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19
- 帖子
- 26081
- 威望
- 43 点
- 积分
- 28959 点
- 种子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05-12-31
- 最后登录
- 2013-6-27
|
一,FIGHTER
1.Blackburu B.24 Skua/B.25 Roc
贼 鸥/大 鹏
Skua
Roc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 | Skua II | Roc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 | 研制年代 | 1937年 | 1938年 | 用途 | 俯冲轰炸机 | 战斗机 | 乘员 | 2人 | 2人 | 发动机 | 1*Bristol Perseus XII 905hp | 1*Bristol Perseus XII 905hp | 航程 | 1287KM | 1287KM | 最大速度 | 362KM/H | 315KM/H | 升限 | 5820M | 5400M | 重量 | 2490/3732KG | 2276/3992KG | 外形尺寸 | 翼展14.70M | 机长 | 10.85M | 机高 | 3.79M | 翼展 | 14.02M 机长:10.67M | 机高 | 3.79M |
武备:5*7.7mm
1*227KG炸弹 4*7.7mm
1*110KG炸弹
其它:-----
简介
B-24 Skua 贼鸥
1937年2月9日试飞的一种双座战斗机,试飞后发现显然不适合战斗机,随即改成俯冲轰炸机。1938年入役时已经过时。1940年4月10日,16架“贼鸥”袭击在挪威卑尔根港内的德国舰队,用3枚炸弹炸沉德国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巡洋舰,这是飞机第一次击沉大型水面舰只。1941年全部退出一线部队。生产192架。
B-24 Roc 大鹏
从Skua发展的战斗机,1938年12月28日试飞,1939年4月入役,在座舱后装一个四挺机枪的小炮塔。和“Defiant”一样,来源于一种错误的战术概念,在入役后几个月即退役,改为靶标拖曳机。生产136架。
2.Boulton Paul P.82 Defiant
挑战者
TT.MK I ,RAF在中东训练基地的靶标拖曳机,1945年
代表型号 | MK I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Boulton Paul飞机公司Wolverhampton(伍尔弗汉普顿、中英格兰城市) | 研制年代 | 1937年-1943年 | 用途 | 战斗机/夜间战斗机 | 乘员 | 2人 | 发动机 | 1*Rolls-Royce Merlin III 1030hp 12缸液冷 | 航程 | 743KM | 最大速度 | 485KM/H | 升限 | 9200M | 最大起飞重量 | 3900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2.05M | 机长 | 10.70M | 机高 | 3.45M | 武备 | 4*7.7mmMG |
简介
1935年,RAF(英国皇家空军)提出了一种战斗机的设计概念,在战斗机的机身中段装置一个用液压驱动的旋转炮塔,装设多挺机枪。取代传统的将机枪装置在机头、机翼中段的做法,RAF认为:这种飞机的好处是减少了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瞄准射击的技术要求;炮塔的射界较大,飞机用不着和敌机沿瞄准线成一线也可以射击。
RAF将此概念编入F9135设计招标书中,霍克飞机公司和Baulton Paul公司按此要求进行了设计竞争,最终后者获胜。
首架原型机于1937年8月11日试飞。这是一架悬臂式低单翼、全金属结构的飞机,在飞行员座舱后巧妙的融合了一个装四挺白朗宁机枪的动力炮塔。1939年7月30日开始正式生产,同年12月装备RAF第264中队。1940年5月12日,该机首次参加敦刻尔克滩头的空中掩护战。德国飞行员首次遇到该机,仍然采取咬尾攻击的战法,殊不知向后射击为该机所长,当即被击落不少。战斗第一天“挑战者”击落敌机38架,5月底一共击落敌机65架。不久,德国飞行员学会了对付“挑战者”的办法:迎头攻击或腹部仰攻,“挑战者”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RAF决定将“挑战者”加装当时绝密的AI型机载截击雷达,改为夜间战斗机。大部分MK I型在加装雷达后称为AI MK IV/MK VI型,在40~41年的冬季的本土夜间反空袭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装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战争后期,“挑战者”已经明显落后,改为英国在中东飞行训练基地的靶标拖曳机和海空救援巡逻机使用。
为了提高“挑战者”的性能,在生产期间曾经用更换发动机、减少油箱容积、增大舵面、修改冷却系统等方法改进飞机,形成P.82/F.MK I/NF.MK IA/MK II/TT.MK I/TT.MK III等6种改型,各型共生产1063架,1943年停产。RAF的275、276、277、280、281中队装备该机
3.Bristol Beaufighter
英俊战士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 | Beaufighter T.F.X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2年 | 用途 | 多用途战斗机 | 乘员 | 2人 | 发动机 | 2*Bristol Hercules XVII 1725hp | 航程 | 2816KM | 最大速度 | 514KM/H | 升限 | 5791M | 重量 | 7072/11521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7.64M | 机长 | 12.59M | 机高 | 4.84M | 武备 | 4*20mm | 6*7.7mm(机翼 | 1*7.7mm(脊) | 1*18英寸鱼雷或2*454KG炸弹 |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十分重视,因为对于白天的战斗机承担的任务,单发战斗机已经基本上能够胜任,只有德国从30年代初期一直在发展BF-110重装备、远程双发战斗机。战争开始后RAF才发现,缺乏一种较“飓风”“喷火”留空时间更长、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战斗机。于是,“英俊战士”作为一种凑合着用的重型战斗机,在最需要的时间-即战争开始后的一年后开始服役。
该机能够在1940年服役得益于Bristol公司的深谋远虑。1938年,Bristol公司预见到在可能的战争中需要一种重型战斗机,决定自费研发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由L.G.Frise领导的设计组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到战斗型外,还尽量按照RAF的F11/37号设计要求的指标,考虑可以改型为侦察机、鱼雷机。为了加快研制进度,尽量使用"Beaufort"的部件,包括机翼、尾段、起落架,装两台Hercules 发动机和四门20mm Hispano机关炮,设计编号Type156.RAF先定购了4架原型机。
1939年7月17日,原型机R2052号由Uwins上尉驾驶进行试飞。试飞后两星期,RAF一反常例,马上签订了300架飞机的生产合同(F17/39),对迅速量产该机有促进作用。1940年10月,“Beaufighter" MK IF首次装备RAF第29中队,机上装有英国当时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飞机参战后立即就表现出比”Bristol Blenheim IF"(装有一样的雷达)更具优势。首先,速度大,在占位、追逐方面容易;其次,4门20mm机炮威力极大,只需要一个短点射就可以将德国夜间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
随后的生产过程中,该机进行了多次改型,发动机、军械配备各不相同,使该机的多用途潜力得到发挥。长航程型适合北非沙漠的远程巡逻;鱼雷攻击型适合RAF海岸警卫司令部使用。
主要改型如下:
"Beaufighter IF" 夜间战斗机,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Beaufighter V" "Beaufighter IF" 加装从"Boulton Paul"飞机上拆下的4挺7.7mm机枪炮塔,希望能够从低于敌方夜间轰炸机的高度进行仰射。但背部炮塔影响飞机性能,随即放弃。
"Beaufighter II" 装两台R.R Merlin液冷发动机的试验型,仅生产两架。
"Beaufighter T.F.X" 多用途型,装新型A.I MK VIII雷达,雷达天线位于机头凸出的鼻状天线罩内,有一个和垂直安定面融合的背鳍,改进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Beaufighter VI" 装Hercules XV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Beaufighter X" 装Hercules XVI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该机虽然是一种凑合着使用的飞机,但是在二战中仍然是一种成功的飞机。在英国上空的夜间截击战中作用巨大;参加欧洲战场的几乎每一次战役;在封锁斯卡格拉克海峡(丹麦日德兰半岛和挪威南部之间)战斗中击沉敌军舰船、潜水艇;在南太平洋战区,澳大利亚的该机在攻击日军舰船时也战绩斐然,而且该机的发动机声音小,发动攻击时刚听见发动机声,飞机已经凌空,所以日军给该机取了一个绰号“悄声死神”(Whispering Death).
