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94|回复: 39

[科普]《皇牌空战》SP武器一览{以4,5,0为准}(更新R530,R550介绍)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7:23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不火星就不管了,主要想搞个详系些的,系统些的资料,供新手老鸟参考。

先是毛国机的A-A部份:

1。R-60

导弹 : AA-8 (Aphid)
俄罗斯名称 : R-60
类别 : 空对空, 短程格斗
年代 : 1967
射程 : 0.5 - 10/5 km
重量 : 45 kg
弹长 : 2.1 m
引导头类型 : 红外制导
载机(现实中) : Mi-24, Su-15bis, Su-17M3, Yak-38, Su-25, Su-24M, MiG-21bis, MiG-23, MiG-25, MiG-27, MiG-29, MiG-31


评介:就是FOX2啦

2。R-73

导弹 : AA-11 (Archer)
俄罗斯名称 : R-73
类别 : 空对空, 短程格斗
年代 : 1982
射程 : 0.3 - 30/15 km
重量 : 105 kg
弹长 : 2.9 m
翼展 : 0.51 m
引导头类型 : 红外制导
载机 (现实中): Su-27, Su-33, Su-34, Su-35, Su-37, MiG-29, MiG-31, MiG-33, Yak-141, Ka-50, Ka-52
载机 (游戏中):
ACE4:SU-37,SU-47(S-37),X02
ACE5:MIG-21-93,S-32,SU-37
ACE0:MIG-21BIS,MIG-31



评介:属于QAAM。4中的神器!5与0里的。。。。。。。。。。。。。。。。。总之是谁用谁知道

3。R-77

导弹 : AA-12 (Adder)
俄罗斯名称 : R-77
类别 : 空对空, 中程
年代 : 1991
射程 : 0.5 - 150 km
重量 : 175 kg
弹长 : 3.6 m
引导头类型 : 主动雷达制导
载机 (现实中):  Su-33, Su-34, Su-35, Su-37, MiG-33, MiG-31M, Yak-141
载机 (游戏中):
ACE4:木有。。。。。。。。。。。。。。
ACE5:还是木有。。。。。。。。。。。。。。
ACE0:SU-27,SU-32


评介:标配的XMAA,表现中规中矩,并不出彩。

4。R-40R

导弹 : AA-6 (Acrid)
俄罗斯名称 : R-40R
类别 : 空对空, 远程
年代 : 1970
射程 : 2 - 70 km
重量 : 500 kg
弹长 : 6.3 m
引导头类型 : 半主动雷达制导
载机 (现实中):  Su-15, MiG-25, MiG-31
载机 (游戏中):
仅ACE5中的MIG-31使用。(一定程度上,SU-47也算


评介:SAAM,由于载机的拖累,不推荐在距离大于1200时使用。

5。R-27

导弹 : AA-10C (Alamo-C)
俄罗斯名称 : R-27RE
类别 : 空对空, 中程
年代 : 1985
射程 : 0.5 - 130/60 km
重量 : 350 kg
弹长 : 4.78 m
引导头类型 : 半主动雷达制导
载机 (现实中): Su-27, Su-33, Su-35, Yak-141
载机 (游戏中):
ACE4:无
ACE5:SU-27,SU-47
ACE0:MIG-29,SU-47


评介:SAAM。大杀器!!高手手中命中率接近100%!!
PS:在ACE5中,有个挺搞笑的小BUG,SU-47的R-27出膛一小会儿后,变成了R-40!!??[s:267]

6.R-37

最大射程 398km
最小射程 20km   
最大速度 M4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惯导/指令修正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引  信 主动激光引信
战 斗 部 破片式高能装药战斗部
动力装置 火箭/冲压组合式发动机
弹  重 600Kg
弹  长 5.232m
弹  径 360mm
翼  展 779mm
载机 (现实中):Su-27、Su-30、Su-35、MiG-29、MiG-31等
载机 (游戏中):
ACE4:SU-35
ACE5:MIG-31M,SU-35
ACE0:MIG-31,SU-37



评介:XLAA,射程极远,清杂兵的利器!.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7:24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国空地部分

1。Kh-29T

导弹 : AS-14 (Kedge)
俄罗斯名称 : Kh-29T
类别 : 空对面
年代 : 1980
速度 : 800 m/sec
射程 : 30 km
重量 : 700 kg
弹长 : 3.88 m
弹头装药 : 320 kg
制导类型 : 电视
载机 (现实中): Su-17M3, Su-25T, MiG-27M, Su-24M, Su-34, MiG-33, Su-35
载机 (游戏中):
ACE4:无
ACE5:SU-32
ACE0:MIG-29,SU-32


评介:XAGM,与美军的“小牛”类似。可四锁。

2。KH-31

导弹 : AS-12 (Kegler)
俄罗斯名称 : Kh-31P
类别 : 空对面, 反雷达
年代 : 1988
速度 : 1000 m/sec (3马赫)
射程 : 5 - 70 km
重量 : 600 kg
弹长 : 5.2 m
弹头装药 : 90 kg
制导类型 : 被动雷达
载机 (现实中):Su-25T, MiG-29, Su-24M, Su-30, Su-33, Su-34, Su-35, Su-39, MiG-33, Yak-141
载机 (游戏中):
ACE4:SU-37
ACE5:木有[s:243]
ACE0:SU-32


评介:好物!无论反舰还是对陆都能凭借其大射程做出上佳表现!
    碰到防空强的敌人。。。。。。。。。
    不急,2500开外,车轮式的朝TGT丢吧!!没人奈何得了你!!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7:2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USA空空部分

1.AIM-9X

AIM-9X是雷锡恩公司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研制的用于取代AIM-9L和-9M的全天候先进近距空空导弹,1994年开始研制。美国空军和海军要求AIM-9X总的战术性能要超过俄罗斯的R-73和其它大离轴角发射的全向攻击导弹,具有更好的目标截获能力、更大的机动能力和优良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同时要求导弹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以获得发射后不管能力。AIM-9X采用128×128元的凝视焦平面红外成像导引头(自称第5代导引头)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TVC),具有多目标和全向攻击能力,可使用先进的头盔瞄准具,其发射离轴角超过±90度。这使飞行员能够锁定整个前半球(180度)内的目标,而具有先射、先击毁的能力。为了减少研制经费,该弹采用AIM-9L和-9M的发动机、战斗部和引信。AIM-9X已于2000年12月开始小批量生产,2003年11在美国空军服役,2004年5月获美国海军批准进入批量生产。2004年12初,雷锡恩获得了1.58亿美元的批量生产合同,用于为美国海军生产443枚战斗弹和153枚训练弹及相关设备,预计2007年4月交付。2005年3月底,雷锡恩向美国军方交付了第1000枚导弹。该弹将在美国服役到2018年
AIM-9X的近期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发射后锁定目标,从而使导弹具有360°的攻击能力;二是实现无头盔大离轴发射(垂直截获扫描模式),从而使没有装备头盔瞄准具的战机也能具备"先射"能力。

雷锡恩公司估计该弹的产量将超过1万5000枚,其***口不低于5000枚。韩国、波兰、瑞士和丹麦已决定采购该型导弹。






AIM-9X主要性能
最大射程 17.7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2.5
使用高度 >25000m
最大过载 >50g
最大离轴
发 射 角 ±90°
制导系统 红外成像
引 信 主动激光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1.4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85kg
弹长:2.9m
弹径:127mm
翼展:279.4mm
载机(游戏中):
ACE4:无
ACE5:X-29,HAWK
ACE0:F-5E,EA-6B,F-15C,YF-23,X-02
评介:QAAM,ACE5里开始登场,但是.....................
     时代变了(4变5了)........................
     "QAAM神话"的风头早已被R-73夺走,SO.....................................
     唉...................可怜的鸡肋SP.......................

