武备4*20mm Hispano2*227/500KG炸弹/8*60磅火箭弹






1937 年,当“飓风”战斗机刚刚进行首飞时,霍克公司的首席设计师Sydney Camm已经在考虑“飓风”的后继机型了。1938年1月(首批飓风交付后两个月)英国空军部以F.18/37的设计说明书,要求设计一种各种性能超过 “飓风”20%的新一代战斗机。要达到这一档性能,必需采用2000hp级的发动机。当时英国正在研发的2000hp级发动机有:Napier Sabre(马刀)"H"形24缸,Rolls-Royce Vulture(***)"X"形24缸。虽然Camm已经倾向采用Saber发动机、采用12挺Browning机枪(每挺备弹400发)的方案,但英国空军部建议Camm同时考虑两种使用不同发动机的方案,并把机枪的备弹增加到每挺500发。

按照这一建议,Camm完成了使用不同发动机的两种方案:"N"---使用“Saber"发动机;"R"---使用"Vulture"发动机。1938年8 月。英国空军部同时定购了两个方案的原型机。这两种原型机的结构和外形基本一样,只是发动机冷却器进气口的位置不一样,"R"型的进气口安置在飞机腹部; "N"型的进气口安置在机头腭部。两种型号的飞机平行进行研制,同时出图。由于"Vulture"发动机的交付时间快,1939年10月"R"方案的原型机首先试飞,被正式命名"Toronado"的首架原型(P5219)为"Tornado" (旋风)。最初的试飞很成功,空军部在11月订购了1000架,为加快生产空军部还提议由Hawker公司和A.V.Roc公司同时生产。进一步的试飞却暴露了“旋风”的致命缺陷,当飞行速度达到680KM/H时,腹部冷却器进气口出现“气体弹性发散”,飞机气动特性严重破坏。相比之下,"N"型的腭式进气口要合理一些,所以"R"方案也准备将进气口移到腭部。

"Typhoon"的第一架原型机(P5212)1939 年12月,首架"N"方案飞机(P5212)下线,命名为"Typhoon"(台风)。1940年2月24日开始试飞,试飞中发现:在起飞时发动机巨大的反向扭矩有使飞机向右舷滚转的趋势;螺旋桨和机翼根部距离太近,巨大的滑流将翼根蒙皮撕开卷走。试飞员Philip.G.Lucas竭尽全力才把飞机安全降落。

1040 年5月,由于不列颠之战中飞机的损失,英国对“飓风”“喷火”战斗机的急需,“台风”和“旋风”的发展被摆在次要地位。虽然试制工作进度放缓,但设计发展仍然抓紧进行。1940年时,英国的2000hp级发动机已经有三种可供选择:Fairey Monarch(君主);Wright Duplex Cyclone(双旋风),Bristol Centaurus(人马座)。飞机本身的改进为:将12挺机枪改为4挺20mm Hispano机关炮;减薄"Typhoon"的机翼;对机身进行修形,以减少阻力等。

1940 年10月,英国空军部决定重新恢复“旋风”和“台风”的研制,并要求在1941年批量生产。经过稍许改进(腭式进气),“旋风”的飞行速度达到 684KM/H。A.V.Roe公司在1941年初生产了一架预生产型机(R7936),但由于Vulture发动机的生产计划取消,仅生产了这一架。在改进机身设计后装用Centaurus发动机,在1941年10月23日试飞,达到了678KM/H的速度,但只生产了一架,供de Havilland公司做为试验平台,“旋风”计划就此结束。






第一架"Typhoon"IA预生产型(R7082)1941年5月26日试飞,装Sabre IIA发动机和12挺Browning机枪。IA型只生产了很少数量供RAF试飞评估。按RAF要求,霍克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装机关炮的IB型,以对付在前线新出现的FW-190’S战斗机。1941年9月,驻Duxford的第56和609中队开始装备“Typhoon"IB。装备初期,IB暴露出很多问题,损失于事故的飞机数量远大于战损。主要问题是发动机质量不稳定和在高速俯冲时水平尾翼动作出现呆滞甚至卡死。1942年8月在英国Le Treport上空,“台风” 利用阳光掩护攻击FW-190编队,虽然击落了3架FW-190,但是2架“台风”未能从俯冲中改出而损失,经过改进。“台风”开始有效地执行任务。 1943年1月20日,609中队首次用“台风”击落2架袭击伦敦的Me-210战斗轰炸机和5架FW-190战斗机。

1942 年11月7日,英国飞行员Beaumont驾“台风”首次夜间袭击法国德占区的地面目标。在此之后,RAF发现笨重的“台风”在爬升率和高空最大速度方面性能一般,而执行地面攻击和战场遮断任务时以较大的平飞速度和武器携带量见长,因而“台风”执行地面攻击任务越来越多。执行地面攻击任务时,“台风”携带 2*250磅或2*500磅,最后达到2*1000磅炸弹,起飞重量达到5630KG,在2000M的高度最大平飞速度为626KM/H。在改挂8枚火箭弹后,更适宜对德军装甲目标进行袭击,火箭弹可以轻易穿透德军***的顶装甲。诺曼底登陆时RAF共有26个“台风”中队参加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要的战例是对阿弗郎什附近集结的德军装甲部队进行攻击,击毁137辆德军***,使德军计划中对登陆场的一次大规模反击瓦解。另外两个著名的战果是:1944年 7月7日,隆美尔元帅在靠近诺曼底前线的公路上遇到“台风”扫射,座车被击毁,隆美尔负重伤(有是被“喷火”击伤之说,但按英国官方战史为“台风”); 1944年8月8日,德国一号王牌***手魏特曼的“虎式”***在卡昂附近被“台风”用60磅火箭弹击中后部发动机舱上部,穿入战斗室造成弹药殉爆而车毁人亡。




在盟军解放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中,“台风”在攻击德军后方集结或撤退的装甲部队或地面目标时发挥重要作用,使英军的地面作战式样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台风”还有一种战术侦察改型F.R.IB和一种装A.I截击雷达的夜间战斗型NF.MKIB。战争期间共生产3330架。

IB早期型


挂弹的IB早期型


IB的最后型号,注意座舱已经是全透明的水泡型









12.Fairey Fulmar
管鼻鹱



代表型号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0年
用途舰载战斗机
乘员2人
发动机1*R.R Merlin 30 1300hp
航程1255KM
最大速度440KM/H
升限8300M
重量3182/4627KG
外形尺寸
翼展14.14M
机长12.24M
机高3.25M
武备8-9*7.7mm+2*113KG炸弹



舰载双座侦察战斗机,从P 4/34号合同研制的轻轰炸机改进设计而来,1940.4.1试飞,1940.5入役。飞行性能劣于同时代的先进战斗机,但结构牢固、可靠性高、航程长,所以仍然被皇家海军装备,生产量600架。











13. Fairey Firefly
萤火虫





代表型号Fairey Firefiy MK5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Fairey Aviation Company
研制年代1947年
用途海军舰载侦察战斗机/反潜攻击机/对地攻击机
乘员2人
发动机1*Rolls-Royce Griffon 74 12缸液冷发动机 2250hp
航程2092KM
最大速度618KM/H
升限8534M
最大起飞重量4388KG
外形尺寸
翼展12.55M
机长8.51M
机高4.37M
武备4*20mm Hispano机关炮(机翼中段)+454KG炸弹(深弹)+16枚27KG火箭弹
其它电子设备:AI MKX雷达+ASH扫描仪+声纳浮标


该机是Fairey公司设计的一种性能比较先进的舰载侦察战斗机/反潜攻击机/夜间战斗机,是Fulmar“管鼻鹱”双座舰载战斗机的后继机。全金属结构,椭圆形机翼(旋转90度后再向机身两边折拢);双座,飞行员、设备操纵员。

1941 年12月22日试飞,1942年8月26日入役,1943年开始上舰,1944年8月由航空母舰《不倦号》挟带参加对停泊在挪威峡湾的德国战列舰“提尔比兹”号的袭击;1945年日本投降前,参加英国远东特遣舰队,对日本在苏门塔腊的炼油厂的袭击和对日本近海的船只和陆上目标的袭击。

战后,该机持续生产至1955年5月。1950年,该机由澳大利亚和英国联合轻型舰队搭载,参加***战争,曾被志愿军的地面炮火击落过。1954年参加***马来西亚独立运动的战争,1956年退出现役。

除英国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海军均装备过***。


改型

“荧火虫”改型繁多。从前缀字母可以了解基本用途:

F-战斗机;FR-带ASH雷达的战斗型;NF-夜间战斗机(带AI MK101雷达);AS-反潜攻击型;T-教练型;TT-靶标拖曳型;U-无人驾驶靶机。

 

二战时期

Firefly F.Mk 1(1944年12月22日首飞,1943年装备部队,生产459架), Firefly FR.Mk 1(带雷达的战斗机,生产236架), Firefly F.Mk IA(FR MK1的改型), Firefly NF.Mk 11(夜间战斗机,生产140架), Firefly NF.Mk I

战后

Firefly T.Mk 1(教练型,1946年由MK-1改装,不带武装), Firefly T.Mk 2教练型,1946年由MK-1改装,带武装 ),Firefly T.Mk 3(教练型), Firefly F.Mk III(战斗机,仅生产一架,装Griffon 62发动机), Firefly F.Mk IV(战斗机,装Griffon 74发动机,生产160架), Firefly FR.Mk 4(带ASH雷达的战斗型,1946年7月), Firefly TT.Mk 4(靶标拖曳型,由FR MK4改装), Firefly Mk 5(战斗机,1947年12月,352架), Firefly Mk 6(战斗机,1949年5月), Firefly FR.Mk 5(带ASH雷达的战斗型), Firefly NF.Mk 5夜间战斗机(带AI MK101雷达), Firefly AS.Mk 5(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呐浮标,由MK-5改型), Firefly AS.Mk 6(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呐浮标,由MK-6改型,133架), Firefly TT.Mk 5(靶标拖曳型), Firefly TT.Mk 6(靶标拖曳型), Firefly, AS.Mk 7(反潜攻击型,1951年10月,有两名设备管理员), Firefly T.Mk 7 ASW(教练型), Firefly U.Mk 8(无人驾驶靶机), Firefly U.Mk 9(无人驾驶靶机).









14. Gloster Meteor
流  星



代表型号F.MK8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Gloster Aircraft Company
研制年代949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2*1633KG Rolls-Royec Derwent8涡轮喷气发动机
航程1610KM
最大速度668KM/H
升限12190M
最大起飞重量6257KG
外形尺寸
翼展13.10M
机长12.6M
机高3.96M
武备4*20mm Hispano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进行的喷气式飞机设计制造竞赛中,英国始终处于第二的地位。1941年5月15日,格罗斯特公司的首架装Whittle W.1(390KG推力)的E28/39喷气式飞机试飞。在此之前,在不列颠之战正在残酷进行时,英国空军部已经以F.9/40号计划,决定由格罗斯特公司研制一种双发喷气式战斗机。采用双发方案的目的是因为初期的喷气发动机性能不稳定,双发方案能减少技术风险。

1942 年2月英国空军正式向格罗斯特公司订购12架原型机。1942年7月,装W.2B(454KG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首架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行试验; 1943年3月5日,第五架原型机装Halfors H.1(1403KG推力发动机)进行首次试飞。1944年1月12日20架生产型MKI,装W.2B/23发动机(770KG推力)开始出厂。首架 MKI被送到美国,交换一架贝尔公司的YP-59(美国第一架试验喷气式战斗机)样机,其余交付RAF616中队,于6月交付完毕。

1944 年7月27日,开始执行截击V-1导弹的任务。8月4日,飞行员Dean在Tonbridge上空截击一枚V-1导弹,当用完机关炮弹后,Dean将自己的一侧机翼翼尖垫在V-1翼尖下猛然抬起,V-1导弹失去平衡而坠落。同一天,飞行员Roger在Tenterden上空击落另一枚V-1。整个夏天, 616中队都在执行截击V-1导弹的任务。1944年,盟军摧毁了V-1发射场后,616中队换装新的MKIII(装Derwent 8发动机,905KG推力)后在1945年1月被部署到比利时,但直到战争结束“流星”都未能和德国的喷气式飞机相遇过,尤其是ME-262。二战结束时,MKIII共生产200架,这是盟国方面在二战时唯一能进行实战的喷气式飞机。平心而论,当时的盟国方面在喷气技术方面至少落后德国5-10年。

战后,“流星”持续生产到1954年,共计生产3900架,除了英国空军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等国空军都装备过该机。参加***战争的澳大利亚空军分遣队也使用该机

改型: Gloster Meteor (原型), G41.A Meteor F.Mk 1 (首次生产型), Meteor F.Mk II, Trent-Meteor (采用涡桨发动机的试验型), Meteor F.Mk III, Meteor F.Mk IV (F.Mk 4), Meteor T.Mk 7 (教练型), Meteor F.Mk 8 (主要生产型), Meteor FR.Mk 9 (侦察、战斗型), Meteor PR.Mk 10 (高空侦察机), Meteor NF.Mk 11(夜间战斗型,装SCR-720 AI MK10雷达), Meteor NF.Mk 12(夜间战斗型,装美国APS-21雷达), Meteor NF.Mk 13 (热带型), Meteor NF.Mk 14, Meteor U.Mk 15/16 (无人驾驶靶机), Meteor U.Mk 21 (无人驾驶靶机- Australia), Meteor TT.Mk 20 (皇家海军的拖靶机).