除了装备FAF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皇家空军都装备该机。1945年9月21日,最后一架“英俊战士”完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英***计生产5562架,澳大利亚生产364架,包括VI各型1063架,X各型2231架。
4.de Havilland D.H 98
Mosquito
蚊
型号 | B.IV | NF.II | FB MK.VI | B.XVI | 用途 | 轰炸机 | 夜间战斗机 | 战斗轰炸机 | 轰炸机 | 乘员 | 2 | 发动机 | 2*1250hpMerlinXXI | 2*1460hpMerlinXXIII | 2*1250hpMerlinXXI | 2*1680hpMerlin72 | 翼展 | 16.51m | 机长 | 12.43 | 12.47 | 13.56m | 机高 | 4.65m | 重量(KG) | 5942/10152 | 6093/? | 6486/10115 | ?/10433 | 最大速度(KM/H) | 612 | 595 | 611 | 656 | 升限(M) | 9500 | 11000 | 11000 | ? | 航程(KM) | 1960 | 2740 | 3033 | 2390 | 武器 | 907KG炸弹 | 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 | 4*20mm | 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907KG炸弹 | 1814KG炸弹 |
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88能够与之匹敌。
德.哈维兰公司以制造木质轻型飞机而著名,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首先。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机翼: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主起落架为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侯,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黄色。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类,大约有如下机型: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改型表
PR.I 1941年9月入役,非武装照相侦查机。
F.II/NF.II NF.II,1942年5月入役,装4*20mm+4*7.7mm机枪/炮,后期加装AI MK IV/V“箭”雷达或Turbinlight探照灯,逐渐取代Bristol Blenheim成为本土夜间战斗机主力,并为重型轰炸机夜间轰炸护航,共击落敌机600余架,击落V-1导弹近600枚。部分在拆除雷达后改为F.II型昼间战斗机,在马尔它、西西里、北非战场使用。共计制造466架。
T.III 教练机。
B.IV 不装自卫武器的轰炸机,机内弹舱携带4*500磅炸弹。1941.11装备105中队,1942.5.31首次参加对科隆的轰炸。少部分在改进机内弹舱后,可挟带4000磅炸弹。
FB.VI 1943.2入役,在NF.II基础上增加机翼强度,除在机身弹舱内携带1000磅炸弹外,机翼下还携带2*500磅炸弹,总载弹量达到2000磅。如不携带炸弹,可携带50/100加仑付油箱、水雷、深弹、8*60磅火箭弹等。一些飞机还装雷达装置。该型的总产量达2584架,是“蚊”式中生产量最大的,是在敌占区执行轰炸、引导任务的主要机型。
B.VII 加拿大生产的B.IV型,仅在加拿大本土使用。
PR.VIII B.IV换装Merlin61带增压器发动机改成的照相侦查机。
MK.IX 装双级增压Merlin发动机,能携带4000磅炸弹,装若干先进电子设备:Rebecca(雷别卡导航系统);Boozer;Oboe;MK VI H2S(地形轰炸雷达)。
NF.XII 夜间战斗机,和NF.II相似。装AI MK VIII Centrimetric雷达,由于雷达的天线为盘形,原机头的机枪取消。
NF.XIII 和NF.XII基本一致,但机翼采用FB.VI型机翼,可以和FB.VI 一样在机翼下携带若干装备。
NF.XV 延长翼展的高空战斗机,装增压座舱,机体结构再次减重,装AI MK VIII雷达,用4*7.7mm机枪取代20mm机炮,专门为对付德国Ju-86P高空袭击机而制造。
MK.XVI 分PR.XVI和B.XVI(侦察/轰炸)两种型号,装增压发动机和增压座舱,共生产1200架。战争后期用来携带4000磅炸弹,对德国本土目标进行骚扰性攻击。
NF.XVII 夜间战斗机,装AI MK X或SCR 720雷达,4*20mm机炮。
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FB.VI的改型,俗称"TseTse",在机腹装一门57mm Molins 6磅炮,备弹25发,仅保留2挺7.7mm机枪。原设计目的是一种反***机,因57mm炮不能有效的击穿德军***的装甲,全部移交海岸警卫司令部,成为猎潜机。
NF.XIX NF.XIII 改装AI .VIII/X或SCR720雷达的改型。
B.XX 加拿大建造的B.IV.
FB.21---T.29 加拿大建造的装仿Merlin的Packard V-1650发动机的若干改型,未全部投产。
NF.30 夜间战斗机,装AI MK.X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
PR.32 延长机翼,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侦察机。
MK.33 海军的舰载型,机翼可折叠,四叶螺旋桨,有着舰钩,4*20mm机炮,鱼雷,美国ASH雷达。
PR.34 装增压座舱,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战略侦察机。
NF.36 战后型战斗机,装Merlin113/114发动机,AI MK X雷达。
TF.37 海军鱼雷轰炸机,和MK 33类似,但装AI/ASV MK XIII雷达。
NF.38 最终的出口夜间战斗机,装AI MK IX雷达。
TT.39 靶标拖曳机。
FB.40 澳大利亚生产的MK VI.
PR.41 澳大利亚生产的PR.IX
T.43 澳大利亚生产的教练机
除了机身结构先进外,“蚊”式的优秀性能还来源於性能先进的Merlin 12缸"V"形液冷发动机。各型装配的发动机如下:
I:MK.II/III/IV/早期VI Merlin 21 1230hp
II:FB.VI后期 Merlin 25 1635hp
III:MK.IX Merlin 72 1680hp
IV:MK.XVI Merlin 72/73/77 1710hp
V:MK.30 Merlin 76 1710hp
VI:MK.33 Merlin 25 1635hp
VII:MK.34/35/36 Merlin 113/114 1690hp
“蚊”式各型一共生产了7781架,包括加拿大生产的1034架和澳大利亚生产的212架,在战争期间交付的共6710架,生产一直持续到1950年,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60年代中期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对法国德占区的Bordeaux (波尔多)和La Pallice进行首次侦察任务。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队的四架B.IV型参加对科隆的“千机轰炸”。之后,“蚊式”参加了几乎每一次夜间轰炸行动。由于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国截击战斗机的截击,通常做为轰炸机编队的前导机。在飞临目标上空后,用燃烧弹在目标区炸出火光,为后续重型轰炸机编队指示目标。德国对“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没有能够有效截击“蚊”式的飞机,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间战斗型服役后,情况才稍有改观。为了截击“蚊”式,德国还专门摹仿“蚊”式的结构,设计了全木结构的FM Ta-154来对抗“蚊”式。德国人对木结构本身并不在行,Ta-154在试飞中结构多次出现破坏,加上生产胶水的工厂被盟军炸毁,Ta-154未能批生产。
影响最大的轰炸行动是1943年1月31日,当天上午戈林准备在柏林的阅兵式上讲演。早上,第105中队的“蚊”式从柏林上空编队飞过,阅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进行的阅兵式又因为第139中队的“蚊”式再次飞临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准备再下午发表鼓励性演说的戈培尔也被迫取消演讲。这两次轰炸虽然一枚炸弹都未投下,但却使戈林、戈培尔夸下的“没有任何敌机能在白天飞临柏林上空的海口,变成了笑话。戈林对此大为震怒,在德国空军部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看见“蚊”式后非常羡慕....英国人能够得到比我们多得多的铝材,却发展了这样一种优雅的木头飞机,连英国的钢琴厂都能大批制造,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和他们相比,我们作了些什么呢?....没有什么是英国人作不到的,英国人是天才,我们是傻瓜...。