2.AIM-7系列

  “麻雀”(AIM-7)空空导弹是战后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世界上装备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中距空空导弹系列。与当时分别由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自筹资金研制的“猎鹰”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不同,该弹是唯一由军方主动投资发展的空空导弹,研制单位是美国斯佩里公司和雷锡恩公司。
  美国军方决定发展这种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是出于其冷战战略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冷战时代的到来。世界的***地理格局发生剧变,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军事态势,苏联在1953年试验成功氢弹,英、法步其后尘,先后有了原子弹和氢弹,更加剧了核军备竟赛。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有效地运载核炸弹的工具是远程战略轰炸机,唯一有效地抗击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工具是截击机,而具有全天候、远距拦截能力的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则是截击机的有效武器。
  当时,美国海军航空局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空空导弹发展计划,要求其M数达到3、射程达到31.5km(中距)、65km(远距);但为加快研制进度,要求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研制一种雷达型空空导弹,即将该航空局已经取消的“云雀”地空导弹用的雷达波束制导系统,用到现有的12.7mm口径航空火箭弹上,要求其最大射程至少达到2km、最小射程不超过305mm,能够拦截M数1的空中目标。这种导弹的关键是波束制导控制系统,故美国海军航空局选择从事该系统研制的斯佩里公司为主承包商,于1946年5月开始研制该导弹。
  限于当时电子器件水平低,大量采用电子管,12.7mm口径航空火箭弹的弹体容积不够,斯佩里公司于1947年3月提出增大弹径,否则减小射程。美国海军航空局于同年5月选择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研制203mm弹径的新弹体,而斯佩里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仍负责系统工作,并继续研制雷达波束导引头,同年7月该项目被正式命名为“麻雀”项目。1948年1月,位于木古角的海军航空导弹试验中心开始导弹试验,同年8月首次无动力试飞,到1951年共进行了100多次试射,1951年投产,1952年12月3日F-3D首次成功拦截“恶妇”舰载战斗机,1955年6月开始服役,装备舰载战斗机F-3D、F-7。该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M-N-2“麻雀”Ⅰ(SparrowⅠ),1962年统一编号为AIM-7A,1962年停产,共生产2000枚。
  由于该弹采用三点导引波束制导体制,载机雷达必须不断照射导弹和目标,限制了载机的机动;而导弹必须不断机动,以便始终处于载机-目标的视线上,导引精度差,且只能尾追攻击,加上早期战斗机装备的制导雷达AN/APG-51B,是当时夜间战斗机装备的标准的射击雷达AN/APG-51A的改进型,其波束必须随动于光学瞄准具,要求目视识别、瞄准目标,因此不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只有AN/APG-51的全天候改进型—AN/APQ-51以及F-4H装备的AN/APQ-50,才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性能水平很低,难以拦截中程高空超音速轰炸机和携带电子对抗设备的远程轰炸机、歼击轰炸机。
  为满足美国海军舰载截击机全天候、全向拦截空中高速目标的要求,美国海军航空局于1955年同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签订合同,在“麻雀”Ⅰ基础上研制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编号和命名为AAM-N-3“麻雀”Ⅱ(SparrowⅡ),1962年统一编号为AIM-7B,拟装备该公司新研制的F-5D舰载截击机,采用由AN/APQ-50改进而来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载截击雷达AN/APQ-64。由于海军航空局于1956年退出该截击机项目,“麻雀”Ⅱ仅完成试验性研制,生产样弹共100枚,到1958年该主动雷达型导弹及其火控系统项目最终被取消。在实施“麻雀”Ⅱ计划的同时,美国海军航空局于1955年同雷锡恩公司签订合同,研制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1956年接收斯佩里公司在布里斯托尔的生产“麻雀”Ⅰ的工厂,1958年1月开始服役,1959年停产,共生产2000枚,编号和命名为AAM-N-6“麻雀”Ⅲ(SparrowⅢ),1962年统一编号为AIM-7C。
  从50年代初开始,在“麻雀”ⅠAIM-7A基础上发展成为包括AIM-7B/7C/7D/7E/7E-2/7F/7G/7H/7M/7P/7R型号、并划分为三代产品的中距空空导弹系列,还改进扩展为包括RIM-7E/7H/7M/P型号在内的舰空导弹系列。由于受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的限制,“麻雀”空空导弹系列的固有的共同缺陷,是不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使载机在发射导弹之后不能立即退出攻击而降低生存力,也不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使攻击相同数目敌机需要出动更多架次的载机而易遭更大损失。因此,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麻雀”空空导弹的生产线将关闭,“麻雀”空空导弹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现役和库存的“麻雀”空空导弹各型号将逐渐被第四代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AIM-120A所取代。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系列各型号导弹采用相同的全动式弹翼控制的气动外形布局,头部呈尖锥形,细长弹体呈圆柱形,4片全动式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位于弹体尾部。全动式弹翼起控制舵作用,其中一对弹翼可差动偏转,起横滚稳定作用;固定式安定面起纵向稳定作用。弹体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但在具体结构上,由于该系列各型号导弹的改进发展程度不同,存在着相当差异:
  “麻雀”ⅠAIM-7A分为3个舱段,弹头为引信/战斗部舱,弹体中部为制导控制舱,弹体中后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舱,3个舱段用螺钉连接。由于采用雷达波束制导,其制导控制舱内装的是陀螺仪、加速度计、天线和接收机、计算装置、伺服机构、电瓶和高压能源。导弹发射后1s,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的自动驾驶仪控制飞行,导弹进入机载雷达AN/APG-51B的制导波束后,自动驾驶仪与伺服机构断开,天线和接收机接收制导波束信号,计算装置据此计算出导弹相对于制导波束等强信号区的偏移量,通过伺服机构使全动式弹翼偏转,使导弹返回等强信号区,制导波束随动于机载光学瞄准具视线,从而引导导弹飞行所瞄准攻击的空中目标,制导飞行时间20s。
  “麻雀”ⅡAIM-7B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其舱段布局和内部结构与“麻雀”Ⅰ不同;“麻雀”Ⅲ导弹采用半主动连续波或脉冲多普勒雷达制导,其舱段布局和内部结构与“麻雀”Ⅰ/Ⅱ不同,分为5个段舱,从前到后为导引头、自动驾驶仪和电源、液压舵机和液压能源、引信/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其具体结构随各自型号不同亦有较大区别。按作战性能水平,“麻雀”系列空空导弹可分为三代:第一代AIM-7A,只能用于尾追攻击;第二代AIM-7C/7D/7E/7E-2,具有一定的全天候、全向攻击能力;第三代AIM-7F/7M/7P/7R,具有全天候、全向攻击、上视/上射和下视/下射能力。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5~8km(AIM-7A)
     24km(AIM-7C)(迎头)
     20~26km(AIM-7D)
     22~26km(AIM-7E)
     29km(AIM-7E-2)
     40km(AIM-7F)
     45km(AIM-7M/7P)
最小射程 1500m(AIM-7E)
     600m(AIM-7F/7M/7P)
最大速度 M2.2(AIM-7A/7B)
     M2.5~3(AIM-7C/7D)
     M3(AIM-7E/7E-2)
     M3~4(AIM-7F/7M/7R)
使用高度 15000m(AIM-7C)
     20000m(AIM-7D)
     150~18000m(AIM-7E)
     18000m(AIM-7E-2)
     20000m(AIM-7F/7M/7P)
最大过载 30g
制导系统 雷达波束(AIM-7A)
     主动雷达(AIM-7B)
     半主动连续波雷达(AIM-7C/7D/7E/7E-2)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加连续波雷达(AIM-7F/7G/7H)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AIM-7M/7P)
     半主动雷达加被动红外双模制导(AIM-7R)
引  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AIM-7C)
     半主动多普勒雷达近炸引信(AIM-7D)
     半主动雷达近炸引信MK5.35(AIM-7E/7E-2)
     主动雷达近炸引信(AIM-7F/7G/7H/7M/7P)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AIM-7A/7B)
     高爆炸药,重27kg(AIM-7C)
     高爆炸药,重30kg(AIM-7D)
     连续杆,重32kg(AIM-7E/7E-2)
     连续杆,重40kg(AIM-7F/7M/7P)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48kg(AIM-7A)
     160kg(AIM-7B)
     173kg(AIM-7C)
     178kg(AIM-7D)
     195kg(AIM-7E/7E-2)
     227kg(AIM-7F)
     230kg(AIM-7M/7P)
弹  长 3.80m(AIM-7A)
     3.66m(AIM-7B/7C/7D/7E/7E-2/7F/7G/7H/7M/7P/7R)
弹  径 203mm
翼  展 70mm(AIM-7A)
     100mm(AIM-7B/7C)
     102mm(AIM-7D/7E/7E-2/7F/7G/7H/7M/7P/7R)