15. Hawker Fury/Sea Fury
狂 怒/海 怒


海 怒

代表型号Sea Fury FB 11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研制年代1945年
用途舰载战斗轰炸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Bristol Centaurus XVIIc 2480hp
航程740KM
最大速度740KM/H
升限10910M
重量4190/5670KG
外形尺寸
翼展11.70M 机长:10.60M 机高:4.90M
武备-----


“狂怒”是Hawker公司在接近大战结束时设计的一种战斗机,使用"Tempest"的机翼,机身更小、更轻。1944年试飞,由于喷气式飞机的大批使用,英国空军对该机没有兴趣,未大批采购,***空军购买了57架。

“海怒”是“狂怒”的舰载型,机翼可以折叠,装有着舰钩,共生产了860架,但入役时战争已经结束,全部装备皇家海军。











由于‘海怒”的各种性能已经达到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所以目前许多活塞式飞机竞速赛经常使用,一些飞行表演也常使用,此图就是一架涂饰、电镀得闪闪发光的“海怒”






16. Hawker Hurricane
Sea Hurricane
飓  风
海 飓 风
Hurricane MK I,601中队,1940年不列颠战役


Hurricane MK II C,87中队,1942年,北非


Hurricane MK IV,60中队,1943年,远东


代表型号MK IIB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Sydney Camm
研制年代1940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Rolls-Royce Merlin XX 12缸“V”形液冷发动机 1280hp
航程1550KM
最大速度543KM/H
升限10900M
重量2259/3023KG
外形尺寸
翼展12.2M
机长9.8M
机高4.00M
武备12*7.7mm


1933 年,霍克飞机公司的主设计师Sydney Camm决定在“狂暴”式双翼战斗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单翼战斗机,使用Rolls-Royce公司的Goshawk(苍鹰)发动机。在设计过程中,更先进的Merlin V 12发动机已经投产,因此决定采用该发动机。英国空军部以F36/34号合同向霍克飞机公司定购了原型机。1935.11.6,飞机首次试飞。飞机的结构采用霍克公司传统的金属构架,布蒙皮。起落架可以收放,装一台990hp的Rolls-Royce Merlin“C”发动机。

从1936 年2月开始,进行官方的评估试飞,结果基本令人满意,随即定购了600架,并正式命名为"Hurricane"。此时,更先进的Merlin II发动机投产,装此发动机后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530KM/H,升限10920M,这种飞机就是生产型的MK I.1939年,飞机开始换装金属蒙皮机翼,三叶螺旋桨和装甲。

1937 年12月装备RAF的111中队,随后继续装备3、56、中队,到1938年末,共有200余架飞机入役。在临近二战时,为了加快这种飞机的生产速度, RAF要求Gloster公司在格洛斯特郡的Hueclecote工厂也开始建造该机,1939年10月27日飞机下线。在此后的12个月中, Gloster公司共生产1850架,加上霍克公司生产的1942架,成为二战初期RAF最大的机队。

在此期间内,南斯拉夫购入24架飞机和生产许可,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都进口了一些飞机,比利时还得到英国的许可,在比利时建立“飓风”的生产线,但这条生产线在生产两架飞机后比利时即被德军占领。从1940年1月9日开始,加拿大开始生产“飓风”。

二战爆发后,装备“飓风”的19、1、73、85、87中队被派遣到法国前线,在西线“赝品”战争中没有作为。1940年5月德国的装甲、飞机洪流席卷法国时,RAF的有限飞机和法国空军完全无力抵抗德军的空中攻势,到敦刻尔克撤退时,RAF共损失“飓风”200余架,约占RAF一线战斗机的25%。为抵抗预计中德国的入侵,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飞机制造厂加紧生产,终于在这宝贵的喘息期中使“飓风”的装备数量达到32个中队,加上19个中队的“喷火”,构成 RAF在8月8日“不列颠战役”开始时的中坚力量。同时,为保证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据点马尔它岛不至失守,在飞机供应最紧张时还不得不将 261/73/274中队派遣到马尔它岛。

“飓风”可以称为挽救英国最重要的武器,在“不列颠战役”中,由“飓风”击落的德国飞机约1500架,比其他飞机、地面火力加起来击落的还要多。当然,按照分工,“喷火”对付护航的Bf-109,速度较慢的“飓风”对付失去保护的轰炸机。

1940 年的“大西洋战役”时,英国的运输船队在大西洋上遭到德国潜水艇和远程飞机的攻击,损失严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部分“飓风”在机身上加装弹射点,配备给加装弹射起飞装置的护航船,用于在盟军岸基飞机形成的保护区域外为船队提供有限的空中保护。这种作战的成本很高,“飓风”在完成任务后无法回收,只有飞行员能够在护航舰艇附近跳伞或迫降。1941年8月6日,弹射起飞的“飓风”击落了一架FW-200 Condor,在此之后又击落5架。

为取代英国航空母舰上日见陈旧的舰载战斗机,“飓风”加装着舰钩成为舰载战斗机。1942年6月,801、802、885中队由“不屈”号、“鹰”号、“胜利”号航空母舰携带,和Fairey的“管鼻鹱”(Fulmars)、Grumman的Martlets一道为赴马尔它的供应船队护航,在马尔它附近海域,船队遭到德、意轰炸机、鱼雷机、战斗机连续三天的攻击,“飓风”以损失8架的代价,击落敌机39架。

1942 年后,“飓风”作为战斗机性能已经落后,在改装40mm机炮、火箭弹后成为对地攻击机“Tank Buster”(盟军的第一种对地火箭攻击机),在北非和缅甸作战,对轴心国的地面装甲目标有巨大效果,尤其是意大利、日本的薄装甲***。这种飞机在以亚得里亚海沿岸机场为基地后,对敌军舰船构成巨大威胁。地面攻击机一直用到战争结束,1947年1月,最后的RAF第6中队退役。

战争中,加拿大生产的“飓风”还用于在加拿大为英联邦国家训练战斗机飞行员。

各型“飓风”一共生产14231架,其中加拿大生产1451架。按照英、苏协议,英国向苏联运送了2952架“飓风”,除在运输途中损失部分外,其余参加了卫国战争的战斗,不过苏联飞行员对“飓风”的评价并不高。

战后许多年,每当“不列颠战役”记念日时,都会有一队“飓风”从伦敦上空飞过,表示对这种传记性飞机的敬意。由于飞机为布蒙皮结构,目前尚能飞行的飞机已经很罕见了。

改型

MK I Merlin III发动机1030hp,装8挺7.7mm机枪。参加不列颠战役的主要机型。1940年在加装空气滤清器、热带作战装备后,使用于北非战场。

MK II Merlin XX发动机 1850hp,分4种型号:

   II A 1940年入役,金属翼,装8挺7.7mm机枪。

   II B 1940年入役,装12挺7.7mm机枪。

   II C 1941年入役,装4*20mm Hispano机炮。

   II D 1943年入役,装2*40mm Vickers/Rolls-Royls机炮。2*7.7mm机枪,增强装甲,以便  用于低空攻击。

MK III 加拿大制造的MK II,装Packard公司制造的Merlin发动机。

MK IV Merlin 21/22发动机1620hp,装甲增加到350磅,翼下可按以下方案之一携带武器:

   1、2*40mm机炮+2*7.7mm机枪

   2、8枚火箭+2*7.7mm机枪

   3、2*250/500磅炸弹+2*7.7mm机枪

   4、2*45/90加仑付油箱+2*7.7mm机枪

MK V 和MK IV基本一致,但装Merlin27/32发动机,仅制造2架。

MK X 加拿大制造的MK I,装Packard公司制造的Merlin 28发动机,汉密尔顿标准液压螺旋桨。

MK XII/XII A/XII B 加拿大制造的MK II/II A/II B

Sea MK I 和MK I基本一致:

   Sea MK IA 1941年入役,增加弹射牵引点

   Sea MK IB 1941年入役,增加弹射牵引点和着舰钩,可供舰载

   Sea MK IC 1942年入役,和Sea MK IB一致,改装4*20mm Hispano机炮

Sea MK II 相当于MK II 装着舰钩和海军无线电台,无弹射牵引点,只能舰载。

Sea MK IIA 加拿大制造的舰载型,相当于MK XIIA。








17. Supermarine Spitfire/Seafire
喷  火
海火



代表型号MK IX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6年
用途战斗机
乘员1人
发动机R.R Merlin 61 1565hp
航程700KM
最大速度656KM/H
升限13400M
重量2556/4309KG
外形尺寸
翼展11.23M
机长9.47M
机高3.86M
武备2*20mm+4*7.7mm



“喷火”的来源可以推朔到20年代Supermarine公司设计师Reginald Mitchell为参加Schneider(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赛而设计的一系列单翼水上创纪录竞赛飞机,这一系列飞机中,Supermarine S.6B在1931年9月13日达到547.22KM/H的速度,获得冠军。

30年代中期英国空军以F.7/30号说明书要求设计一种取代Bristol Bulldog(斗牛犬)战斗机的单翼战斗机。Supermarine公司在以上竞速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飞机准备竞标。

Type224 悬臂式低单翼,带整流罩的固定起落架,装600HP的Rolls-Royce Goshawk II(苍鹰)发动机,但未能达到要求指标。

Type300 尺寸较小,外表更流线型,装椭圆形机翼,虽然加工制造工艺复杂,但却能给飞机提供优秀的空气动力特性。起落架改为可收放式,发动机使用R-R P.V12发动机。经过试飞,性能基本符合RAF的要求,RAF随即以F.36/34号合同要求继续研制。

1936年6月3日,K5054号原型机试飞,装900HP的R-R Merlin"C"型发动机,飞机的各项性能令人满意,RAF在6月定购了310架,命名为“喷火”MK I。




1938年7月,生产型的MK I才开始交付RAF第19中队。1939年初,用de Havilland的三叶两段变距金属螺旋桨,飞行速度增加了8KM/H;1940年又改进为三叶恒速桨。




1939 年9月3日英国向德国宣战时,“喷火”仅有9个中队。1939年10月,603中队的“喷火”首开纪录,击落德国HE-111轰炸机。在“不列颠之战” 中,“喷火”和“飓风”一起构成英国的空中屏障。在战斗中,性能较好的“喷火”主要以德国的护航战斗机为对手。英勇的飞行员和德国飞机进行殊死的搏斗,击落大量入侵敌机,使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不得不告吹,为英国赢得重振军备的宝贵时间。英国飞机在战斗中也损失严重,英国紧急动员多个飞机制造厂一起开足马力生产“喷火”,除Supermarine公司外,先后有Vickers-Armstrong.Castle Brmwich.Westland.Cunliffe-Owen公司投入生产。1940年8月“不列颠之战”***时。“喷火”的数量已经达到19个中队。此后,“喷火”的逐渐取代其他战斗机,包括“飓风”战斗机,成为英国战斗机的主力机种。1942年3月首次部署到马尔它岛,1943年部署到太平洋战区。到1947年停产时,各型共计生产20334架,海火生产2556架。