“蚊”式高速、远程的特点使它能够胜任突破敌方空防,以超低空袭击位于敌方纵深的点目标,所以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有用武之地。著名的战斗有以下战例: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长途奔袭,攻击位于奥斯陆中心的德国***司令部大楼,以烧毁大楼中的挪威抵抗运动的资料和档案,避免抵抗运动遭到破坏。“蚊”式飞机成功地炸毁了大楼,临近的街区未被破坏。
1944年1月,法国抵抗运动通知英国情报部门,在法国亚眠的监狱里关押着100多个英国空军的被俘飞行员。为营救这些飞行员,必须用飞机精确的在监狱的外墙上炸开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时摧毁德国看守的营房。2月18日晚10点55分,19架“蚊”式从英国机场起飞,在“台风”飞机的护航下执行"Ericho"计划。“蚊”式准确地在监狱的围墙上炸开一个大缺口,并且炸毁了看守的营房。绝大多数飞行员在抵抗运动的接应下安全脱险。
其他类似战例还有轰炸海牙的***登记处、哥本哈根的Shell House等。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在装备海岸警备司令部后被用来袭击进入或离开法国德占区“U”艇基地的德国潜艇。在潜艇进出港口时都要在港口外的浅海区域保持水面航行状态,此时的潜艇容易被飞机攻击。为了保证潜艇的安全,德国人为在此航行阶段的潜艇组织严密的护航,使用的护航船只为扫雷艇和一种钢网水泥船壳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凭借机上的大口径火炮、炸弹和大速度在这时发动攻击。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击La Pallice港出发,由4艘M型扫雷艇、两艘"Sperrbrecher"护航的U-960,和护航船队发生激烈战斗,U-960被严重毁损,3艘扫雷艇被击伤,两架“蚊”式被击伤,一架被击落。据资料记载,一共有8艘U艇为“蚊”式击沉,分别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国还利用“蚊”式的性能优点执行若干特殊任务:秘密往来于中立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英国间,运送外交邮袋、信使、英国急需的滚珠轴承、特殊人员等。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在逃脱***追捕后就是被装在“蚊”式的炸弹舱内送到英国的。在飞越挪威德国设防地区时飞机尽量飞得高,避免被敌机截击,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5.de Havilland D.H.103 Hornet
大黄蜂
代表型号 | Hornet F.MK 3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4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2*R.R Merlin 130/131 2070hp | 航程 | 4028KM | 最大速度 | 759KM/H | 升限 | 10670M | 重量 | 5842/9480KG | 外形尺寸 | 翼展13.72M 机长:11.18M 机高:4.32M | 武备 | 4*20mm+907KG炸弹 |
战争末期在“蚊式”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双发战斗机,尺寸较“蚊”式稍小,各项性能已经基本上达到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1944年7月28日首飞,1945年入役,未参加二战战斗。生产215架,服役到1955年。
6.Gloster Gladiator
(Sea Gladiator)
角斗士
代表型号 | Gloster Gladiator MKII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H.P.Folland | 研制年代 | 1934年 | 用途 | 单座双翼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1*Briston Mercury VIIIA 9缸星形 830hp | 航程 | 708KM | 最大速度 | 407KM/H | 升限 | 10060M | 最大起飞重量 | 2755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9.85M | 机长 | 8.38M | 机高 | 3.17M | 武备 4*7.69mm白朗宁机枪 |
英国参加二战初期战斗的老式双翼战斗机。
该机来源于1934年格罗斯特公司自行发展的SS 37双翼战斗机。1935年应英国空军K5200号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加装了滑移式座舱罩后交皇家空军试飞,得到比较满意的试飞结果,命名为Gladiator MKI。
30 年代中期,先进的单翼战斗机必将取代双翼战斗机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但由于英国空军部的保守人士的对单翼机的怀疑态度和为英国下一代单翼战斗机开发的 "Goshawk"(苍鹰)液冷发动机在重量和冷却器方面未过关,一时难以得到可以替换老式装备的单翼战斗机。所以英国空军在1935年9月向格罗斯特公司定购了23架MKI,不久又增加了108架订货。1938年-1939年,由于飓风、喷火装备的“梅林”发动机的汽缸头燃烧室的形状还要进一步改进,飓风和喷火的生产不能正常,皇家空军又紧急增加300架的合同。
战争开始时“角斗士”参加法国前线的战斗,参加了挪威战役,1940年4-6月还有少数参加了马尔他岛保卫战。另外,皇家海军还有7个用Sea Gladiator装备的飞行中队。1941年后改为气象机、联络机、交通机使用。各型共生产746架。装备该机的还有比利时、中国、埃及、芬兰、希腊、***、爱尔兰、拉脱维亚、挪威、葡萄牙、南非、瑞典。
7. Supermarine Spiteful
怨 恨
代表型号 | MK 14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5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1*Griffon 69 | 航程 | 908KM | 最大速度 | 777KM/H | 升限 | 12800M | 重量 | 3334/4513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0.67M | 机长 | 10.03M | 机高 | 4.08M | 武备 | 4*20mm |
Supermarine公司设计的最后一种活塞式战斗机,外表和“喷火”十分相象,却是一种完全新设计的战斗机。该机的操纵性能不及“喷火”。1945年投产,仅生产18架,未参加二战的战斗,随即被喷气式飞机所取代。
真的够”怨恨”的
8. Westland Welkin
苍 穹
代表型号 | Welkin F MK.I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3年 | 用途 | 高空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2*Merlin 61 | 航程 | 2400KM | 最大速度 | 623KM/H | 升限 | 13410M | 重量 | 6520/8970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21.34M | 机长 | 12.65M | 机高 | 4.65M | 武备 | 4*20mm |
1943年入役的高空战斗机,是在"Whirlwind"快速战斗机基础上发展的飞机。为提高高空性能,翼展很大;发动机改用Merlin 发动机。缺点是发动机和螺旋桨不可靠,机翼强度不够,飞机速度受到限制。该机本来是为对付德国发展高空轰炸机,可能对英国进行高空轰炸而研发的飞机,但估计中的轰炸一直未能出现,因此仅作为一种预备手段生产了67架,未参加战斗。
9. Westland Whirlwind
旋 风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0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2*R.R Peregrine I 885hp | 航程 | 1300KM | 最大速度 | 580KM/H | 升限 9240M | 重量 | 3768/5175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3.72M | 机长 | 9.38M | 机高 | ?M | 武备 | 4*20mm+453KG炸弹 |
1940年服役的小尺寸、快速双发战斗机,火力强、机动性好,完全能和单发战斗机格斗。因为Peregrine发动机的生产取消,装替代发动机的改型设计需要时间,此时“飓风”“喷火”的后期型已经装20mm机炮,“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也基本能满足需要,RAF对改进工作失去兴趣,仅生产116架,在战斗中少量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
10. 英国HAWKER"TEMPEST"暴风式战斗机