3.AIM-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外形与“麻雀”—导弹非常近似,唯一明显差别是翼面较小及尾翼面和"麻雀"略有不同。然面实际上,先进中距空空导弹是由尾翼控制,并不同于“麻雀”导弹。所以,这种导弹本可以省去弹翼(雷锡恩公司的竞争弹就是一枚无翼弹),但因为要保证在大部分飞行包线内作战的高效率,仍然保留了小型弹翼。
   尽管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外形非常接近“麻雀”导弹,但它却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导弹,并比将被取代的“麻雀”导弹性能好得多。研制组的主要目标是必须保证所设计的导弹具有以下特性:与“麻雀”导弹相比,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低空作战能力好,平均速度大,尤其要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
   过使用最新数字技术和微型固态电子设备,使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具备了上述优点。其中一个细节就为:导弹导引头装有平面矩降天线,天线直径仅有7英寸(17.7厘米),但其发射功率竟比目前装备在许多一线战斗机的雷达功率还大。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没有沿用“麻雀”。导弹的常规半主动雷达的制导方式,而是大胆革新了制导方式,这正是其空战性能的关键际在。这一新型制导方式被称作指令一惯性/惯性/主动寻的复合制导,达完全符合现行的制导原理,即尽量使“智能”集中于导弹本身,而不是集中于发射装置(***、飞机或步兵武器)。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弹道部分可分成两个主段:中段和末段。导弹发射后(在中段),立即由导弹的惯性基准装置和微型计算机制导。微型计算机使用裁机的雷达系统提供的目标座标,向导弹发射制导修正信号,供其校正目标座标。数据链接收机安装在导弹尾部。在导弹弹道中段的最后部分,导弹(这时接近目标)只依靠它本身的惯性基)佳装置制导,而不再需要载机传送修正信号。最后,在弹道末段,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选用高脉冲重复频率或中脉冲重复频率工作方式进行目标探测,并锁住目标,将导弹导向目标。爆破杀伤弹头由多普勒效应近炸引信引爆,或由触发引信引爆。
   弹道两个主要段的长短一是指持续时间和距离一可根据战术情况和目标的特点而变化。中段全惯性制导也可以全部取消。而有趣的是决定弹道中段转为末段制导的并不是由飞行员,而是由导弹本身的计算系统作出的,但休斯飞机公司拒绝说明详细情况。
   在非常复杂的电子战条件下,也可以使用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当那些复杂条件超过导弹或载机的反干扰能力时,可选用部分或全程被动跟踪干扰源工作方式。在进行目标截获时可使用目视工作方式、雷达无干扰工作方式和跟踪干扰源工作方式,而中段指令/惯性和末段主动制导方式,都可以用被动跟踪干扰源方式来取代。也可以采用复合制导方式。例如,当敌人干扰功率非常大,甚至干扰了裁机雷达时,可选用跟踪干扰源方式发射导弹,中段和末段也采用跟踪干扰源方式制导;在干扰不严重时用雷达制导方式发射导弹,中段采用指令/惯性制导,末段改为跟踪干扰源制导。假若是后一种情况,选用主动雷达自导引方式,还是选用跟踪干扰源方式,由导弹本身决定。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制导原理非常类似于“鱼叉”和“奥托玛特”MK2舰对舰导弹所使用的中段修正制导原理。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制导原理提供的作战优越性,远远超过半主动雷达方式,因为后者,从导弹发射到命中目标,要求载机一直照射目标。
   当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进入自主阶段(只用惯性制导或直接用主动雷达方式制导)时,我机可以任意改变航向和速度,做规避机动或攻击其他目标。如果在导弹的主动雷达作用距离内发射导弹,或用全程跟踪干扰源方式发射时,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可提供发射后即不管和发射后即脱离的能力,甚至整个弹道中段(指令/惯性+惯性制导)可以不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导弹的载机如装有边扫描边跟踪雷达,它可同时发射八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到目前为止,只有使用大型复杂的AWG一9系统(AIM一54“不死鸟”导弹)的F—14飞机才具有这种能力(同时发射六枚)。由于不再需要载机雷达为导弹照射目标,因此,机载雷达可以跟踪交战中的其他目标,并在指令/惯性制导阶段,不断向导弹发送制导修正编码信号。
   种制导原理的另一重大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弹道这形状。当被攻击目标机的飞行轨迹以一个很大的角度与载机的飞行轨迹相交叉时,象“麻雀”那类导弹使用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须将其制导系统与目标返回的雷达波束保持一致,因此,导弹要按“格斗曲线”从目标后方追击目标。在导弹沿曲线飞行时,机动应力和过载沿油线不断增大;当导弹接近目标时,如果目标做非常激烈的规避运动,导弹必须随之机动,以便保持击中目标的航向,而这种机动很容易超过导弹弹体的应力极限。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它按修正的比例导引轨迹飞行,也就是说,导弹在指令/惯性制导阶段和末段,不是连续指向目标,而是不断计算目标的航向和速度,判断目标的未来位置,取捷径而攻击之。因此,大大缩短了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弹道,加之平均速度较高,飞行至目标所用的时间要比“麻雀”导弹短得多。这种导弹还必须能够承受较大的过载,即使在弹道末段的最后时刻,导弹也完全能够对付做任何规避机动动作的目标。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不同于“麻雀”导弹,它有两种发射方式:弹射发射(如“麻雀”导弹)和导轨发射(如“响尾蛇”导弹),从而提高了作战机动性。在第一种情况下,导弹向下或向外弹射,然后发动机点火;在第二种情况下,导弹靠本身的发动机推力离轨。所以,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不仅可挂在目前“麻雀”导怜使用的悬挂点上,而且也可挂在F一16飞机翼尖处“响尾蛇”导弹的导轨上。

主要数据如下:
弹长: 3.65米  
弹径: 17.8厘米  
翼展: 63厘米  
弹重: 157千克  
战斗部: 22千克高爆破片式  
制导: 中段为惯性+指令修正,末段为主动雷达寻的  
推进: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射程: 80公里
机动过载:50g




载机(游戏中):
ACE4:F-15C,F-15E,F-22,F-15S/MTD
ACE5:F-4X,F-16B60,F-15S/MTD,F-22
ACE0:F-16C,F-15C,EA-18G,F-22

USA空地部分

1。AGM-154(JSOW)

在现代战争中,掌握空中优势的一方可以优势空中火力支援地面作战。但是,随着现代防空武器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各种突防战术已很难奏效,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行员及其战机被击落的危险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各国争相发展各种防区外发射武器系统,在敌人防空火力之外投放发射,以保证飞行员和战机的安全。美国目前正在开发的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AGM-154)正是这种武器的突出代表。
  JSOW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一种低成本、高杀伤性防区外攻击武器系列,用于装备美国海军和空军的各种战机,在敌方防空武器系统的射程外进行攻击,以提高飞行员和战机的生存能力。JSOW可以用来对付从轻型车到装甲车等各种点目标。
  JSOW采用可以折叠的高展弦比弹翼,弹内装有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GPS/INS)制导系统。制导系统可通过预先装订的模式接收瞄准信息,也可以从其母机的机载探测器或其它制导系统接收最新的目标信息。
  根据有效载荷的不同,JSOW可分为以下几个型号:AGM-154A的有效载荷为145枚BLU-97B综合效应集束炸弹子弹药;AGM-154B目前正在研制之中,主要用于反装甲作战,上面装有6枚BLU-108传感器引爆武器子弹药布撒弹头,用来对付区域性目标;AGM-154C则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 AWW—13数据传输线路和BLU—111单一通用弹头。 AGM-154C利用GPS/INS导航系统飞向目标区,然后由红外成像传感器控制其末段飞行路线,以便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将来JSOW还可能采用其它弹头,如由英国研制的一种称为“扩孔器”的钻地弹头,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英法的马特拉·英国宇航动力公司或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动能穿透器等。
  由于JSOW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有效载荷舱可容纳数种杀伤性或非杀伤性有效载荷,因此,除杀伤弹头外,还可以装载***或传感器包等;其末段导引头舱可以随时换装最新研制的传感器;而弹尾段也可以换装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在内的各种动力装置,以增加JSOW的射程或突防能力。从设计上来说,JSOW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多用途武器。
  JSOW可用于装备F/A-18、AV—8B、F—16、F—15E、F-117、 JSF、狂风、美洲豹、EF2000战斗机以及B—1B、B—2、B-52等轰炸机。AGM—154A已于1997年2月签可合同开始少量生产,并于1998年7月开始交付。 1999年1月,JSOW在实战中首次亮相。当时美国海军的F/A—18战机共投射了3枚 AGM-154A,来攻击***的SA—3防空导弹阵地。
  JSOW的弹长为4.l米,根据弹体结构和有效载荷的不同,弹重在483到681公斤之间,射程在无动力低高度投放时为24公里,在无动力高高度投放时为64公里,如果加装推进系统,则射程在200公里以上。


B-2投掷JSOW

F/A-18挂载4枚JSOW测试

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上堆放的三枚JSOW

弹种:SOD
射程:低空投放28公里,高空投放74公里,加装动力装置200公里
弹长:4.1 米
弹重:483-681千克
战斗部:
  A型:154 枚 BLU-97/B 子弹药
  B型:6 枚 BLU-108/B 子弹药,弹径64毫米,弹重1.5千克,破片重3克,可摧毁 15 米处轻型车辆,75米处飞机,150米处人员,可击穿125毫米钢甲

制导方式:
      A、B型:GPS+ 惯导 + 红外成像和数据链
      C型: 红外末制导和双向数据链

载机(现实中):F/A-18A/B 、C/D、E/F,AV-8B,F-14A/B,F-16C/D,F-15E,F-117,B-1B,B-52 等飞机
载机(游戏中):
ACE4:。。。。。。。。。。。木有
ACE5:FB-22
ACE0:F-15E,F-15S/MTD
评介:SOD,很难说的SP。。。。。。。。。。
    撒布面不大不小,很尴尬。。。。。。。。。。。。。。
    面对大规模***的目标,它是个极好的利器,
    面对撒的极开的目标。。。。。。。。
    我宁可用FOX2。。。。。。。。。。

2.MK-84(铁炸弹)

   Mk-84是一种2000磅非制导常规炸弹,它是美国Mk-80系列炸弹的一种。Mk-80系列是在50年代发展起来的由战斗机外挂携带的低空投放的炸弹。由于拥有强大的爆炸和破坏力,该系列炸弹被广泛用于大多数的轰炸任务中。

Mk-84的流线型弹身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弹体较轻,战斗部大约占弹重的45%。该弹是一种带有可展开尾翼的低空投放炸弹。由于是低空投放,该弹的减速尾翼能够在炸弹投放后自动展开,减缓炸弹落地爆炸的速度,是飞机有足够的时间能过脱离爆炸点来避免对非可能造成的损害。Mk-84在弹头和弹尾都装有引信,这样不但保证了炸弹落地爆炸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爆炸的破坏力。

目前,Mk-84在换装尾翼后可以被携带到高空投放。根据战役的需要,飞行员可以选择高空投放或是低空投放的配置。

Mk-84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被用作攻击碉堡、大炮、卡车、的空导弹基地、防空火炮阵地、雷达基地和攻击点等各种地面目标。在海湾战争中有超过12000枚Mk-84被使用。