装备“喷火”的国家或使用“喷火”参加皇家空军作战的外籍中队有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挪威、荷兰、波兰、南非、埃及、南斯拉夫、葡萄牙、土耳其。另外,向苏联红军交付了1331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有少量装备。

为了使“喷火”始终能和敌方最先进的战斗机匹敌,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是发动机增加功率;采用不同的翼形,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任务(一共三种翼形,标注在飞机型号中间,LF-低空、F-中空通用、HF-高空);军械。经过不断改进,“喷火”逐渐达到活塞式战斗机性能的极限。

“喷火”一直在英国空军中服役到1954年,参加马来亚之战。

“海火”于1942年1月首次参战,最后装备Seafire47的800中队曾经参加***战争,并在RNVR(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中服役到1967年。






改型

Spitfire Mk I: Reginald Mitchell为参加取代30年代Bristol Bulldog(斗牛犬)战斗机的竞标设计,装768 kW (1,030 hp) Merlin 11 发动机 ,最初的77架产品装两叶定距螺旋桨. 四挺 7.7 mm (0.303 in) Browning机枪. 生产型的 Mk IA 装8挺 7.7 mm (0.303 in) 机枪, 有突。出的透明座舱盖和三叶 DH 两段变距螺旋桨,并加装发动机后部和座椅装甲. Mk IB, 装四挺7.7 mm (0.303 in)机枪和两门 Hispano 20 mm 机关炮;共制造 1,566 架。1938年8月首次装备RAF第19中队。

1939年10月开始将MK-I改为照相侦察机,为了减轻重量撤除了机枪,表面仔细打磨光滑,称为PR MK-IA,比标准的MK-I速度快了50KM/H。1939年10月18日首次执行侦察任务。

1940.7.10---1940.10.31的不列颠战役中,共有19个“喷火”中队参战,损失352架。

和德国的BF-109E性能基本一致:在转弯半径和低空速度方面MK-I稍微优秀;在爬升率和中高空速度方面BF-109E稍微优秀。但BF-109E装Daimler-Benz  DB601A发动机,供油系统为燃料直喷式,而MK-I的Merlin发动机为浮子化油器,在倒飞、翻滚等大机动飞行时“喷火”容易出现供油不足而熄火。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12/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049/?

           最大飞行速度(KM/H)571

           升限(M)10360

           航程(KM)805






Spitfire Mk II: 由 Castle Bromwich公司制造,装 876 kW (1,175 hp) Merlin XII 发动机和 Rotol 螺旋桨; 共计制造750 架Spitfire Mk IIA (装8挺7.7 mm (0.303 in)机枪)和 170架 Spitfire Mk IIB (两门 20 mm Hispano机关炮和四挺 7.7 mm (0.303 in)机枪) 。1940年末投入使用,共计生产920架(MK-IIA750架,MK-IIB170架)。到1941年4月末,所有“喷火”中队全部更换为MK-II。



翼展/机长/机高(M)11.20/9.10/3.50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170/2864

最大飞行速度(KM/H)595

升限(M)9997

航程(KM)636





Spitfire Mk IIII: 用 Mk I加强机身,装 954 kW (1,280 hp) Merlin XX 发动机的试验型。为对付1940年末出现的BF-109F型。

Spitfire Mk IV: 使用 Griffon 发动机的原型机;但229 架 PR (photo-reconnaissance) Spitfire Mk IV侦察机(MK-V的侦察型)也沿用此编号.

Spitfire Mk V: 装 1074 kW (1,440 hp) Merlin 45或 1096 kW (1,470 hp) Merlin 50发动机, 有A, B,C三种型号; 94架 Spitfire Mk VA (8挺7.7 mm (0.303 in)机枪), 3,923 架Spitfire Mk VB (两门20 mm Hispano 机炮和4挺 7.7 mm (0.303 in)机枪) ,2,447 架Spitfire Mk VC (翼下可以悬挂两枚250 lbs (113 kg) 炸弹) . A.B.C型都有中心挂架,可以挂1枚500 lbs (227 kg) 炸弹或付油箱. 为了适应热带地区作战,在机鼻下方装有空气滤清器。

1942年3月7日,15架MK V被装在航空母舰上“鹰”号上运到地中海,从离马尔它岛的机场960KM的地方起飞飞到马尔它岛机场,对马岛保卫战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在英国以外的地区首次部署“喷火”。为了使“喷火”能从直布罗陀基地直飞马尔它,一些飞机还加装了29加仑内部油箱和170加仑可抛投副油箱,最大航程达到1750KM。以马尔它为基地的“喷火”还加装了悬挂2枚250磅炸弹的翼下挂架,从马岛机场起飞袭击西西里岛的目标。1942年6月,驻北非砂漠的英国军队用MK V击落德国军队的JU-86P高空侦察机数架。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12/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313/3078

最大飞行速度(KM/H)602

升限(M)11280

航程(KM)765

MK V
81中队,1943年,西西里


MK Vb



Spitfire Mk VI:高空截击机,为对付德国BF-109G设计。装 1055 kW (1,415 hp) Merlin 47发动机, 增压座舱和延长翼展.装2门 20 mm Hispano机关炮和4挺7.7 mm (0.303 in)机枪. 制造100架.

Spitfire Mk VII: 高空截击机,装带双级增压器的1,660 hp (1268 kW) Merlin 61, 64 或71发动机, 增压座舱, 尾轮可收回, 制造140架.
MK VII

Spitfire Mk VIII: 不装增压座舱,改装低空翼型的 Mk VII , 装带双级增压器的Merlin 61, 63, 66 ,70 发动机.制造 1,658 架。1944年1月被部署到印度,共7个中队,在设计时以日本“零”式战斗机为作战对象。在日军围困印度英帕尔城的80天围城战中掩护盟军的空中供应线,取得很好的作战效果,仅有3架运输机被击落。

MK VIII 160中队,1944年,印度Palel





Spitfire Mk IX: 1942年6月,一架FW-190迷航迫降在英国Pembrey的田野里,RAF立即使用它和“喷火”MK-V进行对比试飞。试飞证明,FW-190的各项性能除转弯半径外全面优于MK-V。为对付 Fw 190. 加装带增压器的 Merlin 61, 63 ,70发动机 ,用 Spitfire Mk V 机身;分 B, C ,E 3种武器配备: MK IXB、C装20 mm Hispano 机关炮和6挺 7.7 mm机枪;Mk IXE :两门20 mm Hispano 机关炮和两挺 12.7 mm (0.05 in) 机枪. 共计制造5,665架,是“喷火”生产量最大的型号。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47/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556/4309

最大飞行速度(KM/H)656

升限(M)13400

航程(KM)700


MK IX 312(捷克)中队,1944年,英国






Spitfire Mk X: 照相侦察机。 Spitfire PR.Mk XI 带增压座舱的改型,装Merlin 77发动机, 制造 16 架.

Spitfire Mk XI: 和 Mk X相似,但不装增压座舱。非武装远程照相侦察机,装1,760 hp (1312 kW) Merlin 63A 或 1,655 hp (1234 kW) Merlin 70发动机. 1943-1945年间英国侦察机主力.制造 471 架。




Spitfire Mk XIII: 以 Spitfire Mk V 为基础的低空侦察机,装 1,620 hp (1208 kW) Merlin 32 发动机,和4挺0.303 in (7.7 mm) 机枪; 制造16 架

Spitfire Mk XIV: 重新设计并加强机身,以便装双级增压 2,050 hp (1529 kW) Griffon 65 /66 发动机,带五叶螺旋桨.尾轮可以收放. Mk XIV 装两门 20 mm机炮和四挺 7.7 mm (0.303 in)机枪. Mk F.XIVE 后机身改得更细, 水滴状座舱盖,装F.24照相机,油箱容量加大. 1944年服役, 有击落300 枚V-1 Flying bombs的记录. 制造957 架.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96/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994/3856

最大飞行速度(KM/H)721

升限(M)13560

航程(KM)1368








Spitfire Mk XVI: 相似Spitfire Mk IX,装 1,705 hp (1271 kW) Packard Merlin 26发动机, 制造 1,054架.

Spitfire Mk XVII: 最终型的战斗机,装 Griffon发动机, 水滴状座舱盖,油箱容量加大. 一些装热带空气滤清器,生产278架,速度684KM/H,航程可达1957KM.

Spitfire FR.MK XVIII: (战后的Spitfire FR.Mk 18)后机身装侦察照相机,一些装热带空气滤清器,制造300 架.

Spitfire Mk XIX: (战后的PR.Mk 19): 最终型的侦察机, 装 2,050 hp (1529 kW) Griffon发动机. 后期型装 Griffon 66发动机带增压座舱.带付油箱后航程可达 1,800 mile (2900 km) 。 1954年4月曾经参加***马来亚独立运动的作战,共计制造 225 架.速度达到748KM/H。


Spitfire Mk XX: 由 Spitfire Mk IV 和Spitfire Mk XII改进.

Spitfire Mk 21: (战后) 重新设计机身, 装 2,050 hp (1527 kW) Griffon 65 / 85发动和五叶螺桨, 4门 20 mm机炮 1,000 lbs (454 kg) 炸弹. 制造122 架.





Spitfire Mk 22: 相似Spitfire Mk 21,装2,375 hp (1771 kW) Griffon 85 发动机和 双桨反转螺旋桨. 24 V电气系统,制造278 架。




Spitfire Mk 24: 装 Mk V 短筒机关炮和火箭发射器,制造 54架。.

Seafire Mk IB: 由Spitfire Mk VB 改进,装 1,415 hp (1055 kW) Merlin 46 发动机. 机翼不能折叠,有着舰钩和弹射挂钩点,改进166 架。




Seafire Mk IIC: 加强弹射挂钩点和起落架,装1,645 hp (1227 kW) Merlin 32 发动机 和4叶螺旋桨。Supermarine 制造262架, Westland 制造 110架。



Sea MK IIC 皇家海军899中队,航空母舰“不屈”号





Seafire Mk III: 机翼可以折叠,装 1,585 hp (1182 kW) Merlin 55M 发动机. Westland制造 870架, Cunliffe-Owen 制造350架.

Seafire Mk XV: 装单级增压 1,850 hp (1380 kW) Griffon VI发动机,4叶螺旋桨,不对称散热器,制造 390 架。

Seafiire Mk XVII:和 Seafire Mk XV相似 ,有一些装照相机,制造 232 架。

Seafire Mk 45: 机身和 Spitfire Mk 21相似, 机翼不可折叠,装 Griffon 61发动机/五叶螺旋桨或 85发动机/反向旋转桨,4门 20 mm机炮,制造 50架。

Seafire Mk 46: 和 Seafire Mk 45 相似但座舱和 Spitfire 22相似。装照相机,制造24架。

Seafire Mk 47: 装液压折叠机翼,2,375 hp (1771 kW) Griffon 87 /88 发动机,颚下进气口,反向旋转螺旋桨。曾经参加***战争,共计制造140 架。









<以上内容都摘自兵器模型网>.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6:07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Bristol Blenheim
布伦海姆



代表型号 Blenheim IV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6年
用途轻轰炸机
乘员3人
发动机2*Bristol Mercury XV 920hp
航程3138KM
最大速度428KM/H
升限9600M
重量4441/6531KG
外形尺寸
翼展17.17M
机长12.98M
机高3.91M
武备8*7.7mm/机内弹舱1*454KG炸弹/翼下2*227KG炸弹


1935年4月12日,Bristol公司的Type142民用运输机试飞,英国军方对该机的速度、航程十分感兴趣,要求在此基础上改进为轻型轰炸机。1936年6月25日,142M(军用)型试飞,军方正式命名为“布伦海姆”式飞机,当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在二战初期性能先进,速度比RAF装备的老式战斗还快,除了装备英国空军外,芬兰、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法国、加拿大、葡萄牙等国都进口了该机,生产4422架。该机在“不列颠之战”最紧急的时候,为了弥补战斗机的不足,曾经改为战斗机/夜间战斗机使用。也改为侦察机和近距支援机使用,其中:MK Ia -战斗机;MK IV-轰炸机;MK IF-夜间战斗机;MK IVF-攻击/战斗机。