代表型号 | MK V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Sydney.Camm | 研制年代 | 1942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Napier Sabre IIB 24缸“H”形液冷发动机 1420HP | 航程 | 1319KM | 最大速度 | 700KM/H | 升限 | 10972M | 最大起飞重量 | 6123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2.49M 机长 | 10.24M 机高 | 4.09M | 武备 | 4*20mm Hispano MK V/6*60磅火箭弹或2*1000KG炸弹 |
“台风”本来是做为较“喷火”更先进的战斗机而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爬升率和高空速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在高速俯冲时空气动力特性恶化,不容易从俯冲中改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当成战斗轰炸机和地面攻击机使用。霍克公司从1940年3月开始发展改进型“台风”,试图使“台风”成为原来设想的先进战斗机。
经过研究,改变“台风”的翼形和减薄机翼可以大幅度提高“台风”性能。随即,采用比“台风”更接近椭圆的翼形,并在机翼弦长37.5%处减薄14.5%,翼尖减薄10%。机翼减薄后机翼油箱的容量减少,因此把发动机支架向前延伸21英寸,在发动机防火墙后增加了一个76加仑的机身油箱。改进后的飞机和“台风”外形十分相似,但从机翼的外形和机鼻的长度仍然可以将两者区别。
英国空军部在1941年11月18日定购了两架原型机,称为“台风II”。1942年春天,英国已经有多种2000马力级的发动机可供选择,霍克公司提出了数种改装不同发动机的方案供英国空军部再次选择,英国空军部为了保证能获得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要求霍克公司同时发展5型6架原型机以便最终选择。同年8 月,“台风II”改名为“暴风”。
6架原型机的机号、型号、发动机型号如下:
HM509--Tempest MK I--Sabre IV
LA602.LA607--Tempest MK II--Centaurus IV
LA610--Tempest MK III--Griffon II B
LA614--Tempest MK IV--Griffon 61
HM595--Tempest MK V--Sabre II
各型简介
Tempest MK I
将腭式冷却器进气口移到机翼根部前缘,和“蚊”式轰炸机类似。首先遇到机翼冷却器的制造延误,到1943年2月24日才首次试飞。试飞中达到750KM/H 的最大平飞速度,但是在低速时飞机的俯仰反应呆滞。另外,SabreIV发动机性能不稳定,一直在进行改进,加之空军部对机翼冷却器在战斗中的生存力存在疑问,未能进一步发展。战后,计划放弃。
Tempest MK II
设计师Camm认为:采用Centaurus气冷发动机可能使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在研究缴获的FW-190后,了解了大马力气冷发动机应用的技术措施,布置了较大的环形进气口,利用螺旋桨的强大滑流强制冷却汽缸散热片;采用各缸单独排气管汇集到飞机鳃部排气口和发动机用橡胶构件和发动机支架联接的方法减少振动。
原型机(LA602)在1943年6月28日试飞,装Centaurus XII(2520hp)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达到712KM/H。15个月后投入批量生产,1945年11月开始装备部队,未参加二战,共生产452架。
Tempest MK III/IV
MK III/IV都是计划装Rolls-Royce Griffon系列发动机的改型。IV型计划在1943年2月取消,III型在装Griffon 85型发动机后(LA610)于1944年9月试飞。但仅生产一架。战后,这架原型机曾改装Sabre MK VIII发动机(3000hp),最大平飞速度达到777KM/H,是Tempest系列中速度最快的飞机。
Tempest MK V
1942年9月2日V型的原型机试飞,试飞显示延长的机头使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受到影响,必需加大垂直尾翼的面积。因战争急需,Hawker公司再原型机垂尾和机身的联接处加焊了一个延长片,原来沿用的“台风”垂尾的形状因而发生变化。
V 型在飞行性能上不是“暴风”系列中最好的,但是装备的Sabre II发动机性能最为稳定,其他型别的飞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批量生产,V型就成为生产量最大的型号,也是在战争期间装备的唯一型号。1943年6月21日首架生产型(JN709)交付部队。共生产861架。
V型先后有两种改型I/II系列,I系列装Hispano MKII(长管)机炮,II型装Hispano MK V(短管)机炮。
Tempest MK VI
基本上是V型的改型,改装Sabre V发动机,滑油冷却器进气口的布置来源于MK II型,位于机翼根部。1945年2月试飞,未参加二战的战斗。
Tempest MK V/VI TT
`1953年后RAF将部分V型和VI型改为靶标拖曳机。
1944 年1月,RAF的第486中队装备“暴风”,随后第3中队也开始装备。4月,第3中队在肯特郡的Newchurch开始战斗值班。6月8日,第3中队的9 架“暴风”首次在诺曼底登陆场上空执行巡逻任务并和德军的5架BF-109相遇,“暴风”击落了3架BF109,自己无一损失。
“暴风”最辉煌的胜利是截击德国V-1导弹。1944年6月13日,德国开始用V-1导弹对英国腹地的目标尤其是伦敦进行大规模袭击,“暴风”作为英国飞得最快的中低空战斗机,承担了截击V-1的任务。6月16日“暴风”首次击落13枚V-1.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飞行员总结了经验,利用“暴风”速度上的优势(V-1通常飞行高度为1500-2000英尺,飞行速度为 650KM/H)从后部接近V-1,在300码距离上开火,可以准确无误地击落V-1,而且可以避免V-1被击爆后伤及自己,击落V-1的数量迅速提高。
白天截击V-1相对容易,夜间截击V-1却是一个挑战。飞行员要在广袤的夜空中寻找V-1排气管的一点火光,然后跟踪射击。
到8月底V-1攻击结束时,“暴风”击落V-1共638枚。55个飞行员成为击落V-1的王牌飞行员,其中第501中队的指挥官J.Berry战绩最为突出,一共击落V-1六十枚。
“暴风”的照相枪拍下的一列火车被击中起火。随后“暴风”参加了欧洲大陆的空战,主要对手是BF-109和FW-190,空战中性能优于这两种飞机,但自己也有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暴风”曾经多次和德国最新式的喷气式飞机进行过空战,据战史记载共击落ME-262三架、Arado AR-234喷气轰炸机1架、He-162一架。在“暴风”的最后一次战斗(1945.5.3)中,一架“暴风”被HE-162击落,这是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架“暴风”。
除了英国皇家空军装备“暴风”外,皇家新西兰空军也有“暴风”中队。
战后,“暴风”做为英国空军最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配属英国驻海外的部队,如德国、塞浦路斯、巴勒斯坦、摩加迪沙、印度、***、新加坡等地。1947年印巴分治时,驻印度的“暴风”中队由印巴分配,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也曾经装备“暴风”。
MK V,1944年4月,486中队
MK V,1944年6月,3中队
(带D-Day识别带)
MK V,1944年10月,486中队
MK V,1944年12月,56中队
MK II,No:135Wing,1948年
MK V,1948年,第3中队
MK II,1950年,巴基斯坦空军
MK VTT,1953年Sylt武器试验站
Tempest MK V,501中队编队
11. Hawker Typhoon
台 风
代表型号,Typhoon MK IB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Hawker Aircraft Limited Sydney.Camm
研制年代,1941年
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乘员,1人
发动机,1*2180hp Napier Sabre II(马刀)"H"形24缸液冷发动机
航程,821/1577KM
最大速度,664KM/H
升限,10730M
重量,3992/601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67M 机长:9.74M 机高:4.67M
武备4*20mm Hispano2*227/500KG炸弹/8*60磅火箭弹
1937 年,当“飓风”战斗机刚刚进行首飞时,霍克公司的首席设计师Sydney Camm已经在考虑“飓风”的后继机型了。1938年1月(首批飓风交付后两个月)英国空军部以F.18/37的设计说明书,要求设计一种各种性能超过 “飓风”20%的新一代战斗机。要达到这一档性能,必需采用2000hp级的发动机。当时英国正在研发的2000hp级发动机有:Napier Sabre(马刀)"H"形24缸,Rolls-Royce Vulture(***)"X"形24缸。虽然Camm已经倾向采用Saber发动机、采用12挺Browning机枪(每挺备弹400发)的方案,但英国空军部建议Camm同时考虑两种使用不同发动机的方案,并把机枪的备弹增加到每挺500发。