重量:894公斤
长度:3.84米
弹体直径:46厘米
尾翼直径:64.2厘米
战斗部:428公斤高爆炸药


载机(游戏中):
ACE4:................(考据中)
ACE5:A-6
ACE0:................(考据中)
评介:UGBL,大型自由落体炸弹,在FAEB尚未普及的5代,是攻坚利器,3-4发干翻SOLG的神物。
    到ACE0时.......................
      呵呵......................FAEB好多啊^^bbb

3.AGM-88"哈姆"

“哈姆”的发展历程

  1972 年 4 月,针对“百舌鸟”和“标准”系列的缺点,美国空军和海军展开了“高速反辐射导弹”(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HARM)的研制,我国根据英语缩写的音译叫她“哈姆”。“哈姆”的承包商是德州仪器,美国军方编号 AGM-88。

  “哈姆”在 1975 年 8 月开始飞行试验,1980 年 11 月基本型 AGM-88A 投入小批生产,1983 年 3 月批准投入全速率生产阶段(生产率每个月 210 枚),同年 5 月开始服役,到 1993 年早期型停产时总数量约 19,400 枚,1999 年 AGM-88C 停产时总产量约 21,300 枚,平均单价约 288,000 美元。


           AGM-88A,载机 F-16

  “哈姆”自投产后就不断进行改进,基本型 AGM-88A 涵盖了全速率生产阶段的第一、二批次(Block 1 和 Block 2,后者改进了制导装置和引信),其余批次都是改进型。她的主要改型有:

  1.AGM-88B:被称为“哈姆”第三批次(HARM Block 3),早在 1982 年就开始在 AGM-88A Block 2 的基础上改进发展,1989 年正式服役,1993 年停产。她通过更换 A 型的导引头内的插件式硬件模块,获得了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导引头。制导系统数字处理机内的软件进行了改进,不仅能在地面进行预编程或重编程,还能在载机飞行过程中进行重编程,这样就有可能匹配出航前没有充分掌握信息的敌方雷达目标信号特征,然后跟踪、摧毁它。

AGM-88B

  美军在“沙漠风暴”空袭中曾遇到的情况是对 AGM-88B 这种“在线重编程”能力实战价值的最好说明——当时***使用的部分防空雷达来自欧洲国家,虽然工作频段已知,但 AGM-88A 不能识别和处理它们的信号特征,也就无法对它们进行攻击。尽管可以采用先定位,然后使用其它武器的方法摧毁这些雷达,但如果使用 AGM-88B,就有可能近实时地摧毁这些雷达,节省作战时间并提高载机的生存能力。

  AGM-88B 在 1999 年又进行了 Block 3A 改进,通过更换新软件适应新的雷达威胁,改进的软件在 1999 年 8 月完成了在 AGM-88B 上的测试。这种改型出口到德国和意大利,基本相当于美国自用的 AGM-88C Block 5。

  2.AGM-88C:被称为“哈姆”第四批次(HARM Block 4),80 年代末开始在 AGM-88B 基础上改进,1990 年投产,1998 年停产。她的主要改进是:采用了更新型的导引头,可攻击采用频率捷变(Frequency Agile,FA)技术的雷达和 GPS 信号干扰源;采用新型战斗部,对目标的破坏威力也比 AGM-88B 增大了一倍,能摧毁坚固的目标。1999 年又进行了 Block 5 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制导精度、导引头覆盖频段和抗干扰能力。



AGM-88C,载机 F-4G

  3. AGM-88D:又称“精确导航更新”(Precision Navigation Update,PNU)计划,由美国雷锡恩、意大利阿莱尼亚-马可尼(今欧洲导弹集团MBDA)、德国博登湖仪器(BGT)从 1998 年开始联合进行,内容是在现有的 AGM-88C Block 4/5(美国)和 AGM-88B Block 3A(德国、意大利)上加装 GPS/INS 制导装置,同时将软件升级到 Block 6 级别。她采用“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中发展、验证的 GPS/INS 制导装置,设计评审在 2000 年 12 月开始,2001 年初通过。美国将进行该改进后的导弹称为“哈姆”第六批次(HARM Block 6),编号 AGM-88D,主要装备海军的 F/A-18;德国和意大利则将分别装备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军的“狂风”ECR 战斗机,并称之为 AGM-88B Block 3B。美国、德国和意大利预计在 2003~2007 年间分别将 1,000 枚、1,000 枚、350 枚“哈姆”改进为 AGM-88D 或 AGM-88B Block 3B。

  采用 GPS/INS 制导装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哈姆”的使用灵活性,首先在打击固定雷达目标时可以装入其坐标信息,这样即使对方采用关机或其它欺骗措施,导弹也能依靠 GPS/INS 制导飞向预定坐标;其次它使“哈姆”具有了对多种目标的打击能力,这种情况下虽然被动雷达导引头系统不能使用,但多一种选择总能在战场上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4.AGM-88 Block 7:原来计划的一种改进,目标是为“哈姆”换装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但从现有资料看该计划不会进行下去,取代她的是“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

技术特点和使用方式

  “哈姆”的基本数据是:最大射程低空 25 千米,高空(约9,144 米高度)最大射程 80 千米,最大速度马赫数 2.9,最大使用高度 12.2 千米,全弹重 366 千克(“标准”重 626 千克),尺寸(长×最大直径×翼展)4,148×254×1,130 毫米。

  “哈姆”的气动布局为“鸭”式,弹体中部布置4片双三角形的切尖控制舵,尾部有 4 片前缘后掠的梯形尾翼。导弹从头部开始依次布置导引头舱、战斗部舱、飞行控制舱与发动机舱。导引头舱内有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它包括 1 个天线阵列、10 个微波集成电路插件和 1 个射频信号数字处理机组成。固定式的天线阵列足以覆盖大多数防空雷达的工作频段,而数字处理机的软件可以进行重新编程。

  “哈姆”的战斗部是高爆炸药预制破片杀伤型,是在“百舌鸟”战斗部的基础上改进发展的,重约 66 千克。装药由 FMU-111 激光近炸引信引爆在计算确定的最佳高度上引爆战斗部(还备有触发引信),破片的飞散方向图是特别针对雷达目标设计的。

  飞行控制系统包括捷联式惯性导航装置、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机电控制舵机。由于采用了惯导装置,即使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敌方雷达关机,“哈姆”仍然能够按计算的飞行弹道,采用比例导引的方式飞向目标。导弹的动力装置是无烟、高速、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重 127 千克,采用高能量密度的无铝 HTPB 推进剂。

  与“百舌鸟”和“标准”相比,“哈姆”的显著优点是:

  导引头覆盖频段很宽:“哈姆”只有一个宽带被动雷达导引头,但频率覆盖范围达到 0.8~20 吉赫兹(C~J 波段),是目前所有反辐射导弹中最高的。其导引头的覆盖频段占据了当时苏联 97% 以上防空雷达的工作频段。

  导引头灵敏度很高:除了能像“标准”那样从敌方雷达旁瓣进行攻击外,“哈姆”甚至能从辐射最弱的尾部进行攻击,这使她更难被对方发现、识别和诱骗。

  通过采用捷联惯导装置,理论上具有了真正对抗敌方雷达突然关机的能力。

  采用了可编程技术,使导弹能够锁定、攻击包括连续波雷达在内的多种体制雷达,并可能只通过软件改进就能对付新的威胁。

  “哈姆”可以采用三种攻击方式:

  1.自卫方式:这是“哈姆”的基本攻击方式。载机上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探测到辐射源信号后,由机载发射指令计算机对辐射源目标进行分类、威胁判断和攻击排序,然后向导弹发出数字指令,将确定的重点目标的有关参数装入导弹并显示给飞行员,只要目标进入导弹射程就可以发射导弹(不管目标是否在导弹导引头视场内),导弹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控制下按预定的弹道飞行,确保导弹导引头能截获目标。这种方式属于“发射后锁定”(Lock On After Launch,LOAL)方式。

  2.预置方式:向已知辐射源目标的位置发射导弹,也是一种“发射后锁定”方式。导弹导引头按照预定程序搜索、识别、分类探测到的所有辐射源,自动锁定到预先确定的目标上,并对其进行跟踪直至摧毁。如果导弹无法命中目标,导弹战斗部内的自毁装置将使导弹自炸以实现保密。

  3.随遇方式:载机飞行过程中导弹导引头处于工作状态,利用它比一般雷达告警接收机高得多的灵敏度对辐射源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并向飞行员显示相关信息,由飞行员瞄准威胁最大的目标并发射导弹。这种方式属于“发射前锁定”(Lock On Before Launch,LOBL)方式,这种方式下发现目标的机会受到导引头视场限制。

  雷达告警接收机是使用“哈姆”以自卫方式作战的关键设备。美国海空军的现役的 F/A-18、F-15、F-16 各自的 ALR-67、ALR-56、ALR-69 雷达告警接收机都能与“哈姆”配合。有报道说这些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精度使它们可以直接为 “哈姆”提供火控数据,这应该与“哈姆”的实际使用射程通常很短有关,在这个距离内雷达告警接收机的测向精度能够满足“哈姆”的制导精度要求。如果要在较远的射程上保证对辐射源目标有高的命中精度(使用反辐射导弹或其它精确制导弹药),对这些第三代战斗机来说还是需要发展专用的目标定位装置(根据有关资料,F/A-22 上的 ALR-94 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精度可能允许直接对远射程反辐射导弹提供火控数据)。美国空军的 F-15E 从 1996 年 8 月 28 日开始验证用于与“哈姆”配合的“精确定向系统”(Precision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PDFS),1999 年又为 F-16CJ 发展了新型的“哈姆瞄准系统”(HARM Targeting System,HTS),HTS 编号 ASQ-213,通常挂在 F-16CJ 的进气道前下方右侧挂架。由于具有较高的探测精度,ASQ-213 为“哈姆”提供火控数据自然不在话下,它还可以为高空最大投射射程超过 113 千米的“杰索”(JSOW)制导滑翔炸弹提供火控数据。