Armstrong Whitworth  
Albemarle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1年
用途轻型轰炸机
乘员6人
发动机2*Bristol Hercules XI 1590hp
航程2160KM
最大速度426KM/H
升限5500M
最大起飞重量10240KG
外形尺寸
翼展23.47M
机长18.26M
机高4.75M
武备6*7.7mm+1360KG炸弹


1941年设计的一种轻轰炸机,使用木材和钢管混合结构,以节约战略轻金属,同时也可以由各个分散的工厂和作坊制作部件。飞机的性能平平,通常用来执行滑翔机拖曳和运输任务,制造602架。









Bristol Buckingham
贝克汉姆





代表型号Buckingham B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4年
用途轻轰炸机
乘员4人
发动机2*Bristol Centaurus VII 2521hp
航程5118KM
最大速度531KM/H
升限7620M
重量10905/17259KG
外形尺寸
翼展21.89M
机长14.27M
机高5.33M
武备10*7.7mm+1814KG炸弹


战争中设计的双发轻型轰炸机,由于发动机供应紧张一直未能投产。1944年投产后发现操纵性恶劣,其他性能并无特色,而且更先进的飞机早已大量装备,因而主要是当成快速运输机使用,仅生产123架。


Vickers Wellesley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5年
用途多用途轰炸机
乘员 2人
发动机1*Bristol Pegasus XX 920hp
航程1786KM
最大速度369KM/H
升限10060M
重量2889/5035KG
外形尺寸
翼展22.73M
机长11.96M
机高3.75M
武备2*7.7mm+4*227KG炸弹

Barnes Wallis为Vickers公司设计的第一种采用反向螺旋交织网格结构的飞机,1935年6月19日试飞,1937年4月入役。该机外形奇特,翼展很大,炸弹装于翼下的炸弹吊舱里。曾经创造从埃及伊斯梅利亚城不着陆飞到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纪录。一般认为未参加二战作战,但也有资料说在中东的战斗中曾经参战。共计生产177架。










Blackburn B-26
Botha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8年
用途侦察/鱼雷轰炸机
乘员4人
发动机2*Bristol Perseus XII 930hp
航程2044KM
最大速度401KM/H
升限5335M
重量5366/8369KG
外形尺寸
翼展17.98M
机长15.58M
机高4.46M
武备3*7.7mm+907KG炸弹/鱼雷



双发侦察/鱼雷轰炸机,1938.12.28试飞,1939.7入役。动力不足,安全性能差,仅使用了5个月就退出一线,作为教练机使用到1944年。








Bristol Beaufort
波弗特



代表型号 Beaufort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38年
用途 鱼雷轰炸机
乘员 4人
发动机 2*Bristol Taurus VI14缸气冷发动机 1130hp
航程 2575KM

最大速度 426KM/H

升限 5030M

重量 5945/9630KG

外形尺寸 翼展17.63M 机长:13.46M 机高:4.34M

武备 4*7.7mm+1*18英寸鱼雷或907KG炸弹



双发岸基鱼雷轰炸机,在布伦海姆(Blenheim)的基础上改进设计,1938.10.15试飞,1939年入役,是二战初期英国岸基鱼雷轰炸机的主力。参加过对德国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号的袭击。1939年后,澳大利亚开始生产该机,发动机改为Pratt&Whitney的“双黄蜂”(1200hp),在南太平洋战区攻击日本舰艇和地面目标时战绩尚可。生产量2080架,含澳大利亚生产的700架。














Blackburn Firebrand
火 炬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42年
用途战斗机/鱼雷轰炸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Bristol Centaurus IX 2520hp
航程1200KM
最大速度550KM/H
升限10539M
重量5197/7575KG
外形尺寸
翼展15.63M
机长11.81M
机高4.04M
武备4*20mm+840KG鱼雷/2*454KG炸弹/6-8枚火箭弹


1941年开始设计的舰载战斗机,1942.2.27试飞,使用Napier Sabre发动机。原型机试飞后发现操纵性差,发动机也存在可靠性问题。在重新设计后改为改为携带一枚大型鱼雷的高速舰载攻击机,发动机也改为Bristol Centaurus。飞机总的来说并不成功,入役一直拖到1945.5.17,欧洲战毕。在皇家海军中服役从1946年到1953年,生产221架。














Fairey  Swordfish
旗 鱼(箭 鱼)


代表型号Swordfish MK I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4年
用途舰载鱼雷轰炸机
乘员3人
发动机1*Bristol Pegasus 30 820hp
航程1240KM
最大速度.230KM/H
升限.3780M
重量.2135/4035KG
外形尺寸
翼展13.87M
机长10.87M
机高3.75M
武备2*7.7mm+1*730KG鱼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最成功的舰载双翼机。

1934年4月17日,原型机TSR II首次试飞,英国海军正式命名该机为“旗鱼”,1936年入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该机已经显得过时、陈旧。速度很慢,自卫能力很差。然而在当时,英国海军还没有可以取代它的鱼雷轰炸机,只要使用得当,该机仍然是一种极为成功的鱼雷轰炸机。使“旗鱼”在航空史上青史留名的战斗是:袭击意大利塔兰托港和袭击“俾斯麦”号战列舰。1941年后,逐渐改为舰队反潜巡逻机使用,一共生产2391架。


战  例

奇袭塔兰托的过程以网友周明的大作最为详细全面,向周明致谢!




 

奇袭塔兰托——航母时代的开端
作者:周明
Email :zmgym@online.sh.cn  
2000年9月


(一)
  1940年6月,随着法国的战败投降,英国所面对的战争局面就显得异常严峻,英国海军所面临的形势也非常不利,原来根据与法国的协议,英国海军主要负责在大西洋上进行护航作战和封锁北海海域,阻止德国海军主力舰队进入大西洋,而在地中海与意大利海军角逐的使命则由法国海军来承担。但现在,英国海军将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同时迎战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而且此时正是德国海军潜艇海上破交活动非常猖獗,英军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护航反潜兵力,再要分出部分兵力对付意大利海军,颇有些捉襟见肘。
  此时,意大利海军拥有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61艘、潜艇105艘,其他舰艇69艘。地中海的英军则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英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向海军部请求增派舰艇和飞机。
  英国海军部根据战场形势,适时调整地中海舰队的建制,将地中海舰队一分为二,一支由坎宁安指挥的仍称地中海舰队,共计航母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6艘,其他舰艇8艘,以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为母港;另一支由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任司令,称为H舰队,共计1艘航母、1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2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驻直布罗陀,两支舰队的作战区域以马耳他岛为界。
  1940年8月底,英国海军从本土舰队抽调“光辉”号航母、“勇士”号战列舰、“卡尔丘特”号和“考文垂”号巡洋舰加强地中海舰队实力,这才稍稍缩小了双方兵力对比上的差距。但是意大利海军没有海军航空兵,海军司令伊尼戈·坎皮奥尼直接指挥的航空兵只有空军提供的少数侦察机,这些侦察机不但数量少,而且性能差,还不具备夜间侦察能力,战斗力非常薄弱。如果海军需要空中支援,必须请求空军出动飞机,尽管意大利***者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就是一艘巨型航空母舰,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能够覆盖整个地中海,因此海军不需要航母和海军航空兵,空军就能完全承担起对海军的支援使命。但实际情况是,两个军种之间必然缺乏默契的协同,加上临时召唤空中支援的过程繁琐,常常出现空军接到海军请求派出飞机,到达战场上空时却已经慢了一拍的窘境,甚至有时空军根本不愿派出飞机!而英军在地中海拥有3艘航母,能够随时出动飞机,而且舰载机与水面舰艇有着长期的协同演练,配合比较默契,因此地中海的制空权实际掌握在英军之手!要知道,现代化战争中,只有拥有制空权,才能拥有制海权!
  意大利海军深知自己虽然在兵力对比上具有较大优势,但缺乏空中掩护和支援,与英军对阵绝对没有便宜。所以,海军司令坎皮奥尼采取消极避战的策略,只是在为北非航线护航时才出海,而且只要一发现英军有所动作,就立即掉头返航,龟缩于塔兰托军港,任凭英军如何引诱,就是闭门不出。
  面对意军舰队如此保守消极的战略,坚毅果敢的坎宁安决定主动出击,打上门去,从空中攻击龟缩在塔兰托军港的意军舰队!

(二)
  这一大胆的战略思想,其实英军早在1918年一次世界大战中,时任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司令的海军上将戴维·贝蒂面对德国海军舰队龟缩在港内,就曾提出主动出击打上门去的设想,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无法实现。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庞德就制定了以舰载机攻击锚泊在塔兰托军港的军舰的计划,作为应急的备用方案,后来由于英军没有介入,这一计划也就被置之高阁。
  1938年出任“暴怒”号航母舰长的拉姆利·利斯特上校发现了这一计划,深感兴趣,并深入进行了一些研究。
  1940年8月已晋升为海军少将,担任地中海舰队航母部队司令的利斯特随着“光辉”号航母到达亚历山大,他随即向坎宁安汇报了这一计划,坎宁安大加赞赏,并指示他开始进行必要的准备。
  根据利斯特的计划,空袭塔兰托的主力就是刚刚到达的“光辉”号航母,(该舰舰名为ILLUSTRIOUS,也译作“卓越”号),1939年4月才下水,是一艘刚服役四个月的新舰,排水量2.3万吨,最高时速31节,舰载机36架。以排水量看,舰载机数量似乎太少,其实这是英军最新的造舰思想的产物,英国海军一批卓越的战略思想家和造舰工程师三十年代就通过一系列事件敏锐觉察到飞机对于军舰的巨大威胁,在建造光辉级航母时就特别重视装甲防护,尤其是飞行甲板装甲厚度达到76毫米,可以抗击在2000米高度投下的225公斤炸弹,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载机数量。这一思想绝对是领先的,尽管载机量少,但生存性大为提高,在战争中德意空军多次猛烈空袭都未能得逞,战争后期该级航母远征太平洋,在日军神风突击队的亡命撞击下,也凭借着坚盔厚甲安然无恙,这充分体现了英国海军战略家和造船工程师的睿智和先见之明!此外,“光辉”号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装备了最先进的792型对空警戒雷达,使英军拥有了千里眼!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
  空袭使用的机种是航母上的舰载“箭鱼”鱼雷机(FAIREY SWORDFISH,也译作“剑鱼”),这种飞机是1935年服役的老式双翼飞机,三座,最高时速仅224千米,最大载弹量730公斤,最大航程800千米。如果就这样投入作战,无疑于***,因此利斯特先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强化进行夜间超低空攻击训练,并对飞机进行改装,取消了后座的炮手,在空出的位置上加装了60加仑容量的副油箱,以增加飞机续航力。在利斯特的不懈努力下,截止10月中旬,“光辉”号和“鹰”号航母共有30架“箭鱼”完成了训练和改装。
  坎宁安决定于10月21日发起突袭,他选择这天是颇费心机的,首先21日晚上是满月,皎洁的月光有利于飞行员发现目标,也有利于返航时发现自己的航母;其次10月21日是英国海军的吉日,——1805年的10月21日,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备战中英军发生了事故,“光辉”号航母上的一名地勤人员在给“箭鱼”安装副油箱时,不慎摔倒,手中的螺丝刀正巧掉在一个电源开关上,撞击产生的火花竟然引燃了泄漏在机库地板上的航空汽油,随即燃起了大火,尽管机库里的自动喷淋灭火机迅速喷出海水,迅速将大火扑灭,但有2架“箭鱼”在火灾中被烧毁,更要命的是机库里的飞机都被海水淋湿,必须还要用淡水冲洗,再进行干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坎宁安只得将攻击日期改为11月11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鹰”号航母由于已经服役22年,舰体及内部设施老化严重,加之在最近战斗中,又多次遭到近失弹的近距离爆炸冲击,输***线受损严重,航速大减,已无法跟上舰队航行,只得进坞进行大修。“鹰”号所搭载的11架“箭鱼”,由于“光辉”号航母机库容量有限,只有5架转至“光辉”号,其余6架留在亚历山大,这样出击的飞机数量就降至24架。
  英军地中海舰队将投入此次战役的兵力分为五部分,第一是由“光辉”号航母、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突击群,以航母上的舰载机为主要突击力量,对塔兰托军港内的意军军舰实施突击;第二是由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组成的掩护群,部署在突击群与塔兰托之间海域,负责迎击意军可能出海的军舰;第三是由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佯动群,攻击意军海上护航运输船队,作为佯动;第四是驻马耳他岛岸基航空兵组成的侦察群,对塔兰托实施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向突击群提供必需的战术情报,保障突击作战的成功;第五是由驻希腊的空军轰炸机部队组成的战果扩大群,将在突击的次日,再次组织空中打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11月6日,地中海舰队从亚历山大起航。与此同时,英国海军还同时组织了四支海上护航运输船队,以造成地中海舰队是掩护运输船队的假象,迷惑麻痹意大利海军。
  好事多磨,11月9日起,“光辉”号航母上接连有3架“箭鱼”在执行例行反潜巡逻时坠海,“光辉”号航母的飞行长仔细进行了检查,总算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事故罪的魁祸首——航母有个航空汽油舱里混进了海水和沙子,使航空汽油受到污染,虽然很快采取了措施,但损失的3架飞机却无法弥补,出击飞机只剩下了21架!
  这21架飞机将分为两个攻击波,第一攻击波由12架飞机组成,威廉森少校为领队长机,在12架飞机中,6架各携带一条457毫米MK鱼雷,作为鱼雷机,这是攻击的绝对主力,鱼雷装有英军刚研制成功的双引信——触发引信和磁感应引信,鱼雷航速设定为27节,定深10米,这一深度是经过慎重研究的,塔兰托军港水深12米,意军布设的防鱼雷网只有8米深,鱼雷以10米深度可以穿过防鱼雷网,在军舰底部爆炸。为防止鱼雷在飞机上或投掷入水时受到飞机磁场或水面撞击而爆炸,鱼雷还特别安装了安全装置。4架飞机各携带六枚112公斤半穿甲弹,作为轰炸机;还有2架飞机各携带四枚112公斤半穿甲弹和十六枚照明弹,作为照明机,为其他飞机进行照明,以保障攻击成功。之所以特别安排照明机,是因为英军在战前空中侦察中,发现意军在塔兰托部署有拦阻气球,为了分散意军防空火力,攻击机群将从几个方向发动攻击,有一部分飞机是必须要穿过拦阻气球之间的空隙,照明机投掷照明弹就是使这些飞机能够看清拦阻气球的系留钢缆,在穿越时不至于发生意外。
  第二攻击波由9架飞机组成,黑尔少校为长机,其中鱼雷机5架,轰炸机和照明机各2架,在第一攻击波起飞一小时后起飞。
  英军计划突击群于11日晚二十时到达攻击出发阵位,先由照明机投下照明弹,鱼雷机负责攻击战列舰,轰炸机和投完了照明弹的照明机则攻击巡洋舰、驱逐舰及岸上目标。