按照这一建议,Camm完成了使用不同发动机的两种方案:"N"---使用“Saber"发动机;"R"---使用"Vulture"发动机。1938年8 月。英国空军部同时定购了两个方案的原型机。这两种原型机的结构和外形基本一样,只是发动机冷却器进气口的位置不一样,"R"型的进气口安置在飞机腹部; "N"型的进气口安置在机头腭部。两种型号的飞机平行进行研制,同时出图。由于"Vulture"发动机的交付时间快,1939年10月"R"方案的原型机首先试飞,被正式命名"Toronado"的首架原型(P5219)为"Tornado" (旋风)。最初的试飞很成功,空军部在11月订购了1000架,为加快生产空军部还提议由Hawker公司和A.V.Roc公司同时生产。进一步的试飞却暴露了“旋风”的致命缺陷,当飞行速度达到680KM/H时,腹部冷却器进气口出现“气体弹性发散”,飞机气动特性严重破坏。相比之下,"N"型的腭式进气口要合理一些,所以"R"方案也准备将进气口移到腭部。
"Typhoon"的第一架原型机(P5212)1939 年12月,首架"N"方案飞机(P5212)下线,命名为"Typhoon"(台风)。1940年2月24日开始试飞,试飞中发现:在起飞时发动机巨大的反向扭矩有使飞机向右舷滚转的趋势;螺旋桨和机翼根部距离太近,巨大的滑流将翼根蒙皮撕开卷走。试飞员Philip.G.Lucas竭尽全力才把飞机安全降落。
1040 年5月,由于不列颠之战中飞机的损失,英国对“飓风”“喷火”战斗机的急需,“台风”和“旋风”的发展被摆在次要地位。虽然试制工作进度放缓,但设计发展仍然抓紧进行。1940年时,英国的2000hp级发动机已经有三种可供选择:Fairey Monarch(君主);Wright Duplex Cyclone(双旋风),Bristol Centaurus(人马座)。飞机本身的改进为:将12挺机枪改为4挺20mm Hispano机关炮;减薄"Typhoon"的机翼;对机身进行修形,以减少阻力等。
1940 年10月,英国空军部决定重新恢复“旋风”和“台风”的研制,并要求在1941年批量生产。经过稍许改进(腭式进气),“旋风”的飞行速度达到 684KM/H。A.V.Roe公司在1941年初生产了一架预生产型机(R7936),但由于Vulture发动机的生产计划取消,仅生产了这一架。在改进机身设计后装用Centaurus发动机,在1941年10月23日试飞,达到了678KM/H的速度,但只生产了一架,供de Havilland公司做为试验平台,“旋风”计划就此结束。
第一架"Typhoon"IA预生产型(R7082)1941年5月26日试飞,装Sabre IIA发动机和12挺Browning机枪。IA型只生产了很少数量供RAF试飞评估。按RAF要求,霍克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装机关炮的IB型,以对付在前线新出现的FW-190’S战斗机。1941年9月,驻Duxford的第56和609中队开始装备“Typhoon"IB。装备初期,IB暴露出很多问题,损失于事故的飞机数量远大于战损。主要问题是发动机质量不稳定和在高速俯冲时水平尾翼动作出现呆滞甚至卡死。1942年8月在英国Le Treport上空,“台风” 利用阳光掩护攻击FW-190编队,虽然击落了3架FW-190,但是2架“台风”未能从俯冲中改出而损失,经过改进。“台风”开始有效地执行任务。 1943年1月20日,609中队首次用“台风”击落2架袭击伦敦的Me-210战斗轰炸机和5架FW-190战斗机。
1942 年11月7日,英国飞行员Beaumont驾“台风”首次夜间袭击法国德占区的地面目标。在此之后,RAF发现笨重的“台风”在爬升率和高空最大速度方面性能一般,而执行地面攻击和战场遮断任务时以较大的平飞速度和武器携带量见长,因而“台风”执行地面攻击任务越来越多。执行地面攻击任务时,“台风”携带 2*250磅或2*500磅,最后达到2*1000磅炸弹,起飞重量达到5630KG,在2000M的高度最大平飞速度为626KM/H。在改挂8枚火箭弹后,更适宜对德军装甲目标进行袭击,火箭弹可以轻易穿透德军***的顶装甲。诺曼底登陆时RAF共有26个“台风”中队参加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要的战例是对阿弗郎什附近集结的德军装甲部队进行攻击,击毁137辆德军***,使德军计划中对登陆场的一次大规模反击瓦解。另外两个著名的战果是:1944年 7月7日,隆美尔元帅在靠近诺曼底前线的公路上遇到“台风”扫射,座车被击毁,隆美尔负重伤(有是被“喷火”击伤之说,但按英国官方战史为“台风”); 1944年8月8日,德国一号王牌***手魏特曼的“虎式”***在卡昂附近被“台风”用60磅火箭弹击中后部发动机舱上部,穿入战斗室造成弹药殉爆而车毁人亡。
在盟军解放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中,“台风”在攻击德军后方集结或撤退的装甲部队或地面目标时发挥重要作用,使英军的地面作战式样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台风”还有一种战术侦察改型F.R.IB和一种装A.I截击雷达的夜间战斗型NF.MKIB。战争期间共生产3330架。
IB早期型
挂弹的IB早期型
IB的最后型号,注意座舱已经是全透明的水泡型
12.Fairey Fulmar
管鼻鹱
代表型号 | MK I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0年 | 用途 | 舰载战斗机 | 乘员 | 2人 | 发动机 | 1*R.R Merlin 30 1300hp | 航程 | 1255KM | 最大速度 | 440KM/H | 升限 | 8300M | 重量 | 3182/4627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4.14M | 机长 | 12.24M | 机高 | 3.25M | 武备 | 8-9*7.7mm+2*113KG炸弹 |
舰载双座侦察战斗机,从P 4/34号合同研制的轻轰炸机改进设计而来,1940.4.1试飞,1940.5入役。飞行性能劣于同时代的先进战斗机,但结构牢固、可靠性高、航程长,所以仍然被皇家海军装备,生产量600架。
13. Fairey Firefly
萤火虫
代表型号 | Fairey Firefiy MK5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Fairey Aviation Company | 研制年代 | 1947年 | 用途 | 海军舰载侦察战斗机/反潜攻击机/对地攻击机 | 乘员 | 2人 | 发动机 | 1*Rolls-Royce Griffon 74 12缸液冷发动机 2250hp | 航程 | 2092KM | 最大速度 | 618KM/H | 升限 | 8534M | 最大起飞重量 | 4388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2.55M | 机长 | 8.51M | 机高 | 4.37M | 武备 | 4*20mm Hispano机关炮(机翼中段)+454KG炸弹(深弹)+16枚27KG火箭弹 | 其它 | 电子设备:AI MKX雷达+ASH扫描仪+声纳浮标 |
该机是Fairey公司设计的一种性能比较先进的舰载侦察战斗机/反潜攻击机/夜间战斗机,是Fulmar“管鼻鹱”双座舰载战斗机的后继机。全金属结构,椭圆形机翼(旋转90度后再向机身两边折拢);双座,飞行员、设备操纵员。
1941 年12月22日试飞,1942年8月26日入役,1943年开始上舰,1944年8月由航空母舰《不倦号》挟带参加对停泊在挪威峡湾的德国战列舰“提尔比兹”号的袭击;1945年日本投降前,参加英国远东特遣舰队,对日本在苏门塔腊的炼油厂的袭击和对日本近海的船只和陆上目标的袭击。
战后,该机持续生产至1955年5月。1950年,该机由澳大利亚和英国联合轻型舰队搭载,参加***战争,曾被志愿军的地面炮火击落过。1954年参加***马来西亚独立运动的战争,1956年退出现役。
除英国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海军均装备过***。
改型
“荧火虫”改型繁多。从前缀字母可以了解基本用途:
F-战斗机;FR-带ASH雷达的战斗型;NF-夜间战斗机(带AI MK101雷达);AS-反潜攻击型;T-教练型;TT-靶标拖曳型;U-无人驾驶靶机。
二战时期
Firefly F.Mk 1(1944年12月22日首飞,1943年装备部队,生产459架), Firefly FR.Mk 1(带雷达的战斗机,生产236架), Firefly F.Mk IA(FR MK1的改型), Firefly NF.Mk 11(夜间战斗机,生产140架), Firefly NF.Mk I
战后
Firefly T.Mk 1(教练型,1946年由MK-1改装,不带武装), Firefly T.Mk 2教练型,1946年由MK-1改装,带武装 ),Firefly T.Mk 3(教练型), Firefly F.Mk III(战斗机,仅生产一架,装Griffon 62发动机), Firefly F.Mk IV(战斗机,装Griffon 74发动机,生产160架), Firefly FR.Mk 4(带ASH雷达的战斗型,1946年7月), Firefly TT.Mk 4(靶标拖曳型,由FR MK4改装), Firefly Mk 5(战斗机,1947年12月,352架), Firefly Mk 6(战斗机,1949年5月), Firefly FR.Mk 5(带ASH雷达的战斗型), Firefly NF.Mk 5夜间战斗机(带AI MK101雷达), Firefly AS.Mk 5(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呐浮标,由MK-5改型), Firefly AS.Mk 6(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呐浮标,由MK-6改型,133架), Firefly TT.Mk 5(靶标拖曳型), Firefly TT.Mk 6(靶标拖曳型), Firefly, AS.Mk 7(反潜攻击型,1951年10月,有两名设备管理员), Firefly T.Mk 7 ASW(教练型), Firefly U.Mk 8(无人驾驶靶机), Firefly U.Mk 9(无人驾驶靶机).