  “哈姆”导弹除装备各种美制作战飞机外,还装备英国的“狂风”GR.1、GR.4、德国和意大利的“狂风”ECR 等作战飞机。订购该导弹的国家还有希腊、韩国、西班牙和土耳其。有报道说芬兰、澳大利亚对该导弹也有兴趣(其中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 F-111C 早在 1988 年就完成了与“哈姆”综合的初始飞行试验)。近年来已知的“哈姆”最新一批生产订单来自阿联酋,它为自己选择的 F-16 Block 60(也称 F-16U)战斗机订购了 159 枚 AGM-88C,并已在 2001 年获得批准。

  “哈姆”在美军 1986 年 3 月的“草原烈火”、4 月的“黄金峡谷”两次对利比亚的攻击行动中由美国海军首次实战使用,至少击毁了利比亚 5 部防空雷达;在 1991 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哈姆”发射了 2,000 多枚,压制/摧毁了***几乎所有开机的地面雷达,为多国部队夺取***上空的制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98 年 12 月 17 日到 20 日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又对***发射了超过 80 枚“哈姆”;在 1999 年 3 月 24 日到 6 月 10 日轰炸科索沃的“联盟力量”行动中“哈姆”也多次使用,几年来还多次随机“惩罚”***雷达对“禁飞区”上空美军战斗机的挑衅。“哈姆”在这次美国和***的战争中也投入使用,但这次最著名的“战绩”却是 3 月 24 日一架美国的 F-16 在被本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改进型 MPQ-53 雷达锁定时,立刻发射“哈姆”摧毁了该雷达(大概是因为飞行员害怕“爱国者”导弹象 3 月 23 日击落英国皇家空军“狂风”GR.4 一样击落自己)。

  “哈姆”也有一些缺点,除了单价明显太高之外,还有一个缺点是它主要依靠被动雷达导引头,通常只能炸毁雷达天线和波导管,而这些只不过是防空雷达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敌方只要换上预备的天线或进行修复就能继续执行防空任务,因此只依靠“哈姆”难以完成摧毁整个雷达系统的任务(当然,摧毁敌方雷达天线和波导管通常都能为己方赢得宝贵的时间)。

  “哈姆”的真正弱点还是她不能有效对付突然关机的雷达。美国海军和空军都曾表示只要敌方雷达突然关机,“哈姆”就基本上无法命中和摧毁目标(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惯导的精度不够高,即使是后来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和“风修正弹药布撒器”WCMD,美国对它们使用惯导的命中精度要求也是 30 米),所以为了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摧毁对方雷达,必须连续发射大量的“哈姆”以期望形成一个覆盖对方工作时刻的“导弹流”,于是在“联盟力量”行动***现了这样的战例:北约战斗机对一个***雷达目标发射约 100 枚“哈姆”都未能将它摧毁,最后该雷达却被一枚英国的“阿拉姆”(ALARM,“空射反雷达导弹”的英语缩写)摧毁,因为该导弹投射后可以打开自带的降落伞,在空中先等待敌方雷达开机。



“狂风”发射 ALARM 导弹

载机(游戏中):
ACE4:..............木有
ACE5:F-4G
ACE0:F-16C,EA-18G
评介:额.............其实,ACE COMBAT大大夸大了AGM-88的使用范围.如上所述,AGM-88其实市是一款专门用于摧毁雷达的中程导弹,并不如ACE5中所表现的那般神勇(游戏中射程最长的 LASM ,只要是在地面/海面上,通杀 !)...............

4.CBU-59/B子母炸弹


基本情况


  CBU-59/B子母炸弹由MK6/7Mod2弹箱内装717颗BLU-77/B(Anti-Personnel,Anti-Material,)小炸弹构成。1974年投产,1975年服役,并在越南战场、中东战争,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使用。

结构和性能特点


  BLU-77/B小炸弹称之为“反人员/器材”(Anti-Personnel,Anti-Material,APAM)弹药,是新型杀伤小炸弹,其口径1磅(0.454kg),弹重0.46kg,引信装置FMU-88/B。飞机投弹后在一定高度子母弹箱开箱,小弹离开弹箱后空气从其头部进入保险机构的入口,开始解除保险过程。当小弹速度达到305~417km/h时,小弹引信解除保险,使其碰撞击针对准雷管,惯性击针对准火帽。若攻击硬目标,则碰撞击针使雷管发火,引爆传爆系列,使弹体贯穿目标爆炸;若攻击软目标,则惯性击针击发火帽,引燃延时火药和抛射药,由后者产生的火药气体将弹体推入空中,同时延时火药经预定延时,引爆雷管和传爆系列,使弹体在空中爆炸。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  径 500磅(227kg)
全 弹 重
全 弹 长 2337mm
弹体直径 335mm
装填小弹 BLU-77/B,717颗
尾翼装置 折叠式尾翼,翼展437mm(闭合)/876mm(张开)
引信装置 MK339,弹头引信
子母弹箱 MK6/7Mod2


载机(游戏中):
ACE4:F-15E
ACE5:F-15E
ACE0:.............................(考据中)
评介:个人觉的十分鸡肋,论威力不及UGBL和FAEB,精度.....................有这概念吗
      最挫的是.....................你时常有机会看着敌军车辆在CLB的弹雨中上演"极品飞车"


5.CBU-72


550磅CBU-72子母弹含有三个子弹药即燃料/空气炸药(FAE)。子弹药大约重100磅而且容纳75磅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用于空气爆裂,引信起爆设定对于30英尺高度。一个烟雾云大约直径60英尺和8英尺厚,并且通过一个内含的起爆管点燃产生一个爆炸。

  这一种聚簇类武器由三个单独的弹药组成,布散一种覆盖目标区域的烟雾燃料云。当燃料云下降接到地面上被一个内含的起爆管点燃生产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爆发。燃料烟雾云迅速扩张的波峰由于超压力冲压所有爆炸中心附近物体内部,在冲压范围彻底杀伤活体。

  在“沙漠风暴”期间海军陆战队主要从A-6E投下254枚CBU-72,反地雷区域和壕沟人员。一些用途利用二次爆炸效果用作一个地雷清除器;然而,美国声称FAE 主要有效地如一个心理学武器。第二代FAE武器是从在越南用的FAE I型装置(CBU-55/72)发展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之后,撤回他们作战使用的剩余的燃料-空气弹药。1996年,美国陆军作战支援司令部转移拆除CBU-55和CBU-72,在2001年中残存的仅仅少量一百多枚被拆除。

  美国CBU-72/B燃料/空气炸药(FAE)

  基本数据:

  重量500磅;长度85.6英寸;直径14英寸;战斗部:3 BLU-73/B Fuel;引信:Mark 339 Mod 0 Mechanical。


ACE4:F-15S/MTD
ACE5:YA-10B
ACE0:ADF-01,A-10,F-15S/MTD,X-29
评介:..........................................
     那个,"神器"2字,就是这么写滴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7:29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楼武器介绍不按国家分类)

1.:英国“天空闪光”(Sky Flash)[转自"空军之翼"]

60 年代初,英国皇家海军退出 P.1154 超音速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项目后,选择由麦道公司在 F-4J 舰载防空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 F-4K 取代“海雌狐”战斗机;1965 年 2 月独力难支的皇家空军也被迫取消了整个 P.1154 项目,并选择与 F-4K 相似的 F-4M 取代“猎人”战斗机。

  F-4K/M(英国称为“鬼怪”FG.1/FGR.2)都能使用当时最先进的“麻雀” Ⅲ AIM-7E 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但该导弹不具备下射能力,所以不能充分利用机上 AWG-11/-12 脉冲多普勒火控系统的下视能力;另一方面,当时英国正参与研制“多任务战斗机”(MRCA),其防空作战型(后来的“狂风”ADV)也要求采用具有下射能力的新型中距空空导弹。于是,英国从 1969 年开始了对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导引头、引信、自动驾驶仪、电源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预先研究工作。



F-4J 的 AWG-14 脉冲多普勒火控系统,F-4J 从 1966 年开始交付给美国海军,它首次装备了代号 AWG-10 的脉冲多普勒火控系统,具有了下视探测能力。AWG-14 是 AWG-10 换装数字计算机、增加功能的改型,尤其是在导弹发射计算中能充分考虑目标机动的情况(以前的火控系统基本只能较好地计算“直线碰撞”情况),使“麻雀”从拦射导弹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超视距空空导弹
 1973 年 7 月,“天空闪光”(SkyFlash)中距空空导弹的研制正式展开。它以美国当年服役的 AIM-7E-2 为基础,主承包商是英宇航公司(今英宇航系统公司)。1976~1978 年,“天空闪光”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穆古角的美国海军太平洋武器测试中心进行了发射试验,发射 22 次,有 20 次命中靶机(直接或间接命中)。1978 年导弹交付,次年形成了作战能力。