(三)
  塔兰托军港,位于意大利酷似长靴的亚平宁半岛足跟脚弓处的塔兰托湾东北部。舰队从塔兰托出发,可与西西里岛遥相呼应,严密控制东地中海。塔兰托港又分为内港和外港,内港又叫皮克洛港,面积较小,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通过一条狭长水道与外港相连,外港称作格兰德港,水面又宽又深,是意大利海军的主要锚地,圣皮埃特罗岛和圣保罗岛两个岛屿,犹如两尊门神守在入港的航道上,绵延数千米的防波堤从这两个岛一直延伸到岸上,如同两条臂膀将整个塔兰托港揽入怀中。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完善的后勤保障设施,使塔兰托无庸质疑地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以该港为基地的就有4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21艘潜艇、8艘高速鱼雷艇以及其他舰艇多艘。
  正因为塔兰托驻有如此多的军舰,尤其是锚泊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几乎占意大利海军的70%!所以有人说如果把意大利海军比作是一柄宝剑的话,那塔兰托就是锋利的剑刃!应该说意军对该港的防御还是相当重视的,部署有21个102毫米高射炮连,其中8个连部署在港内的浮动筏上,加上军舰上的对空炮火,总共多达300门高炮和84挺高射机枪,防空火力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港区。辅助防御设施还有22个探照灯,90个拦阻气球,高炮、探照灯、拦阻气球,构成完整的防空系统,似乎完全称得上“固若金汤”!但高炮部队没有夜战能力,是致命的缺陷;探照灯虽然数量不少,但部署的位置不够合适。入港航道上还设有反潜网,军舰周围则有防雷网,只是防雷网深度仅8米,与海底还有一段空隙,英军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将鱼雷深度设定为10米,刚好能够穿过防雷网,在军舰底部爆炸。而且防雷网只铺设了4200米,仅占全部的三分之一。最要命的是对英军阻碍最大的90个拦阻气球,在11月初的风暴中损毁三分之二,只有27个还能发挥作用,如此巨大的损耗,却没有及时补充整修。
  11月6日十三时,坎宁安指挥地中海舰队从亚历山大起航。在地中海舰队出航前后,英军在地中海上同时有四支运输船队出发,共计20艘运输船在航行。驻直布罗陀的H舰队也出动了1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与地中海舰队会合,加强攻击部队的实力。这一切都要使意大利相信英军舰队的活动,是为了保护海上运输船队。
  11月7日,意大利海军获悉英军舰队出港,曾一度命令驻塔兰托的军舰出海,但空中侦察毫无发现,只得作罢。
  11月8日,意军先后有3架侦察机飞临英军舰队上空,但都被“光辉”号航母的战斗机逐走。黄昏时分,意军7架轰炸机前来攻击,被舰载战斗机击落2架,其余飞机落荒而逃。意大利海军出动9艘潜艇和鱼雷艇部队,进行夜间巡逻,仍一无所获。
  11月9日,意军侦察机虽然发现了英军舰队,但在地中海上,英军展开了多个舰艇编队频繁活动,意军侦察机空中侦察能力较弱,发回的报告自相矛盾,使意大利海军司令部根本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11月10日十时许,H舰队出动的增援舰艇与地中海舰队会合。下午,意军10架轰炸机对英军舰队实施攻击,但在舰载战斗机的有力抗击下,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
  11月11日上午,从马耳他起飞的英军侦察机向突击群发回了最新情报,意军所有军舰都停泊在港内,没有任何出海的迹象。黄昏,英军突击群横渡爱奥尼亚海,逐渐逼近塔兰托。而意大利海军被几天来纷繁复杂而又相互矛盾的情报所困扰,对于英军的真实企图毫无察觉,塔兰托平静依旧。
  11日十九时,突击群到达塔兰托东南320千米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附近海域的出发阵位,开始最后的临战准备。21架参战飞机,涂上了统一的编号,“光辉”号的舰载机以字母I为识别字母,从“鹰”号转来的舰载机则以字母E为识别字母。航母时速增至28节,并转为逆风,准备起飞飞机。
  二十时三十五分,第一攻击波长机威廉森少校驾驶编号L4A的飞机,第一个起飞,紧接着第一攻击波的其余11架也依次起飞,在2300米高度编队,以3机为单位排成品字形,以140千米时速向塔兰托前进。但飞行中有4架飞机在穿云时与大队失散,其中一架是鱼雷机。
  当天夜幕降临后,塔兰托已经两次拉响防空警报,那是一架英军侦察机引起的,这架侦察机盘旋监视,使意军两次拉响警报,倒使意军对防空警报有几分麻木。
  二十二时五十分,机群到达塔兰托,威廉森发现意军高炮已经开火,原来掉队的I4M号鱼雷机竟早到了半小时,正在军港上空盘旋,成为意军高炮竭力捕捉的目标。
  二十三时零二分,照明机I4B和I4P在1400米高度,以800米间隔依次投下了照明弹,顿时将整个港区照得如同白昼!随后这两架飞机一起对岸上一处油库进行了轰炸。
  威廉森的I4A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从两个拦阻气球之间飞过,低空掠过防波堤,向“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正中舰桥与炮塔之间的龙骨下方,将舰舷炸开一个大口,海水随即蜂拥而入。但威廉森在退出攻击时被击落,一头栽入大海。
  紧跟在威廉森后面的是坎普上尉驾驶的I4K号,他借助照明弹的亮光发现了“利托里奥”号战列舰,随即以大角度俯冲,绕过拦阻气球,在900米距离投下了鱼雷,准确命中“利托里奥”号右舷。
  早到的I4M号由斯维恩上尉驾驶,在300米高度飞过防波堤,不顾意军猛烈的防空炮火,直扑“利托里奥”号战列舰,一直冲到360米距离才投下鱼雷,击中舰尾左舷,使舰尾立刻燃起大火,而他自己由于高度太低,距离太近,脱离时险些撞上战列舰高耸的桅杆。
  蒙德上尉的I4C穿过塔兰托居民区,扑向港区,在意军密集的炮火中穿行,他不时采取Z字机动,躲避高射炮火,几乎是在紧贴着海平面的高度向“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鱼雷,可惜由于投雷高度太低,鱼雷入水后一头扎入海底而未能命中。
  I4R号以10米的超低空飞越防波堤,在600米距离也向“加富尔”号投下了鱼雷,鱼雷偏离目标,没有击中。
  4架轰炸机本来就是单独寻找目标进行攻击,I4L号是随着编队到达的,对水上飞机机库进行了俯冲攻击,使机库中弹起火。掉队的I4H号独自攻击了停泊在内港的舰艇,E5Q号击中了“利伯奇奥”号驱逐舰,E4F号也对港内舰艇进行了轰炸,但战果不详。
  第一攻击波除了威廉森的长机外,其余都安全返航。英军的空袭完全出乎意军意料,意军在突然打击下,一片惊慌混乱,甚至在英军飞机撤离之后,意军高射炮还在不停射击!
  二十一时二十分,“光辉”号再度转向逆风,起飞第二攻击波。在起飞时发生了事故,第八架I5F号和第九架I5Q号在甲板上滑行时相撞,I5Q号经简单检查,没有大碍随即起飞,但飞行二十余分钟后,在撞击中受损的固定机腹副油箱的绳索完全断裂,副油箱因此坠海,这样I5Q号就因为缺乏燃料无法到达塔兰托,只得返航,结果还在航母上空被误为敌机,遭到射击,总算及时发出识别信号才免遭厄运。而I5F号机翼受伤较为严重,但经过机械师近二十分钟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修复,在驾驶员克利福德上尉和领航员格英上尉强烈要求下,舰长博伊德上校同意起飞,追赶编队。
  领队长机黑尔指挥7架飞机在2500米高度以三机为单位排成品字形,向塔兰托飞去。
  二十三时十分,7架“箭鱼”到达塔兰托,意军发现英机再度来袭,地面高炮和军舰上的防空火力一起开火,组成了绵密的对空火力网,英机毫不畏惧,仍按计划发起了攻击。
  两架照明机I4B和I4F首先沿东海岸飞行,以15秒间隔依次投下24枚照明弹,将塔兰托湾照如白昼,随后轰炸了岸上一处油库。
  黑尔率领5架鱼雷机借着照明弹的光亮从港湾北部投入攻击,意军炮火异常猛烈,天空中满是炮弹爆炸的硝烟,充斥着令人窒息的气味,黑尔的L5A盯上了“利多里奥”号战列舰,加速俯冲,在10米的超低空,640米距离投放了鱼雷,命中舰首,这艘已经在第一攻击波中受伤的战列舰再度受创,开始下沉。李上尉驾驶的I5H号跟在黑尔后面,在意军凶猛的防空炮火前,没有贸然猛冲,而是聪明地大迂回绕过火力网,攻击了“杜伊里奥”号战列舰,在730米距离上投雷,击中该舰右舷一号弹药舱和二号弹药舱之间,炸开一个长11米,宽7米的大口子,海水从缺口猛灌进去,两个弹药舱很快被海水灌满,“杜伊里奥”号战列舰不得不抢滩搁浅,以避免沉没的命运。琼斯中尉的I5K号也向“利多里奥”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但未击中,I5K号在脱离时被浮动筏上的高射炮击伤,后带伤返航。E5H号沿东海岸的拦阻气球飞行,一直没被发现,在冲向外港时遭到意军高炮的猛烈拦截,副翼受伤,但飞行员仍向“威内托”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并命中左舷,飞机退出时左翼也被击中,飞行员克服了操作上的种种困难,顽强地驾驶受伤的飞机回到航母。贝利上尉的E4H号则没有这么幸运,在尼拉角上空被击落。
  晚起飞的克利福德的I5F号赶到塔兰托上空时,发现战列舰已经大多燃起了熊熊大火,他便降低高度寻找其他目标,最后发现了2艘巡洋舰,立即俯冲投弹,投下的六枚炸弹全部命中,可惜却无一爆炸,只有一枚穿透“塔兰托”号巡洋舰主甲板,击穿通风管道,落入燃油舱。
  11月12日一时十二分,第一攻击波的飞机返回航母。
  二时许,第二攻击波也安全返回。
  12日凌晨在回收了所有飞机后,突击群与掩护群会合,然后全速返航,平安回到亚历山大。
  原定12日由驻希腊轰炸机部队发动的空袭,因天气恶化而取消,未能乘胜扩大战果。
  意军停泊在塔兰托的6艘战列舰中,“加富尔”号被鱼雷击中要害,在拖往船厂途中沉没;“利多里奥”号被三枚鱼雷命中,舰首严重下沉,舰桥以下大量进水,受到重创,长达半年无法参战;“杜伊里奥”号两个弹药舱进水,搁浅在海滩;“威内托”号受伤。还有“塔兰托”号巡洋舰和“利伯奇奥”号驱逐舰也被击伤,港口里的水上飞机机库、油库和造船厂均遭到严重破坏。