14. Gloster Meteor
流 星
代表型号 | F.MK8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Gloster Aircraft Company | 研制年代 | 949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2*1633KG Rolls-Royec Derwent8涡轮喷气发动机 | 航程 | 1610KM | 最大速度 | 668KM/H | 升限 | 12190M | 最大起飞重量 | 6257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3.10M | 机长 | 12.6M | 机高 | 3.96M | 武备 | 4*20mm Hispano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进行的喷气式飞机设计制造竞赛中,英国始终处于第二的地位。1941年5月15日,格罗斯特公司的首架装Whittle W.1(390KG推力)的E28/39喷气式飞机试飞。在此之前,在不列颠之战正在残酷进行时,英国空军部已经以F.9/40号计划,决定由格罗斯特公司研制一种双发喷气式战斗机。采用双发方案的目的是因为初期的喷气发动机性能不稳定,双发方案能减少技术风险。
1942 年2月英国空军正式向格罗斯特公司订购12架原型机。1942年7月,装W.2B(454KG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首架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行试验; 1943年3月5日,第五架原型机装Halfors H.1(1403KG推力发动机)进行首次试飞。1944年1月12日20架生产型MKI,装W.2B/23发动机(770KG推力)开始出厂。首架 MKI被送到美国,交换一架贝尔公司的YP-59(美国第一架试验喷气式战斗机)样机,其余交付RAF616中队,于6月交付完毕。
1944 年7月27日,开始执行截击V-1导弹的任务。8月4日,飞行员Dean在Tonbridge上空截击一枚V-1导弹,当用完机关炮弹后,Dean将自己的一侧机翼翼尖垫在V-1翼尖下猛然抬起,V-1导弹失去平衡而坠落。同一天,飞行员Roger在Tenterden上空击落另一枚V-1。整个夏天, 616中队都在执行截击V-1导弹的任务。1944年,盟军摧毁了V-1发射场后,616中队换装新的MKIII(装Derwent 8发动机,905KG推力)后在1945年1月被部署到比利时,但直到战争结束“流星”都未能和德国的喷气式飞机相遇过,尤其是ME-262。二战结束时,MKIII共生产200架,这是盟国方面在二战时唯一能进行实战的喷气式飞机。平心而论,当时的盟国方面在喷气技术方面至少落后德国5-10年。
战后,“流星”持续生产到1954年,共计生产3900架,除了英国空军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等国空军都装备过该机。参加***战争的澳大利亚空军分遣队也使用该机
改型: Gloster Meteor (原型), G41.A Meteor F.Mk 1 (首次生产型), Meteor F.Mk II, Trent-Meteor (采用涡桨发动机的试验型), Meteor F.Mk III, Meteor F.Mk IV (F.Mk 4), Meteor T.Mk 7 (教练型), Meteor F.Mk 8 (主要生产型), Meteor FR.Mk 9 (侦察、战斗型), Meteor PR.Mk 10 (高空侦察机), Meteor NF.Mk 11(夜间战斗型,装SCR-720 AI MK10雷达), Meteor NF.Mk 12(夜间战斗型,装美国APS-21雷达), Meteor NF.Mk 13 (热带型), Meteor NF.Mk 14, Meteor U.Mk 15/16 (无人驾驶靶机), Meteor U.Mk 21 (无人驾驶靶机- Australia), Meteor TT.Mk 20 (皇家海军的拖靶机).
15. Hawker Fury/Sea Fury
狂 怒/海 怒
怒
海 怒
代表型号 | Sea Fury FB 11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 | 研制年代 | 1945年 | 用途 | 舰载战斗轰炸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1*Bristol Centaurus XVIIc 2480hp | 航程 | 740KM | 最大速度 | 740KM/H | 升限 | 10910M | 重量 | 4190/5670KG | 外形尺寸 | 翼展11.70M 机长:10.60M 机高:4.90M | 武备 | ----- |
“狂怒”是Hawker公司在接近大战结束时设计的一种战斗机,使用"Tempest"的机翼,机身更小、更轻。1944年试飞,由于喷气式飞机的大批使用,英国空军对该机没有兴趣,未大批采购,***空军购买了57架。
“海怒”是“狂怒”的舰载型,机翼可以折叠,装有着舰钩,共生产了860架,但入役时战争已经结束,全部装备皇家海军。
由于‘海怒”的各种性能已经达到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所以目前许多活塞式飞机竞速赛经常使用,一些飞行表演也常使用,此图就是一架涂饰、电镀得闪闪发光的“海怒”
16. Hawker Hurricane
Sea Hurricane
飓 风
海 飓 风
Hurricane MK I,601中队,1940年不列颠战役
Hurricane MK II C,87中队,1942年,北非
Hurricane MK IV,60中队,1943年,远东
代表型号 | MK IIB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Sydney Camm | 研制年代 | 1940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1*Rolls-Royce Merlin XX 12缸“V”形液冷发动机 1280hp | 航程 | 1550KM | 最大速度 | 543KM/H | 升限 | 10900M | 重量 | 2259/3023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2.2M | 机长 | 9.8M | 机高 | 4.00M | 武备 | 12*7.7mm |
1933 年,霍克飞机公司的主设计师Sydney Camm决定在“狂暴”式双翼战斗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单翼战斗机,使用Rolls-Royce公司的Goshawk(苍鹰)发动机。在设计过程中,更先进的Merlin V 12发动机已经投产,因此决定采用该发动机。英国空军部以F36/34号合同向霍克飞机公司定购了原型机。1935.11.6,飞机首次试飞。飞机的结构采用霍克公司传统的金属构架,布蒙皮。起落架可以收放,装一台990hp的Rolls-Royce Merlin“C”发动机。
从1936 年2月开始,进行官方的评估试飞,结果基本令人满意,随即定购了600架,并正式命名为"Hurricane"。此时,更先进的Merlin II发动机投产,装此发动机后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530KM/H,升限10920M,这种飞机就是生产型的MK I.1939年,飞机开始换装金属蒙皮机翼,三叶螺旋桨和装甲。
1937 年12月装备RAF的111中队,随后继续装备3、56、中队,到1938年末,共有200余架飞机入役。在临近二战时,为了加快这种飞机的生产速度, RAF要求Gloster公司在格洛斯特郡的Hueclecote工厂也开始建造该机,1939年10月27日飞机下线。在此后的12个月中, Gloster公司共生产1850架,加上霍克公司生产的1942架,成为二战初期RAF最大的机队。
在此期间内,南斯拉夫购入24架飞机和生产许可,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都进口了一些飞机,比利时还得到英国的许可,在比利时建立“飓风”的生产线,但这条生产线在生产两架飞机后比利时即被德军占领。从1940年1月9日开始,加拿大开始生产“飓风”。
二战爆发后,装备“飓风”的19、1、73、85、87中队被派遣到法国前线,在西线“赝品”战争中没有作为。1940年5月德国的装甲、飞机洪流席卷法国时,RAF的有限飞机和法国空军完全无力抵抗德军的空中攻势,到敦刻尔克撤退时,RAF共损失“飓风”200余架,约占RAF一线战斗机的25%。为抵抗预计中德国的入侵,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飞机制造厂加紧生产,终于在这宝贵的喘息期中使“飓风”的装备数量达到32个中队,加上19个中队的“喷火”,构成 RAF在8月8日“不列颠战役”开始时的中坚力量。同时,为保证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据点马尔它岛不至失守,在飞机供应最紧张时还不得不将 261/73/274中队派遣到马尔它岛。
“飓风”可以称为挽救英国最重要的武器,在“不列颠战役”中,由“飓风”击落的德国飞机约1500架,比其他飞机、地面火力加起来击落的还要多。当然,按照分工,“喷火”对付护航的Bf-109,速度较慢的“飓风”对付失去保护的轰炸机。
1940 年的“大西洋战役”时,英国的运输船队在大西洋上遭到德国潜水艇和远程飞机的攻击,损失严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部分“飓风”在机身上加装弹射点,配备给加装弹射起飞装置的护航船,用于在盟军岸基飞机形成的保护区域外为船队提供有限的空中保护。这种作战的成本很高,“飓风”在完成任务后无法回收,只有飞行员能够在护航舰艇附近跳伞或迫降。1941年8月6日,弹射起飞的“飓风”击落了一架FW-200 Condor,在此之后又击落5架。
为取代英国航空母舰上日见陈旧的舰载战斗机,“飓风”加装着舰钩成为舰载战斗机。1942年6月,801、802、885中队由“不屈”号、“鹰”号、“胜利”号航空母舰携带,和Fairey的“管鼻鹱”(Fulmars)、Grumman的Martlets一道为赴马尔它的供应船队护航,在马尔它附近海域,船队遭到德、意轰炸机、鱼雷机、战斗机连续三天的攻击,“飓风”以损失8架的代价,击落敌机39架。