AIM-7E 的最大迎头射程约 22~26 千米,最小射程 1,500 米。1969 年美国海军提出要提高它的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缩短最小射程,因此发展了 AIM-7E-2。AIM-7E-2 的主要改进是用 Mk38 Mod4 发动机代替 E 型的 Mk38 Mod2,但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没有得到改善

技术推动:超越“麻雀”AIM-7E-2  “天空闪光”尺寸 3,660×203×1,020 毫米(弹长×弹体直径×弹翼翼展),发射重量 195 千克。尺寸、布局、重量都和 AIM-7E-2 相同。实际上该导弹直接采用了 AIM-7E-2 的后弹体及其内装的液压控制舵机、战斗部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等部件。



天空闪光”空空导弹,除了全新的导引头和引信,“天空闪光”还采用了新的全固态自动驾驶仪

“天空闪光”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使用的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中距空空导弹。该导引头由马可尼公司(今 GEC-马可尼公司)研制,工作在J波段(频率范围 10~20G 赫兹),比 AIM-7E/-7E-2 采用的圆锥扫描式导引头具有更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制导精度,导引头天线的最大转动速度达到 230°/秒(比战斗机雷达天线转动速度快很多,如 APG-70 雷达天线的最大转动速度是 140°/秒),最大跟踪角速度 40°/秒(和 AIM-7E/-7E-2 相当),接收机采用倒置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导引头的可靠性也比较好,在地面状态、载飞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别达到 300 小时、120~150 小时,而 AIM-7E/-7E-2 只有 50 小时左右(地面状态)。

  “天空闪光”的弹体后部还带有频率参考天线,它接收为导弹提供目标照射制导的连续波照射器(CWI)的信号,把它的频率特征与导引头接收到的、CWI 照射目标后反射回来信号进行对比,采用多普勒频移(指由于载机和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处理技术识别目标。这样导弹就能把低空运动目标从地面或海面反射的杂波背景中区别出来,具有了下射能力。带倒置接收机的单脉冲导引头加上多普勒频移处理目标识别技术,还使导弹能够识别目标群中的特定目标。

  “天空闪光”的导引头还能采用被称为“干扰源寻的”(HOJ)的被动制导方式。当导引头在半主动制导过程中受到敌机的电子干扰而不能正常跟踪目标时,导引头就将自动切换到这种制导方式。由于战斗机的有源电子干扰设备大都是外挂吊舱或机上固定的干扰天线,所以这种制导方式可以使导弹“顺藤摸瓜”地打击敌机。

  采用新的主动无线电引信是使“天空闪光”具有下射能力的另一个关键。该引信由汤姆逊-索恩公司研制,安装在弹头导引头舱后,重约 5 千克。引信发射脉冲的作用距离约 16 米,也采用多普勒频移处理技术识别目标,所以不会因为杂波信号的干扰而引爆战斗部。引信起爆延迟时间根据从导引头获得的接近速度和交汇角度信息自动调节,范围 0~100 毫秒,能保证对目标的杀伤概率。

  “天空闪光”的连续杆战斗部重约 32 千克(其中爆炸装药重量 9 千克),有 216 根钢条连续杆,爆炸生成的破片平均飞散速度超过 1,400 米/秒,对飞机的有效杀伤半径为 12~15 米;采用的 Mk38 Mod4 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重 65.5 千克,其中推进剂占 42.73 千克。导弹最小射程 1,000 米,最大迎头射程 29 千米,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 3,低空最大横向机动过载 30g,都和 AIM-7E-2 相当。

  “天空闪光”在设计时充分注意了和 AIM-7E-2 的互换性,所以能使用 AIM-7E-2 的战斗机改用该导弹时不需要做多少硬件改动。它可以由 F-4K/M 和“狂风”F.2/F.3 机腹的半埋入式弹射挂架发射,也可以用传统的滑轨挂架发射。瑞典在 1978 年订购了该导弹装备 JA-37“雷”截击机,1981 年开始服役,编号为 Rb71。根据有关报道,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和阿曼也订购了该导弹装备“狂风”ADV。


机腹携带有“天空闪光”的“狂风”F.3,“天空闪光”是“狂风”F.2/F.3 的标准空战武器之一,在北约 90 年代的演习中,携带该导弹的“狂风”曾利用数据链和雷达探测范围的优势击败德国空军携带 AIM-120B 导弹的 F-4F

从 1985 年开始英国对“天空闪光”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改进电子组件、采用新型火箭发动机增大射程和速度、采用更薄的弹翼降低阻力等。改进后的导弹最大迎头射程增加到 40 千米,最小射程减小到 500 米,最大速度提高到了马赫数 4。

  “天空闪光”的研制成功使英国的中距空空导弹从一无所有一下站到了世界最前沿。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第 3 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典型性能指标是具有下射能力),与 1980 年才服役的 AIM-7F(“麻雀”系列中第一种具有下射能力的型别)比较,在抗电子干扰能力、制导精度、对低空目标的杀伤概率等关键性能上占优势,机动性相当,只在电子组件的可靠性、最大射程方面略逊,并且不能采用间断连续波(高脉冲重复频率)制导。在采用“天空闪光”的导引头技术之后,1982 年试服役、1985 年投入大批生产 AIM-7M 的关键性能才真正全面超越了“天空闪光”(负责 AIM-7M 导引头研制的雷锡恩公司在 1975 年 1 月就购买了“天空闪光”导引头的特许生产权)。



在近距格斗导弹发展史上,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的“红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 1965 年进入皇家空海军服役,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格斗弹之一,也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皇家空海军战机的标准格斗弹。该导弹采用致冷的锑化铟导引头、重达 31 千克的连续杆战斗部、可自动确定最佳引爆点的红外近炸引信、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块化舱段结构和大量晶体管印刷电路。相比之下,“响尾蛇”系列中 1972 年服役的 AIM-9H 才开始大量采用固态电子器件和适合高空使用的连续杆战斗部、1978 年服役的 AIM-9L 才采用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分别比“红头”晚了 7 年、13 年。不过“红头”采用超前技术也在体积、重量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它的尺寸是 3,270×222×910 毫米,重达 150 千克;而 AIM-9L 的尺寸只有 2,870×127×640 毫米,重约 87 千克

凤凰涅槃:从“主动天空闪光”(Active Sky Flash)到“流星”

    80 年代初,瑞典国防物资管理局(FMV)开始独立研究为“天空闪光”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发展“主动天空闪光”。主要研究工作由萨伯动力公司承担,而英宇航则被选为次承包商。瑞典希望用这种导弹装备 JAS-39“鹰狮”,因为当时美国的 AIM-120 虽然已经接近完成研制,但可能不会很快出口,即使出口售价也会相当昂贵,瑞典希望能有一种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低成本选择方案;另一方面两国也想在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竞争中分一杯羹,按英宇航的估计,“主动天空闪光”可能会有约 4,500 枚的市场。萨伯动力同时还提出了“敏捷型主动天空闪光”方案,设想采用无翼布局和“尾控”技术(只用尾部控制舵面操纵,现在英国的 ASRAAM、美国的 ESSM 都采用了这种控制方式)。



采用“尾控”技术的 ASRAAM。作为英国最新研制的近距空空导弹,尽管它无法再现当年“红头”的荣耀,但仍然是 AIM-9X 目前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 EF2000 上它将配合“艾德”头盔显示器工作,与“联合头盔指示系统”(JHMCS)+AIM-9X 的组合恐怕难分伯仲。不过在竞争澳大利亚的近距空空导弹合同时,AIM-9X 的承包商雷锡恩公司曾攻击 ASRAAM 不能有效对付 1,600~2,400 米以内的目标,而笔者迄今不知道英国方面对这个攻击做了什么回应


随后萨伯动力和英宇航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要想使超视距攻击真正有效,新型空空导弹最关键的性能指标是射程、动能而不是其它。所以 FMV 从 1984 年开始转向两个新方案:在原“主动天空闪光”基础上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 Rb71A 和全新的、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的 Rb73,为此萨伯动力又和英宇航达成了合作研究 Rb73 的谅解备忘录。

  Rb71A 在英宇航被称为“天空闪光”90(表示 90 年代的“天空闪光”)。1987 年,FMV 由于经费不足而中断了对 Rb71A/Rb73 方案研究的支持,而英宇航在次年与汤姆逊-CSF(今泰利斯公司)达成协议,由双方自筹资金联合继续“天空闪光”90 的研制(由于这时英国***还没有提出对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需求,所以英宇航并没有获得政府投资),计划采用 J 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带指令修正的中段惯性制导、德国火箭技术公司(LFK)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和“阿斯派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中导引头由汤姆逊-CSF 公司研制,充分使用了该公司 70 年代初为德国 “鸬鹚”空舰导弹研制的 RE576 主动雷达导引头所采用的技术,如单脉冲、频率高度稳定的全固态发射机、具有被动制导方式等(原来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则改成平板缝阵天线),能适应严重的电子干扰环境。1990 年导引头样机研制成功,1991 年开始空中载飞试验并在当年全部完成。不过次年双方便搁置了联合研制计划。