(四)
  此战,英军仅出动21架飞机(投入攻击的实际为20架),在六十五分钟时间里,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英军仅有2架飞机被击落,2架被击伤,消耗鱼雷11条,112公斤半穿甲弹52枚。
  第一攻击波中被击落的I4A号,驾驶员威廉森少校和领航员斯卡利特上尉从坠海的飞机中及时爬出,游上岸后被意军俘虏,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夕,又被转送到德国战俘营,直至战争结束才返回英国。“光辉”号航母舰长博伊德迎接爱将的是替他保管了五年之久的一枚英国国王亲自颁发的“优异服役勋章”。
  第二攻击波中被击落的E4H号,驾驶员贝利上尉丧生,遗体被埋葬在塔兰托公墓,而领航员斯特劳上尉却永远没有找到。
  意大利海军在此次奇袭中,主力舰只几乎损失了一半,可谓元气大伤,而且此后再未恢复!迫于英军的巨大威胁,被彻底吓破了胆的意大利海军将幸存的军舰撤离塔兰托,分散到北部港口,将地中海的制海权拱手让出!在此后的一个月里,英军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上活跃异常,严重遏制了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同时有力掩护了己方海上运输,从而保证了北非英军在1940年12月取得了空前大捷!
  英军取得如此辉煌胜利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先进的军事观念和理论为指导,以坎宁安上将为代表的英军将领,通过三十年代几次演习和实战,敏锐察觉到航空兵对于海军决定性的作用,大胆决定以舰载航空兵为主力突击锚泊在港口内的意军舰队,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创想,并开创了舰载航空兵攻击停泊在港口舰队的成功战例。这实际上是先进军事观念和理论的胜利,意大利海军根本没有料到英军会采取这种方式实施突击,尽管意军有防空火力配置,但部署很不完善,加之又没有心理准备,被英军区区20架老式双翼机打了个落花流水!
  第二, 周密细致的战前准备,英军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对参战飞行员和飞机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和改装,使之更适应此次作战。战前空中侦察也比较得力,马耳他岸基航空兵多次进行了航空侦察,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保障了指挥员确立作战决心。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宁可一再延期也不贸然出击,力求一击即中!10月中英军就曾几次计划实施攻击,由于天气、飞机等原因多次推迟,直到11月11日所有条件都比较成熟,才果断发动奇袭,一举得手。
  第三, 有效的战术欺骗,英军采取多种措施竭力隐蔽真实企图,为此,地中海舰队和H舰队活动异常活跃,运输船队也大举出动,造成了地中海舰队主力是为运输船队护航的假象,干扰迷惑了意军指挥机关的正确判断,以致英军舰队在海上航行了五个昼夜,不仅没有遭到意军的拦截,塔兰托军港甚至没有进入高级别的戒备状态。最具讽刺意味的是,11月11日当天,意大利还出动88架飞机的大机群参加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而没有出动飞机保护自己至关重要的舰队!
  因此,意大利本来就有限的防空力量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使英军的空袭取得了空前胜利。如果说英军还有遗憾,那就是要是投入2艘航母,40架飞机,必将给意大利海军毁灭性打击!
  此战以后,从战略上讲,英国和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后一段时间里确立了英国的优势,极大有利于英国在北非和巴尔干地区的作战。从军事理论上讲,开创了以航母舰载机袭击敌方海军基地,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先河,进一步证明了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飞机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胜利也为日本正在紧张筹划中的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提供了绝佳的实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随即指示驻意大利的海军武官全方位搜集一切相关情报。一年后,震惊世界的偷袭珍珠港,简直就像是突击塔兰托的放大版!
  完全可以说,奇袭塔兰托,将以舰载机的揭幕之战,航母时代的开端而名垂青史!



参考书目:
中外海战大全 海潮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海潮出版社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世界知识出版社
二十世纪大空战 海洋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海战 知识出版社
王牌战舰的覆灭 海洋出版社
世界空中作战八十年 上海科普出版社
现代战争启示录 江苏人民出版社





袭击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




1941年5月26日凌晨,英国海军部和空军海防总队派出驻扎在爱尔兰厄恩湖的“卡塔利娜”远程水上飞机飞向北大西洋,搜寻25日凌晨3时在“萨福克”号追踪下失踪的德国战列巡洋舰“俾斯麦”号。上午10点30分,飞机在布雷斯特西北700海里处发现了这艘逃舰,正在向法国布雷斯特港逃逸。这个位置位于萨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H”舰队很近的西南方。“H”舰队由“声望”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组成,但是但凭“声望”号战列舰的火炮很难阻挡“俾斯麦”号。必须想办法阻滞“俾斯麦”号的速度,延缓它进入德国空军从布雷斯特起飞的飞机构成的空中保护伞下,等待英国海军总司令托维率领的本土舰队的“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追上来。英国舰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皇家方舟”号上的“旗鱼”鱼雷轰炸机上。





“H”舰队的“谢菲尔德”巡洋舰一直尾随“俾斯麦”号,用舰上的79型雷达在40海里外和敌舰保持雷达接触。“皇家方舟”号派出的第一波“旗鱼”错把“谢菲尔德”号当成“俾斯麦”号,对它发起攻击。幸运的是这些鱼雷不是在“谢”舰附近爆炸就是被“谢”舰躲开,“谢”舰知道被攻击错了,一炮未发。“旗鱼”的飞行员也发现攻击错了,一架飞机向“谢”舰发出信号:“敬了你一条鳟鱼,真对不住!”“旗鱼”机队不得不返回“皇家方舟”号。这次攻击耽搁了攻击“俾斯麦”号,但发现鱼雷装配的磁性引信在当时浪高25-40英尺的海况下要提前早炸(否则,“谢菲尔德”已经早就葬身鱼腹了),所以将引信全部换成触发引信。

下午7点,15架“旗鱼”再次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在“谢菲尔德”的引导下扑向“俾斯麦”号。9点左右,“旗鱼”机队发现“俾斯麦”号,立即坚决的发动鱼雷攻击。“俾斯麦”一边发射全部防空炮火一边闪避鱼雷。终于,在林德曼舰长左舵闪避时,两条鱼雷先后击中军舰后部。这两条鱼雷的击中并不会导致“俾斯麦”号沉没,但使军舰的一个螺旋桨受损,船舵被卡死在左舵15度的位置。这样,“俾斯麦”号不但无法向布雷斯特港靠近,反而调头向西北方向歪歪斜斜的蹒跚而进,径直冲向扑上来的英国舰队。“俾斯麦”号的气数已尽。15架“旗鱼”无一受伤,全部返回。




14:50首批飞机错误攻击“谢菲尔德”号示意图



20:47发现敌舰时的阵位图



击中敌舰示意图



击中“俾斯麦”号的部位示意图


托维海军上将并不急于发动进攻,而是命令维安海军上校指挥的8艘驱逐舰逼近受伤的“俾斯麦”号,在整个夜间监视敌舰,一有机会就发射鱼雷,等待第二天早晨“英王乔治五世”和“罗德尼”号战列舰进入有利阵位后,再来收拾“俾斯麦”号。德国司令官卢金斯海军上将也不抱任何侥幸想法。午夜,他向德国发出电报“船已不堪操纵,我们将战至最后一颗炮弹。元首万岁!”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海军总司令部拚命给这群将死之人打气,希特勒还通过电报嘉奖卢金斯海军上将和“俾”舰官兵,德军的轰炸机群以最大作战半径飞向出事地点,德国潜水艇也出动了,但是一切都晚了。

27日黎明时分,8点47分,“罗德尼”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先后开炮,很快开始命中。“俾斯麦”也开炮还击,尽管德国军舰上的人员已经连续战斗4天,筋疲力尽,人在岗位上就昏昏欲睡,但是炮火在短时间内还是准确的。当它发射第三排炮时,曾差一点击中“罗德尼”号。但是在占压倒优势的英国炮火轰击下,半小时后德舰大口径炮寂然无声,军舰中部起火,舰身向左倾斜。此时,“罗德尼”号逼近德舰舰首,在4000码的距离外猛轰德舰。到10点15分,德舰火炮全部停止射击,舰桅被打掉。它在汹涌的波涛中翻滚着,火光雄雄,烟雾冲天,但是仍未沉没。

托维海军上将命令英国战列舰返航,让巡洋舰“多塞特郡”号抵近德舰发射鱼雷。10点45分,“俾斯麦”号翻沉,卢金斯海军上将和2000余名德军官兵葬身大海,获救的人员仅有110名。

“俾斯麦”号的沉没,使德国海军的水面舰只从此丧失和英国舰队在水面进行抗衡的能力,加上“提尔比兹”号被英国封锁在挪威峡湾,德国水面舰队从此没有大的做为。这次战斗也证明大型水面舰只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生命力很低,然而英国人自己却未能总结经验,以致在今后不久,“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新加坡附近被日本飞机击沉




















Fairey Barracude
梭 鱼



代表型号 Barracuda MK I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0年
用途 鱼雷轰炸机
乘员 3人
发动机 1*R.R Merlin 32 1640hp
航程 1165KM
最大速度 338KM/H
升限 6586M
重量 4445/6386KG
外形尺寸 翼展14.50M 机长:12.18M 机高:4.58M
武备 2*7.7mm+744KG鱼雷一枚


皇家海军的第一种单翼鱼雷轰炸机,外形丑陋,被皇家海军飞行员戏称为“一组疯狂的设计师在疯人院里设计的飞机”,但性能尚可。有和机翼几乎等长的前沿缝翼,机翼可以向后折叠;尾翼为“T”形高单翼。1940年7月12日首飞,1943年入役,制造2572架。

英国海军很少和德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海空对决,“梭鱼”参战的机会不多。比较有名的是1944年8月对停泊在挪威阿尔腾峡湾(Altenfiord)的“提尔比兹”号的连续袭击。22日,31架“梭鱼”从《不倦》、《狂怒》、《可畏》、《Nabob》、《号手》号上起飞,发动攻击未命中;24日33架“梭鱼”再次攻击,命中鱼雷2枚,“提”舰死8人、伤13人,但军舰未受致命伤;29日,26架“梭鱼”再次攻击未命中。












Fairey Albacore
青 花 鱼




代表型号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1938年
用途鱼雷轰炸机
乘员3人
发动机1*Bristol Taurus XII 1130hp
航程1500KM
最大速度256KM/H
升限6310M
重量3289/5670KG
外形尺寸
翼展15.24M
机长12.18M
机高3.81M
武备2*7.7mm+730KG鱼雷一枚