1942 年后,“飓风”作为战斗机性能已经落后,在改装40mm机炮、火箭弹后成为对地攻击机“Tank Buster”(盟军的第一种对地火箭攻击机),在北非和缅甸作战,对轴心国的地面装甲目标有巨大效果,尤其是意大利、日本的薄装甲***。这种飞机在以亚得里亚海沿岸机场为基地后,对敌军舰船构成巨大威胁。地面攻击机一直用到战争结束,1947年1月,最后的RAF第6中队退役。
战争中,加拿大生产的“飓风”还用于在加拿大为英联邦国家训练战斗机飞行员。
各型“飓风”一共生产14231架,其中加拿大生产1451架。按照英、苏协议,英国向苏联运送了2952架“飓风”,除在运输途中损失部分外,其余参加了卫国战争的战斗,不过苏联飞行员对“飓风”的评价并不高。
战后许多年,每当“不列颠战役”记念日时,都会有一队“飓风”从伦敦上空飞过,表示对这种传记性飞机的敬意。由于飞机为布蒙皮结构,目前尚能飞行的飞机已经很罕见了。
改型
MK I Merlin III发动机1030hp,装8挺7.7mm机枪。参加不列颠战役的主要机型。1940年在加装空气滤清器、热带作战装备后,使用于北非战场。
MK II Merlin XX发动机 1850hp,分4种型号:
II A 1940年入役,金属翼,装8挺7.7mm机枪。
II B 1940年入役,装12挺7.7mm机枪。
II C 1941年入役,装4*20mm Hispano机炮。
II D 1943年入役,装2*40mm Vickers/Rolls-Royls机炮。2*7.7mm机枪,增强装甲,以便 用于低空攻击。
MK III 加拿大制造的MK II,装Packard公司制造的Merlin发动机。
MK IV Merlin 21/22发动机1620hp,装甲增加到350磅,翼下可按以下方案之一携带武器:
1、2*40mm机炮+2*7.7mm机枪
2、8枚火箭+2*7.7mm机枪
3、2*250/500磅炸弹+2*7.7mm机枪
4、2*45/90加仑付油箱+2*7.7mm机枪
MK V 和MK IV基本一致,但装Merlin27/32发动机,仅制造2架。
MK X 加拿大制造的MK I,装Packard公司制造的Merlin 28发动机,汉密尔顿标准液压螺旋桨。
MK XII/XII A/XII B 加拿大制造的MK II/II A/II B
Sea MK I 和MK I基本一致:
Sea MK IA 1941年入役,增加弹射牵引点
Sea MK IB 1941年入役,增加弹射牵引点和着舰钩,可供舰载
Sea MK IC 1942年入役,和Sea MK IB一致,改装4*20mm Hispano机炮
Sea MK II 相当于MK II 装着舰钩和海军无线电台,无弹射牵引点,只能舰载。
Sea MK IIA 加拿大制造的舰载型,相当于MK XIIA。
17. Supermarine Spitfire/Seafire
喷 火
海火
代表型号 | MK IX |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 研制年代 | 1936年 | 用途 | 战斗机 | 乘员 | 1人 | 发动机 | R.R Merlin 61 1565hp | 航程 | 700KM | 最大速度 | 656KM/H | 升限 | 13400M | 重量 | 2556/4309KG | 外形尺寸 | 翼展 | 11.23M | 机长 | 9.47M | 机高 | 3.86M | 武备 | 2*20mm+4*7.7mm |
“喷火”的来源可以推朔到20年代Supermarine公司设计师Reginald Mitchell为参加Schneider(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赛而设计的一系列单翼水上创纪录竞赛飞机,这一系列飞机中,Supermarine S.6B在1931年9月13日达到547.22KM/H的速度,获得冠军。
30年代中期英国空军以F.7/30号说明书要求设计一种取代Bristol Bulldog(斗牛犬)战斗机的单翼战斗机。Supermarine公司在以上竞速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飞机准备竞标。
Type224 悬臂式低单翼,带整流罩的固定起落架,装600HP的Rolls-Royce Goshawk II(苍鹰)发动机,但未能达到要求指标。
Type300 尺寸较小,外表更流线型,装椭圆形机翼,虽然加工制造工艺复杂,但却能给飞机提供优秀的空气动力特性。起落架改为可收放式,发动机使用R-R P.V12发动机。经过试飞,性能基本符合RAF的要求,RAF随即以F.36/34号合同要求继续研制。
1936年6月3日,K5054号原型机试飞,装900HP的R-R Merlin"C"型发动机,飞机的各项性能令人满意,RAF在6月定购了310架,命名为“喷火”MK I。
1938年7月,生产型的MK I才开始交付RAF第19中队。1939年初,用de Havilland的三叶两段变距金属螺旋桨,飞行速度增加了8KM/H;1940年又改进为三叶恒速桨。
1939 年9月3日英国向德国宣战时,“喷火”仅有9个中队。1939年10月,603中队的“喷火”首开纪录,击落德国HE-111轰炸机。在“不列颠之战” 中,“喷火”和“飓风”一起构成英国的空中屏障。在战斗中,性能较好的“喷火”主要以德国的护航战斗机为对手。英勇的飞行员和德国飞机进行殊死的搏斗,击落大量入侵敌机,使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不得不告吹,为英国赢得重振军备的宝贵时间。英国飞机在战斗中也损失严重,英国紧急动员多个飞机制造厂一起开足马力生产“喷火”,除Supermarine公司外,先后有Vickers-Armstrong.Castle Brmwich.Westland.Cunliffe-Owen公司投入生产。1940年8月“不列颠之战”***时。“喷火”的数量已经达到19个中队。此后,“喷火”的逐渐取代其他战斗机,包括“飓风”战斗机,成为英国战斗机的主力机种。1942年3月首次部署到马尔它岛,1943年部署到太平洋战区。到1947年停产时,各型共计生产20334架,海火生产2556架。
装备“喷火”的国家或使用“喷火”参加皇家空军作战的外籍中队有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挪威、荷兰、波兰、南非、埃及、南斯拉夫、葡萄牙、土耳其。另外,向苏联红军交付了1331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有少量装备。
为了使“喷火”始终能和敌方最先进的战斗机匹敌,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是发动机增加功率;采用不同的翼形,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任务(一共三种翼形,标注在飞机型号中间,LF-低空、F-中空通用、HF-高空);军械。经过不断改进,“喷火”逐渐达到活塞式战斗机性能的极限。
“喷火”一直在英国空军中服役到1954年,参加马来亚之战。
“海火”于1942年1月首次参战,最后装备Seafire47的800中队曾经参加***战争,并在RNVR(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中服役到1967年。
改型
Spitfire Mk I: Reginald Mitchell为参加取代30年代Bristol Bulldog(斗牛犬)战斗机的竞标设计,装768 kW (1,030 hp) Merlin 11 发动机 ,最初的77架产品装两叶定距螺旋桨. 四挺 7.7 mm (0.303 in) Browning机枪. 生产型的 Mk IA 装8挺 7.7 mm (0.303 in) 机枪, 有突。出的透明座舱盖和三叶 DH 两段变距螺旋桨,并加装发动机后部和座椅装甲. Mk IB, 装四挺7.7 mm (0.303 in)机枪和两门 Hispano 20 mm 机关炮;共制造 1,566 架。1938年8月首次装备RAF第19中队。
1939年10月开始将MK-I改为照相侦察机,为了减轻重量撤除了机枪,表面仔细打磨光滑,称为PR MK-IA,比标准的MK-I速度快了50KM/H。1939年10月18日首次执行侦察任务。
1940.7.10---1940.10.31的不列颠战役中,共有19个“喷火”中队参战,损失352架。
和德国的BF-109E性能基本一致:在转弯半径和低空速度方面MK-I稍微优秀;在爬升率和中高空速度方面BF-109E稍微优秀。但BF-109E装Daimler-Benz DB601A发动机,供油系统为燃料直喷式,而MK-I的Merlin发动机为浮子化油器,在倒飞、翻滚等大机动飞行时“喷火”容易出现供油不足而熄火。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12/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049/?
最大飞行速度(KM/H)571
升限(M)10360
航程(KM)805
Spitfire Mk II: 由 Castle Bromwich公司制造,装 876 kW (1,175 hp) Merlin XII 发动机和 Rotol 螺旋桨; 共计制造750 架Spitfire Mk IIA (装8挺7.7 mm (0.303 in)机枪)和 170架 Spitfire Mk IIB (两门 20 mm Hispano机关炮和四挺 7.7 mm (0.303 in)机枪) 。1940年末投入使用,共计生产920架(MK-IIA750架,MK-IIB170架)。到1941年4月末,所有“喷火”中队全部更换为MK-II。
翼展/机长/机高(M)11.20/9.10/3.50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170/2864
最大飞行速度(KM/H)595
升限(M)9997
航程(KM)636
Spitfire Mk IIII: 用 Mk I加强机身,装 954 kW (1,280 hp) Merlin XX 发动机的试验型。为对付1940年末出现的BF-109F型。
Spitfire Mk IV: 使用 Griffon 发动机的原型机;但229 架 PR (photo-reconnaissance) Spitfire Mk IV侦察机(MK-V的侦察型)也沿用此编号.