  在合作研究 Rb73 方案时,萨伯动力和英宇航提出了 Rb73D/DL 两种方案,它们都有弹翼和带指令修正的中段惯性制导,预计迎头射程达到约 100 千米,比 Rb71A 高一倍;最大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 4~5。导引头计划采用“主动天空闪光”的改型,或者由马可尼公司全新研制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可以明显提高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和减小体积重量)。FMV 取消资助后,萨伯动力和英宇航自筹资金继续进行研究,但改由英宇航牵头(因为预定装备对象变成了英国牵头研制的“欧洲战斗机”EFA),方案名称也改为 S225X/XR(“S”表示隐身、“225”是英宇航负责该项目管理人邮箱的编号、“X”表示在研项目、“R”表示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S225X/XR 吸收了“敏捷型主动天空闪光”的设计,也采用无翼布局和“尾控”技术,在 1992 年的范保罗航展上首次公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人的精明:FMV 投资的取消使萨伯动力无力对 Rb71A 继续投资,英宇航便立刻与汤姆逊-CSF 合作,先突破以主动雷达导引头为核心的新型中距空空导弹关键技术;同时又在总体气动布局、飞控等方面需要技术突破的 S225X/XR 项目上继续和萨伯动力保持合作。



英宇航和萨伯动力设计的 S-225X 长 3.45 米,重 165 千克,最大迎头射程 100 千米。它的特色是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脉冲的点火与关机控制导弹的飞行弹道和能量。在超视距作战时,第一个点火脉冲先工作几秒,把导弹加速到预定速度后关机转入被动飞行,在与目标遭遇前几秒再次点燃第二个脉冲,大幅度提高导弹的迎头射程和末段能量;当攻击近距目标时,双脉冲将连续工作。S-225X 采用的隐身措施包括在弹体上涂敷雷达吸波涂料、衰减尾烟的红外辐射等。S-225XR 在 S-225X 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式冲压发动机,能在更大的、连续的射程范围内保持杀伤高机动目标所需要的能量。该导弹中段、末段分别采用“倾斜转弯”(BTT)和传统的“侧滑转弯”(STT)控制方式,还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增强机动性。英国还曾考虑为该导弹采用主动雷达/红外凝视成像双模导引头和超视距作战用的敌我识别(IFF)装置

在英国***发布“超视距空空导弹”(BVRAAM)需求后,英宇航和萨伯动力将研究工作集中到了射程更远的 S225XR上,1993 年开始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也参加研制,该方案被重新命名为“流星”(Meteor)。后来“流星”在竞争中击败了雷锡恩系统公司以 AIM-120 为基础的“未来中距空空导弹”(FMRAAM)方案,将成为 EF2000“台风”、“阵风”和 JAS-39 的主要空战武器之一。“流星”将使英国的空空导弹继“红头”、“天空闪光”之后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不知它又会给空空导弹领域带来什么样的震撼呢?

说了这么一大票,估计还有人没搞明白,ACE COMDAT里啥时候有这种SP啦?
有!
ACE5:TND-ADV

的确令人郁闷.因为无论机体还是SP,都很容易被无视的说.......................

PS:其实,ACE5中TND-ADV的SP武器也算是YY一类的^^b.因为现实中TND-ADV的“天空闪光”是"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在游戏中应属于SAAM,但游戏中明显是XMAA.这不正是上文中提到的夭折的“主动天空闪光”么.



2.ASM-1/2[日本]

该弹是日本防卫厅航空自卫队与战术研究开发部主管、由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制的亚音速近距空舰导弹,也是战后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一个反舰导弹。

  1973年开始研制,1977年完成第一批样弹的空中发射试验,1978年由日本防卫厅在东京西部约300km处进行第二批样弹发射试验,T-2教练机共发射8枚,2枚为无制导弹、6枚为制导弹。1979年3月发射11枚导弹,进行攻击海上固定目标的发射试验,同年6月又发射10枚导弹并转入作战发射试验,同年8月完成研制,1980年初投入批生产,1981年装备部队。1978财年订购158枚ASM-1导弹,单价38.5万美元,1984年单价43.8万美元。

  在该弹基础上发展了改进型——ASM-1C(Type 91)和ASM-2(Type 93),前者1986年开始改进、1992年开始服役;后者1988年开始改进,1990年开始试射,1993年完成试射,1994年投产,计划1996~1997年服役。此外,还改进发展了反辐射型导弹。

  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前缘后掠大三角形稳定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小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弹翼和尾舵呈X形配置,处于同一平面。弹体头部带半圆形整流罩,两侧各有1个内装各舱段电气连接导线的长边条,尾部呈平底形。弹体内部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从前到后分为4个舱段:导引头舱、控制舱、战斗部舱和发动机舱。

  导引头舱内装三菱电子公司的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控制舱内装日本航空电子设备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日本无线电公司的ANV-7调频连续波无线电高度表、以及自动驾驶仪和电池组。战斗部舱内装平头式半穿甲爆破战斗部,重200kg,配用触发延时引信和近炸引信。发动机舱段内有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管周围装有电动舵机系统。





最大射程  50km(ASM-1)
      65km(ASM-1C)
      100km(ASM-2)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M0.9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惯导加雷达高度表修正中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ASM-1/1C)
      惯导加雷达高度表修正中制导、红外成像末制导(ASM-2)
      被动雷达(ASM-2)
引  信  触发延时引信和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半穿甲爆破,150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主发动机(ASM-1/1C)
      1台涡轮喷气发动机(ASM-2)
弹  重  600kg(ASM-1)
      510kg(ASM-1C)
弹  长  4.0m(ASM-1/1C)
弹  径  335mm(ASM-1)
      350mm(ASM-1C)
翼  展  1020mm(AGM-1/1C)



载机:(4,5,0)....................................只有一种叫F-2的机机

评介:很一般.................真的很一般.......................

3.“米卡”(MICA)[法国]

“米卡”(MICA)系“拦截与空战导弹”(Missile d'Interception et de Combat Aerien),是马特拉公司80年代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四代空空导弹,以取代“马特拉”超530F/D中距拦射导弹和R550“魔术”2近距格斗导弹。早在1979年马特拉公司研制成功“马特拉”超530D并改进发展“魔术”R550空空导弹时,法国***开始考虑发展一种能用于90年代和以后的空空导弹,以对付先进的高机动战斗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

  经过1年多的论证确定了采用可互换的雷达/红外导引头、推力矢量与气动力控制结合、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空空导弹方案。1981年底正式开始研制,同时法国***正式宣布退出根据1980年美、英、德、法四国签订的新型空空导弹系列谅解备忘录实施的联合研制计划。1982年10月在法国西南部的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推力矢量喷气偏转控制系统地面试射,1983年10月进行非制导地面试射,1985年初完成可行性验证、进入工程发展阶段。

  1987年5月法国***批准全面工程研制并与马特拉公司签订3.27亿美元合同,1989年1月在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主动雷达型样弹地面试射并命中CT20靶机,1990年春开始在“幻影”2000战斗机进行载飞和试射,到1992年1月共进行20多次地面和空中试射。1992年1月9日在“幻影”2000战斗机上首次进行中距拦射迎头攻击并命中CT20靶机,同年进行红外成像型导弹的地面试验,1994年开始红外成像型导弹的空中试验,1995年开始红外成像型空中试射,1997年将完成其研制工作。

  “米卡”空空导弹的雷达型和红外型,计划分别于1996和1998年服役,法国空/海军总共需要3000枚,两种型号各1500枚。此外,还将外销出口,中国台湾空军订购400枚装备法制“幻影”2000-5战斗机,中东的卡特尔也订购雷达型“米卡”导弹,到1995年国外订购总数达2000,1993年单价40万美元(雷达型)和17万美元(红外型)。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首次将中距拦射与近距格斗双重任务集于一身,而不是像俄罗斯的空空导弹那样在同一近距或中距导弹系列中,采用可互换使用的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导引头,因此进一步扩大了该导弹的战术使用范围。在近距格斗时,可以采用主动雷达型并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也可以采用红外成像型在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从而获得发射后不管能力。在中距拦射时,采用主动雷达型,其制导体制为初段惯性制导、中段载机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与机载边跟踪/边扫描雷达配合,可以同时攻击6~8个目标。

  末制导雷达为J波段(10~20GHz)PD雷达,代号为AD4A,由法国达索电子公司和英国GEC-马可尼公司联合研制。红外成像导引头由法国SAT公司研制,采用双频段机电扫瞄方案和完善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较远的作用距离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离轴发射角达到±90°。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沿弹体配置带矩形边条翼的长弹翼和尾舵,火箭发动机喷口内装有4片偏转舵,与气动力控制舵面相结合,使导弹获得较大的机动能力。该弹采用主动雷达引信和12kg重的高爆杀伤战斗部。



最大射程 50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3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35g
制导系统 中段惯导加末段主动雷达或红外成像
引  信 主动雷达引信
战 斗 部 高爆杀伤,重12kg
动力装置 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10kg
弹  长 3.10m
弹  径 165mm
翼  展 560mm

载机

现实中:幻影—2000,阵风

游戏中:阵风(4-0)

评介:XMAA,很平凡的SP................... [s:248]

4.R550(Magic)“魔术”