皇家海军为取代陈旧的“箭鱼”鱼雷轰炸机在1937年研制,1938年12月12日首飞,但入役一直拖到1940年。入役时已经显得老太龙钟。1942年3月9日,航空母舰《胜利》号上的12架“青花鱼”攻击返回挪威特隆赫姆峡湾途中的德国战列舰“提尔比兹”号,被击落2架,无功而返。由于性能比“箭鱼”没有大幅度提高,又缺乏“箭鱼”一样的赫赫战功,反而在“箭鱼之前退役,生产800架。










Handley Page
Hampden
汉普敦



代表型号 Hampden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36年
用途 中型轰炸机
乘员 4人
发动机 2*Bristol Pegasus XVIII 1000hp
航程 1762KM

最大速度 410KM/H

升限 5790M

重量 5344/8508KG

外形尺寸 翼展21.98M 机长:16.33M 机高:4.37M

武备 4*7.7mm+1814KG炸弹


英国在二战初期使用的中型轰炸机,1936年6月21日试飞,1939年12月入役。机身粗短,有一个细长的尾巴,造型奇特,被英军戏称为“飞行手提箱”。飞行性能较好,但机身内空间狭小,乘员在里面感到十分局促;自卫武器口径小,威力不足。战争初期英军用该机进行昼间轰炸,曾经遭到严重损失,1942年放弃采用该机为轰炸机。随后,一些飞机改为鱼雷轰炸机。共计生产1432架。










Armstrong Whitworth
Whitley
惠特利





代表型号 Whitley V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36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5人
发动机 2*R.R Merlin X 1145hp
航程 2650KM

最大速度 357KM/H

升限 6100M

重量 8768/15196KG

外形尺寸 翼展25.6M 机长:21.5M 机高:M

武备 5*7.7mm+3175KG炸弹



双发重型轰炸机。1936年3月17日首飞,1937年交付使用。RAF的第一种重型夜间轰炸机和第一种蒙皮参与承力的飞机。性能一般,1942年后用于教练和滑翔机拖曳。生产1737架。









Avro Lincoln
林  肯




代表型号 Lincoln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4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7人
发动机 4*R.R Merlin85 1750hp
航程 5760KM

最大速度 513KM/H

升限 9300M

最大起飞重量 KG

外形尺寸 翼展:M 机长:M 机高:M

武备 6*12.7mm+6350KG炸弹




原称Lancaster B MK.IV,是1944年在Lancaster的基础上发展的飞机,准备用于从远东地区的基地起飞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比Lancaster更大,航程也更远。在设计理念和性能更先进的B-29出现后,该机并未对日本进行过轰炸。生产了604架,服役到1963年。参加过在肯尼亚和马来亚的局部战争







Avro 683
Lancaster

Lancaster MKI/III(机腹下的鼓包是H2S轰炸雷达装置)


Lancaster MKII


Lancaster MKBI(带有9980KG大满贯炸弹)



代表型号 Lancaster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1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7人
发动机 4*1460hp Rolls-Royce Merlin XX(XXI)
航程 2675KM

最大速度 462KM/H

升限 7470M

重量 16705/31750KG

外形尺寸 翼展31.1M 机长:21.1M 机高:5.97M

武备 9980KG炸弹


由于Manchester飞机性能落后,1940年中,Avro公司决定重新上马四发方案。该方案可以使用75%的Manchester部件,主要改动集中在机翼中段的重新设计,以便能容纳四台发动机。

1941年1月9日,BT308号原型机,装四台Merlin X发动机,使用Manchester的标准机身,在试飞员Roy Dodson的驾驶下升空。试飞证明: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航程、升限、载弹量方面是Manchester所不能比拟的。5月,第二架原型机DG595试飞,增加了一对机身中部射击孔和一个腹部炮塔;将双垂尾的面积加大,取消了Manchester的***垂尾;发动机使用Merlin XX(1280hp)。试飞后正式定名为Lancaster MK I,开始大规模制造。

首个装备Lancaster飞机的是44中队。1942年3月3日第一次参加轰炸Heligoland Bight矿山,然后参加1942年3-6月间对德国鲁尔区的埃森、科隆、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的夜间照明轰炸,特别是对科隆、埃森、不来梅的3次“千机大轰炸”,是战争史上的首次。据资料记载:5月30日夜对科隆的轰炸,一次出动飞机1046架,投弹1455吨,历时90分钟,其中有2/3为燃烧弹,科隆全城40公顷的地区被夷为平地,486人死亡,5027人受伤,14万人无家可归。这是英国人将目标轰炸改为面积轰炸后效果最明显的一次。但它的意义不在于取得的这些物质效果,也不在于对德国民心士气打击的效果,它标志着英国对德国进行大规模轰炸的开始,迫使德国处在复杂的战线上作战。德国必需加强本土的防空力量,使空军力量的使用极度分散,顾此失彼。

从此,Lancaster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的中坚力量,参加了英国对德国的单独战略轰炸、英国和美国联合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各型一共生产7377架(也有8095架之说,含加拿大生产的430架),在战斗中损失3498架,共计投弹604612吨,51513105枚燃烧弹,1200枚水雷。战斗中损失24486名机组人员(亡、伤、被俘)。战后的统计结果证明Lancaster确实是RAF最有效的飞机,Lancaster每投下132吨炸弹损失一架,而Halifax和Stirling分别投下56吨或41吨就要损失一架。

Lancaster对于英国人来说和B-17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一样。当每天傍晚,庞大的Lancaster机群发出巨大的轰鸣掠过英国上空,将死亡和恐惧带往第三帝国的中心地带,对于英国人民是巨大的精神鼓舞。

Lancaster最著名的战例是攻击德国鲁尔地区的水坝和攻击德国战列舰Tirpitz(蒂尔比兹号)。

战争期间曾经进行过一些改型,机身几乎没有变化,主要是发动机装备的型号有所不同,主要改型为MK I/II/III和加拿大生产的Mk X。

MK I 装Merlin XX发动机

MK II 由于Merlin 发动机的紧缺,装Bristol Hercules VI(大力神)气冷发动机,单台1650hp。制造300架。

MK VI 装Merlin 85/87发动机,仅生产10架。

MK VII 装Merlin24发动机(1620hp),原为从远东基地轰炸日本而设计。

MK B1 专门修改炸弹舱设计,可携带一枚9988KG的Grand Slam巨型炸弹。

其他改型生产量很少。

除了战争时期的战斗任务外,Lancaster 至少执行过两次和平任务: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德国完全没有粮食供应,英国动用Lancaster向德国饥民空投了6684吨紧急救援食品;在德国投降后24天内飞行2900架次,将74000名英国战俘运回英国。

战后,RAF使用该机到1956年,加拿大空军则使用到1959年。也做为剩余物资卖给阿根廷、埃及、法国空军。




二战中的英国巨型炸弹和特殊炸弹



左侧:Tallboy 中间:Upkeep 右侧:Grand Slam


Upkeep和Highball“跳跃炸弹”


1942年由英国天才的设计师Barnes Wallis设计。"Upkeep"是专门用来炸毁混凝土拱形水坝的专用炸弹。炸弹在水坝上游投放,投放前在炸弹架上先赋予500转/分的自转速度,投下后象小孩“打水漂”一样在水面上多次跳跃前进,可以越过水坝前敷设的若干道防鱼雷网。在接触水坝时,炸弹利用自身和前进方向相反的自转方向,向水坝水线下深入,在水线下炸出大洞。拱形水坝一旦在支撑点上被炸毁,强大的水压将使水坝立即溃决。经试验,炸弹的形状以圆柱型为最佳。

"Highball",由“蚊”式机携带,专门袭击重要舰船,外形为球形。



1943年5月的"Operation Chastise"行动

1943年5月,春水将德国鲁尔地区的水库水位逐渐抬高。这些水坝为鲁尔工业区提供电力,并为一个巨大的农田灌溉区、河流和运河系统提供水利。水位的抬高,为英国炸毁水坝提供最合适的时机。5月16日夜,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的19架Lancaster,装载"Upkeep"炸弹,在明亮的月光下起飞,开始"Operation Chastise"行动。为了增加袭击的突然性,飞机在越过海峡时尽量掠水飞行,以至AJ-H号飞机的炸弹被海浪冲击脱落,机组被浇得浑身透湿,不得不返回基地。AJ-K、AJ-B、AJ-C、AJ-S、AJ-E、AJ-W在荷兰上空被德军击落。其余飞机按分配任务抵达目标,分别攻击Mohne(莫奈)、Eder(埃代尔)、Sorpe(索尔培)水坝。

攻击Mohne(莫奈)水坝

第617中队指挥官Gibson的AJ-G率先在水坝上游投下炸弹,投弹高度准确控制在18米的高度,但着水点离水坝太远,炸弹在跳跃了三次后未达到水坝而爆炸;AJ-M进行第二次攻击,在预备投弹的一瞬间被地面炮火击中,投弹动作稍有延缓,炸弹的最后一跃时跃过大坝顶端,将大坝下的发电机厂房炸毁;AJ-P进行第三次攻击,炸弹在跳跃中偏离方向,仅将大坝顶端炸毁20码长;AJ-A在第四次攻击中完美地将炸弹投下,在大坝水线下深处爆炸;AJ-J在进入第五次攻击时发现水坝已经开始溃决,但仍然将炸弹投下,爆炸和水流的共同作用将水坝瞬时间撕开一个70米宽的缺口,洪水汹涌而下。但是,AJ-A在返回途中被德军飞机击落,机组全部丧生。

攻击Eder(埃代尔)水坝

AJ-L发动第一次攻击,因水坝位于山谷中,飞机先要急剧俯冲后改平,投弹手很难瞄准,在反复通过水坝四次都未能投下炸弹;AJ-Z在第二次通过水坝时投下炸弹,炸弹在水坝顶端的栏杆处爆炸,爆炸未能炸毁水坝,却似乎使低空掠过的飞机受损,AJ-Z在返回途中坠毁于荷兰境内;AJ-N在第二次通过水坝时投下炸弹,炸弹在三次跳跃后完美地击中水坝,先在水坝***炸开30英尺直径的大洞,大坝随之溃决。

攻击Sorpe(索尔培)水坝

Sorpe(索尔培)水坝和上两个水坝结构不一样,是混凝土梯形重力坝,炸弹无需自转,但水坝也不易在水压下溃决。AJ-T首次攻击,由于大雾弥漫,在通过十次时投下炸弹,将大坝顶端炸出一个缺口;AJ-F在第六次通过时也投下炸弹命中水坝。两次爆炸都只炸开一个缺口,大坝并未溃决。缺口使德国人不得不放出水库的蓄水,降低水位来修理水坝。因此损失了对发电至关重要的水。




按计划,在主要攻击完成后,未投弹的飞机应攻击鲁尔地区的次要水坝,如Lister、Ennepe、Diemel、Henne水坝。AJ-O在攻击Ennepe水坝时将炸弹投到离水坝5英里的Bever水坝上,虽然命中水坝,但水坝是堆石坝,因此并未溃决。AJ-Y因未找到目标无功而返。

19架飞机中损失了8架,损失机组人员56名,曾经引起英国军队内部这次攻击是否得不偿失的争论,因为当时的普通攻击损失率约为5%。无论如何,这次攻击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两个溃决的水坝放出2.7亿立方米的水,淹没了下游160公里范围的区域,煤矿和工厂被冲毁,1500余名工人被淹死。1943年修复水坝,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The Big Bombs--"Tallboy"(高脚橱)


战争初期,英国已经使用8000磅的"Blockbuster"和12000磅的"Blast"重磅炸弹。但这两种重磅炸弹装触发信管和普通壳体,对坚固的目标破坏力不理想。例如:"Blast"在攻击法国南部Antheor高架桥时,曾经有炸弹在离桥墩5码爆炸,但并未伤及桥墩的深部基础,桥梁仍然可以修复;在攻击"Dortmund-Ems"(多特蒙德-埃尔姆斯)运河时效果也不理想。

1943年,Barnes Wallis受命发展一种10吨“钻地炸弹”,解决上述炸弹的不足,预计1944年参加作战。1943年8月17日。皇家空军空袭德国导弹研制基地佩内明德时发现急需一种吨位稍小的“钻地炸弹”,对付德国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建筑。于是,在10吨级炸弹的基础上首先研制5.4吨的"Tallboy".