Spitfire Mk V: 装 1074 kW (1,440 hp) Merlin 45或 1096 kW (1,470 hp) Merlin 50发动机, 有A, B,C三种型号; 94架 Spitfire Mk VA (8挺7.7 mm (0.303 in)机枪), 3,923 架Spitfire Mk VB (两门20 mm Hispano 机炮和4挺 7.7 mm (0.303 in)机枪) ,2,447 架Spitfire Mk VC (翼下可以悬挂两枚250 lbs (113 kg) 炸弹) . A.B.C型都有中心挂架,可以挂1枚500 lbs (227 kg) 炸弹或付油箱. 为了适应热带地区作战,在机鼻下方装有空气滤清器。
1942年3月7日,15架MK V被装在航空母舰上“鹰”号上运到地中海,从离马尔它岛的机场960KM的地方起飞飞到马尔它岛机场,对马岛保卫战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在英国以外的地区首次部署“喷火”。为了使“喷火”能从直布罗陀基地直飞马尔它,一些飞机还加装了29加仑内部油箱和170加仑可抛投副油箱,最大航程达到1750KM。以马尔它为基地的“喷火”还加装了悬挂2枚250磅炸弹的翼下挂架,从马岛机场起飞袭击西西里岛的目标。1942年6月,驻北非砂漠的英国军队用MK V击落德国军队的JU-86P高空侦察机数架。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12/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313/3078
最大飞行速度(KM/H)602
升限(M)11280
航程(KM)765
MK V
81中队,1943年,西西里
MK Vb
Spitfire Mk VI:高空截击机,为对付德国BF-109G设计。装 1055 kW (1,415 hp) Merlin 47发动机, 增压座舱和延长翼展.装2门 20 mm Hispano机关炮和4挺7.7 mm (0.303 in)机枪. 制造100架.
Spitfire Mk VII: 高空截击机,装带双级增压器的1,660 hp (1268 kW) Merlin 61, 64 或71发动机, 增压座舱, 尾轮可收回, 制造140架.
MK VII
Spitfire Mk VIII: 不装增压座舱,改装低空翼型的 Mk VII , 装带双级增压器的Merlin 61, 63, 66 ,70 发动机.制造 1,658 架。1944年1月被部署到印度,共7个中队,在设计时以日本“零”式战斗机为作战对象。在日军围困印度英帕尔城的80天围城战中掩护盟军的空中供应线,取得很好的作战效果,仅有3架运输机被击落。
MK VIII 160中队,1944年,印度Palel
Spitfire Mk IX: 1942年6月,一架FW-190迷航迫降在英国Pembrey的田野里,RAF立即使用它和“喷火”MK-V进行对比试飞。试飞证明,FW-190的各项性能除转弯半径外全面优于MK-V。为对付 Fw 190. 加装带增压器的 Merlin 61, 63 ,70发动机 ,用 Spitfire Mk V 机身;分 B, C ,E 3种武器配备: MK IXB、C装20 mm Hispano 机关炮和6挺 7.7 mm机枪;Mk IXE :两门20 mm Hispano 机关炮和两挺 12.7 mm (0.05 in) 机枪. 共计制造5,665架,是“喷火”生产量最大的型号。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47/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556/4309
最大飞行速度(KM/H)656
升限(M)13400
航程(KM)700
MK IX 312(捷克)中队,1944年,英国
Spitfire Mk X: 照相侦察机。 Spitfire PR.Mk XI 带增压座舱的改型,装Merlin 77发动机, 制造 16 架.
Spitfire Mk XI: 和 Mk X相似,但不装增压座舱。非武装远程照相侦察机,装1,760 hp (1312 kW) Merlin 63A 或 1,655 hp (1234 kW) Merlin 70发动机. 1943-1945年间英国侦察机主力.制造 471 架。
Spitfire Mk XIII: 以 Spitfire Mk V 为基础的低空侦察机,装 1,620 hp (1208 kW) Merlin 32 发动机,和4挺0.303 in (7.7 mm) 机枪; 制造16 架
Spitfire Mk XIV: 重新设计并加强机身,以便装双级增压 2,050 hp (1529 kW) Griffon 65 /66 发动机,带五叶螺旋桨.尾轮可以收放. Mk XIV 装两门 20 mm机炮和四挺 7.7 mm (0.303 in)机枪. Mk F.XIVE 后机身改得更细, 水滴状座舱盖,装F.24照相机,油箱容量加大. 1944年服役, 有击落300 枚V-1 Flying bombs的记录. 制造957 架.
翼展/机长/机高(M)11.23/9.96/3.86
空重/最大起飞重量(KG)2994/3856
最大飞行速度(KM/H)721
升限(M)13560
航程(KM)1368
Spitfire Mk XVI: 相似Spitfire Mk IX,装 1,705 hp (1271 kW) Packard Merlin 26发动机, 制造 1,054架.
Spitfire Mk XVII: 最终型的战斗机,装 Griffon发动机, 水滴状座舱盖,油箱容量加大. 一些装热带空气滤清器,生产278架,速度684KM/H,航程可达1957KM.
Spitfire FR.MK XVIII: (战后的Spitfire FR.Mk 18)后机身装侦察照相机,一些装热带空气滤清器,制造300 架.
Spitfire Mk XIX: (战后的PR.Mk 19): 最终型的侦察机, 装 2,050 hp (1529 kW) Griffon发动机. 后期型装 Griffon 66发动机带增压座舱.带付油箱后航程可达 1,800 mile (2900 km) 。 1954年4月曾经参加***马来亚独立运动的作战,共计制造 225 架.速度达到748KM/H。
Spitfire Mk XX: 由 Spitfire Mk IV 和Spitfire Mk XII改进.
Spitfire Mk 21: (战后) 重新设计机身, 装 2,050 hp (1527 kW) Griffon 65 / 85发动和五叶螺桨, 4门 20 mm机炮 1,000 lbs (454 kg) 炸弹. 制造122 架.
Spitfire Mk 22: 相似Spitfire Mk 21,装2,375 hp (1771 kW) Griffon 85 发动机和 双桨反转螺旋桨. 24 V电气系统,制造278 架。
Spitfire Mk 24: 装 Mk V 短筒机关炮和火箭发射器,制造 54架。.
Seafire Mk IB: 由Spitfire Mk VB 改进,装 1,415 hp (1055 kW) Merlin 46 发动机. 机翼不能折叠,有着舰钩和弹射挂钩点,改进166 架。
Seafire Mk IIC: 加强弹射挂钩点和起落架,装1,645 hp (1227 kW) Merlin 32 发动机 和4叶螺旋桨。Supermarine 制造262架, Westland 制造 110架。
Sea MK IIC 皇家海军899中队,航空母舰“不屈”号
Seafire Mk III: 机翼可以折叠,装 1,585 hp (1182 kW) Merlin 55M 发动机. Westland制造 870架, Cunliffe-Owen 制造350架.
Seafire Mk XV: 装单级增压 1,850 hp (1380 kW) Griffon VI发动机,4叶螺旋桨,不对称散热器,制造 390 架。
Seafiire Mk XVII:和 Seafire Mk XV相似 ,有一些装照相机,制造 232 架。
Seafire Mk 45: 机身和 Spitfire Mk 21相似, 机翼不可折叠,装 Griffon 61发动机/五叶螺旋桨或 85发动机/反向旋转桨,4门 20 mm机炮,制造 50架。
Seafire Mk 46: 和 Seafire Mk 45 相似但座舱和 Spitfire 22相似。装照相机,制造24架。
Seafire Mk 47: 装液压折叠机翼,2,375 hp (1771 kW) Griffon 87 /88 发动机,颚下进气口,反向旋转螺旋桨。曾经参加***战争,共计制造140 架。
<以上内容都摘自兵器模型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