"Tallboy"外表圆滑,用专门研制的合金钢铸造壳体,为了保证落点精确,弹翼按一定角度安装,炸弹在下落时可以以一定速度自转,轨迹十分稳定。炸弹长10英尺4英寸,直径3英尺2英寸,重11855磅,装5200磅"Torpex&#39; D1烈性炸药。为携带炸弹,Lancaster的炸弹舱需要特别改装。

1944年6月8日,携带"Tallboy"的Lancaster轰炸法国卢瓦尔山谷的索米尔隧道,数枚"Tallboy"将隧道顶部炸塌,使德军供应诺曼底前线的军运受阻;6月14日和15日,Lancaster向袭扰盟军登陆场的德国“E”艇(鱼雷艇)基地Le Havre和Boulogne(布伦)投下"Tallboy",荫蔽在坚固工事中的100余艘“E”艇被摧毁;6月16日,德国用“V”型导弹开始攻击伦敦,英国用"Tallboy"攻击位于荷兰、比利时、法国沿岸的V1/V2发射工事;在此期间内还攻击了德国正在建造的“V”3巨型火炮发射阵地,使V3还未能向伦敦发射一枚炮弹即被摧毁。

"Tallboy"最著名的攻击是炸沉德国战列舰"Tirpitz"号。1942年4月,26架Halifax轰炸机和10架Lancaster,以及23架Halifax轰炸机和11架Lancaster轰炸机曾经两次空袭停泊在挪威Tronherm(特隆赫姆)峡湾的"Tirpitz"战列舰,因携带普通炸弹而未成功;1944年9月15日,27架Lancaster再次袭击"Tirpitz"战列舰,"Tirpitz"战列舰前甲板中一枚"Tallboy",丧失自航能力;1944年10月29日,32架Lancaster袭击"Tirpitz"战列舰,未击中目标;1944年11月12日,32架Lancaster又袭击"Tirpitz"战列舰,两枚"Tallboy"击中"Tirpitz"战列舰的舯部,"Tirpitz"战列舰终于完全倾覆,死亡971人。

"Tallboy"也用来攻击水力设施:1944年10月7日,攻击阿尔萨斯Kembs水坝(莱茵河运河系统的一部分)成功,避免德军放水淹没美军从Blfort出发的进攻部队;1944年10月15日,再次攻击Sorpe水坝,击中两枚,但大坝未溃决;1944年12月11日攻击科隆西南的Urft水坝。

在二战结束时,"Tallboy"共计投下600余枚,主要是由617中队投下。




  The Big Bombs --Grand Slam(大满贯)

1944年7月12日,RAF要求继续发展10吨重的”钻地炸弹“Grand Slam”,该弹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常规炸弹,威力极大。制造该弹工艺十分复杂,光是铸造的合金钢壳体,铸造后48小时才可以冷却到可以机械加工的温度。为携带该弹,还专门对Lancaster飞机进行改造,移去飞机背部、机头的炮塔,取消机腹炸弹舱,在腹部凹进一个巨大的区域,以便悬挂大满贯。

1945年3月14日首次投向Bielefeld的铁路桥,一举炸毁这座耗费3000余吨常规炸弹未能炸毁的大桥。之后,Arnsberg、Arbergen、Neinburg的桥梁均由“大满贯”摧毁。战争***使用41枚。















Avro 679
Manchester
曼彻斯特



代表型号 Manchester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Avro
研制年代 1939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7人
发动机 2*Rolls-Royce Vulture I 24缸液冷
1120hp
航程 1930KM

最大速度 402KM/H

升限 5853M

重量 14152/22680KG

外形尺寸 翼展27.46M 机长:21.34M 机高:5.94M

武备 6*7.7mm机枪
4700KG炸弹


1936年,英国空军部以P.13136号设计说明书,要求Handley Page公司和Avro公司竞争设计一种双发轰炸机。携弹能力为5450KG或一枚3630KG的重磅炸弹。Handley Page公司的设计方案是HP56,Avro公司的设计方案是Avro679。HP56使用和“喷火”、“飓风”同一系列的发动机,预计在将来的战争中发动机的供应会发生冲突而落选,Avro679获胜.

Avro679使用的Vulture 24缸发动机是两台Rolls-Royce Kestrel 12缸共用曲轴箱组合而成,发动机因此而结构复杂,可靠性低。但是由于当时在航空界普遍认为,四发动机方案将加大飞机的迎风面积,加大飞机飞行阻力而倾向采取双发方案。

1939年7月25日,L7246号原型机试飞。在17分钟的飞行中发现:飞机的发动机功率明显不足,较大的翼载荷使飞机极难操纵。为改进飞机横向操纵性,在飞机的尾部***加上一个垂直安定面,飞机成为三垂尾。1940年5月26日,第二架原型机试飞。试飞后,又增加机翼翼展,将腹部炮塔移到脊部,正式命名为Manchester开始生产。

1940年底,第207中队的Manchester达到20架。1941年1月9日,飞机对外界首次解密,以提高英国公众的士气。2月24日,6架飞机参加对法国德占区布勒斯特港中德国军舰的袭击。

Manchester存在若干重大缺陷:发动机功率不足,飞机升限低,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和战伤而导致单发飞行,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发动机多次出现重大事故隐患,致全部停飞改进检修;尾翼、螺旋桨设计问题需要解决;发动机出现的问题使飞机和机组的损失不断增加。所以,一直在发展飞机的后继方案,在Lancaster未投入使用前,飞机只保持低水平生产,在生产209架后停产。










Handley Page
Halifax
哈利法克斯



代表型号 MK II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3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7人
发动机 4*Bristol Hercules XVI 14缸气冷 1650hp
航程 2030KM

最大速度 501KM/H

升限 7315M

重量 17345/29484KG

外形尺寸 翼展31.75M 机长:21.82M 机高:6.32M

武备 9*7.7mm+5890KG炸弹



重型轰炸机,知名度不及“兰开斯特”高,但在战时的作用和“兰”机一样重要,也是战略轰炸的主力机种。和“兰”机一样,也使用两种发动机:MK I--R.R Merlin系列,1940.10.11试飞;MK III--Bristol Hercules 气冷发动机,1943.7试飞。在战争中一共执行过75532次战斗任务,也用来牵引滑翔机和运输伞兵。共生产6176架,英国、澳大利亚、自由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都装备过该机。











Short S.29 Stirling
斯特灵




代表型号 Stirling MK II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39年
用途 重型轰炸机
乘员 7-8人
发动机 4*Bristol Hercules XVI 1650hp
航程 3235KM

最大速度 435KM/H

升限 5182M

重量 21273/31750KG

外形尺寸 翼展30.20M 机长:26.60M 机高:6.94M

武备 8*7.7mm+8165KG 炸弹



英国空军的第一种4发重轰炸机,1939年5月14日试飞,1940年5月入役。战争开始不久即被Lancaster和Halifax取代。该机的主要缺点是:翼面积小。升限低,操纵困难;细长脆弱的起落架在起飞和降落时经常折断。到了战争后期,专门生产的MK V已经是专用伞兵运输机(生产160架),可运载全副武装的伞兵40名。生产总量2375架。










Vickers Wellington
威灵顿

Wellington Mk Ic




Wellington GRXI 脊上的突起天线为磁异探测器


代表型号 Wellington B MK X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2年
用途 中型轰炸机
乘员 6人
发动机 2*Bristol Hercules VI/XVI 1675hp
航程 3540KM

最大速度 410KM/H

升限 6710M

重量 11940/16556KG

外形尺寸 翼展26.26M 机长:19.68M 机高:5.17M

武备 8*7.7mm+2014KG炸弹



双发中型轰炸机,由天才设计师Barnes Wallis 设计,采用反向螺旋交织网格结构(geodetic construction),和同时代的飞机完全不同。1936年6月15日试飞,1937年10月入役。

该机是二战初期英国中型轰炸机的主力机种,在战争初期的“昼间”轰炸中损失惨重,致使英国空军不得不放弃“昼间”轰炸,改为“夜间”轰炸。该机的轰炸任务也逐渐由更先进的飞机所取代。但是该机的航程长,在装磁异探测器、深水炸弹后作为海上反潜巡逻机,对大西洋、英国周围海域进行反潜巡逻,战绩巨大。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共生产11461架,1953年退役。

该机有多种改型,其中:1942年投产的MK X生产了3804架,是生产量最大的型号,结构由钢结构改为铝合金结构;GR XI是反潜巡逻型,一度是英国海岸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力。



反向螺旋交织网格结构的示意模型图



这张战时漫画调侃的是这种结构的坚固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6:07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General Aircraft"Hotspur/Twin Hotspur"莽汉/双莽汉突击滑翔机





代表型号 Twin Hotspur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年
用途  
乘员 1人+16名伞兵
发动机  
航程 KM

最大速度 240KM/H

升限 M

最大起飞重量 KG

外形尺寸 翼展:M 机长:M 机高:M

突击滑翔机,“莽汉”能装载8名突击队员,“双莽汉”能装载15名突击队员,两种飞机都未参加过实战。





英国Short Seaford反潜巡逻机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5年
用途 反潜巡逻机
乘员 人
发动机 4*Bristol Hercules 100
航程 4980KM

最大速度 389KM/H

升限 3960M

最大起飞重量 KG

外形尺寸 翼展:M 机长:M 机高:M

武备 2*20mm 6*12.7mm 4*7.7mm




桑德兰(Sunderland)的放大版,在战时仅生产6架,未参加实战。战后交英国航空公司改为民用飞机。



英国Avro 685"York"约克式重型运输机




代表型号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42年
用途 运输机
乘员 5人+50-56名乘客
发动机 4*R.R Merlin 24 1280hp
航程 4990KM

最大速度 467KM/H

升限 6500M

最大起飞重量 KG

外形尺寸 翼展:M 机长:M 机高:M

在“兰开斯特”轰炸机基础上发展的运输机,改进了机身和增加了一个垂直安定面。因二战时英国运输机大部分为美国提供,只生产257架。


终结者

See U in the Sky

精华
5
帖子
8678
威望
5 点
积分
10611 点
种子
2 点
注册时间
2005-5-30
最后登录
2022-9-18
发表于 2007-8-30 07:14  ·  英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考LZ和各位,这尊铜像所纪念的人是..........

征服者

The Legendary Ace

精华
0
帖子
5755
威望
0 点
积分
6142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6-4-25
最后登录
2025-1-17
发表于 2007-8-30 08:03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咧……难道是德.哈维兰先生?

求败者

胖海in Hiroshima

精华
0
帖子
25002
威望
0 点
积分
26018 点
种子
2 点
注册时间
2006-6-11
最后登录
2019-12-8
发表于 2007-8-30 13:30  ·  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BS LSS不给下面的铭牌

终结者

See U in the Sky

精华
5
帖子
8678
威望
5 点
积分
10611 点
种子
2 点
注册时间
2005-5-30
最后登录
2022-9-18
发表于 2007-8-30 18:55  ·  英国 | 显示全部楼层
Re 4 楼: 正解

Re 5楼: 是偶故意剪掉的=__,=+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9:02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是JAPP牌巧克力的制造商吧

精华
0
帖子
548
威望
0 点
积分
732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20-3-7
发表于 2007-8-30 21:34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为上品。收藏。。。。
最近要考流力了,真烦啊。。。概念好理解,有限差分真难解。一看公式就想撞墙。抓狂时甚至被不了解的同事怀疑是毒瘾发作。。。。。冤呀。偶是好学生啊。。。。

骑士

俯卧撑尚未完成,ACE仍需努力

精华
0
帖子
1448
威望
0 点
积分
1997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8-14
最后登录
2019-2-15
发表于 2007-8-30 22:06  ·  未知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古董都被拿出来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24 05:44 , Processed in 0.226854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