  该弹是法国马特拉公司在60年代中后期研制的专门用于中低空近距格斗的空空导弹。1966年11月根据法国空军提出的空中格斗要求开始方案设计,1967年进行可行性论证,1969年开始研制,1970年底生产出样弹,1972年1月在朗德试验中心开始对导弹进行各种发射试验,其中包括制导发射、模拟格斗状态下对机动目标发射以及各种使用条件下发射,共计30多次,1973年开始全面研制并由“幻影”Ⅲ战斗机首次试射,1974年法国空军装备部对导弹作了发射试验鉴定,1974开始生产交付,1975年开始服役,月生产量100枚,1985年停产,共生产8188枚,1985年单价7.5万美元。

  1978年开始在“魔术”R550基础上改进并于1985年开始服役的导弹,称之为“魔术”2,而基本型“魔术”R550则称之为“魔术”1。由上述2种型号构成的现役“魔术”R550系列空空导弹,除装备法国空/海军战斗机外,还大量外销出口,“魔术”1导弹曾在1980年由***的苏制米格战斗机用于与***的F-4和F-14战斗机的空战,并将其各击落1架,后在1982年由阿根廷空军的法制战斗机用于英、阿“马岛冲突”,战果不详;“魔术”2导弹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由多国部队用于攻击***飞机,后又在1995年波黑战争中使用。据称,马特拉公司在1993年计划研制“魔术”3,但未见该公司报道确认。



  该弹采用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固定式切梢三角形前翼位于导弹头部,其后为4片活动式前段梯形/后段三角形组成的舵面,4片后掠梯形旋转式弹翼位于导弹尾部,各翼面和舵面呈十字形配置并位于同一平面,导弹的俯仰和偏航由两对舵面偏转进行控制,横滚由俯仰舵面差动偏转进行控制,横滚稳定由弹翼旋转保证。电动舵机控制舵面最大舵偏角±20°,前翼和舵面翼展均为460mm。

  该弹在内部结构上分为由卡箍相连的前、后两个舱段:前舱段又称为制导控制舱或电子舱,内装导引头、电子组件、伺服机构、电池、自动驾驶仪和红外近炸引信;后舱段内装战斗部和火箭发动机。红外导引头采用氮气致冷的锑化铟光敏元件,工作波长3~5μm,最大跟踪偏转角±30°,最大跟踪角速度大于30°/s,有两套伺服机构,各有其电机、陀螺、力矩马达、角传感器、基准信号发生器和单独的信息处理电路,电气组件包含1个测量进动速率的陀螺、2个控制陀螺进动的直流电机和2个测量导弹过载的线性加速度计,电源为银锌高能电池。



  红外近炸引信包含红外探测器、点火线路和自炸线路,作用距离8m,只有在导弹离机后超过1.7s且纵向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引爆战斗部。除红外近炸引信外,触发引信和导弹飞行25s后接通的自炸装置均可引爆战斗部。预制破片式战斗部总重2.5kg,内装浇铸切割炸药,重4kg,破片数900块,飞散角很小,有效杀伤半径10m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装含有铝粉的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重21kg,燃烧时间2s,总冲5000dNs,最大推力3800dN。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首次采用低阻大过载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使舵面偏转的力矩和响应时间减少、增大舵面效应并提高与其产生的气流分离相适应的最大平衡攻角,为避免俯仰舵面的差动偏转而产生的反向气动力矩对弹翼的干扰,弹翼固定在一个能绕弹体纵轴旋转的套筒上,载飞时通过大型轴承和锁键锁住不动,发射后能自由转动使导弹横滚稳定,从而获得近距大过载发射和格斗能力。载机在高度9km以上和以下发射导弹时的最大过载分别为5~7g和3g,导弹横向过载达到35g,离轴发射角达到±35°,均超过美国的“响尾蛇”空空导弹。



  此外,在弹体设计上保证其发射架与美国“响尾蛇”空空导弹使用的发射架有通用性,使导弹具有广泛的装备应用潜力,利于外销出口;在导引头和电子线路设计上亦有许多创新之处,如位标器光学系统仅采用1个活动部件,即惯性很小的初级平面反射镜,从而加快了扫描速度;调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的设计具有抗干扰和目标分辨能力,不会跟踪背景中的假目标。

最大射程 4km(“魔术”1,H=5km)
     6km(“魔术”1,H=1.2km)
     10km(“魔术”2)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3
使用高度 21000m
最大过载 35g(“魔术”1)
     50g(“魔术”2)
制导系统 单元被动红外(“魔术”1)
     多元被动红外(“魔术”2)
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触发引信(“魔术”1)
     主动雷达近炸引信/触发引信(“魔术”2)
战 斗 部 破片式,重12.5kg(“魔术”1)
     破片式,重13kg(“魔术”2)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90kg(“魔术”1)
     89kg(“魔术”2)
弹  长 2.74m(“魔术”1)
     2.75m(“魔术”2)
弹  径 157mm
翼  展 660mm

载机

现实中:"幻影"系列,阵风

游戏中:ACE4:幻影-2000,阵风

     ACE5:幻影-2000,幻影-2000D,阵风,阵风M

        ACE0:幻影-2000D,阵风

评介:法国机的FOX2

5.R530“马特拉”(Matra)

  该弹是法国马特拉公司在50年代中期研制、60年代初期服役的第一个作战型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510基础上发展的近距空空导弹,于1957年开始研制,1961年首次发射试验,1962年3月小批生产,1963年开始服役,1964年投入大批生产,1978年停产,共生产5100枚。为拦截高空、高速目标,在R530基础上发展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马特拉”超530F,1980年服役。



  为拦截高/低空、高速目标,在超530F基础上发展了更先进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马特拉”超530D,1987年服役。由上述3种型号构成的现役“马特拉”530系列空空导弹,除装备法国空/海军战斗机外,还大量外销出口,其中R530导弹曾由阿根廷空军的战斗机在1982年用于英、阿“马岛冲突”中。

  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大后掠三角形弹翼与4片小切梢三角形尾翼呈十字形配置并位于同一平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其中一对弹翼带有横滚稳定副翼,最大转动角速度40°/s,尾翼带有方向/升降舵,最大转动角速度35°/s。弹体内部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分为导引头舱、控制舱、战斗部、发动机/舵机/电源舱。其主要结构特点,是采用可互换使用的红外和雷达导引头,从而将导弹分为被动红外型和半主动雷达型。

  被动红外导引头内装有工作波长3.5~5μm锑化铟、含2kg液氮的致冷器、框架角±45°的陀螺头以及电子线路等。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代号AD26,内装接收机、距离/方向跟踪电路、飞行控制电路,工作频率为X波段,当受到干扰不能再跟踪目标回波时可转为跟踪该干扰源,当干扰源消失即可返回原工作状态。

  控制舱内装有近炸引信、保险执行机构、自动驾驶仪、蓄电池;控制舱外装有雷达导引头用的空气冷却导管的整流罩、保护导弹电缆的底部整流罩、近炸引信的2个发射/接收天线。X波段雷达近炸引信由发射机速调管、变频信号发生器、调声器、中频放大器、触发电路和电源组成,当导弹距目标2~20m时可直接引爆或通过点火延时装置引爆战斗部装药。除近炸引信外,还有触发引信,并装有自炸装置,当导弹撞击目标达到200g左右的惯性过载时由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当导弹经过目标未爆炸且飞行时间达到25s后由自炸装置引爆战斗部。



  该弹采用两种可互换使用的战斗部:雷达型导弹用的破片式和红外型导弹用的连续杆式。前者总重30.3kg、长315mm、直径240mm、圆锥顶角50°、***装药重11.8kg、破片数2600,通常在导弹完成性能测试之后才装入导弹内,其保险定时器在前后弹体对接时才装到战斗部上;后者总重30kg、长315mm、直径240mm、理论散布半径10.5m、杆条截面积5mm×5mm,连续杆展开时的最大直径16m,当脱靶量不大于8m时效能最佳,连续杆断开后破片数量少、飞散角小,其破坏效能减弱。

  自动驾驶仪由2个角加速度陀螺仪、2个线性加速计、4个指令中止继电器、卸载继电器和变压器电源组成,其功能是提供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限制过载和控制舵面。当导弹过载达到12g时,舵机控制信号在加速度方向上断开,使导弹以12g最大过载飞行,然后在导引头给出的控制信号作用下机动飞行。

  动力装置为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总重66kg,双基药柱重43.2kg、长972mm、外径203mm,第1级推力2100dN、工作时间2.7s,第2级推力4900dN、工作时间6.5s,总冲8340dNs,阻化剂重4.54kg。

最大射程 12km(R530雷达型)
     10km(R530红外型)
     25km(超530F)
     20km(超530D,低空)
     47km(超530D,高空)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M2.3~3(R530)
     M3~4.5(超530F)
     M4~5(超530D)
使用高度 25000m(R530,超530F)
     27000m(超530D)
最大过载 12g(R530)
     27g(超530F)
     30g(超530D)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R530红外型)
     半主动雷达(R530雷达型)
     半主动脉冲雷达(超530F)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或连续波雷达(超530D)
引  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连续杆,重30kg(R530红外型)
     破片式,重31kg(R530雷达型)
     破片式,重32kg(超530F/D)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92kg(R530雷达型)
     193.5kg(R530红外型)
     250kg(超530F)
     265kg(超530D)
弹  长 3.58m(R530雷达型)
     3.20m(R530红外型)
     3.54m(超530F)
     3.80m(超530D)
弹  径 263mm
翼  展 1100mm(R530)
     640mm(超530F)
     565mm(超530D)


载机

现实中:幻影-2000

游戏中:ACE5:幻影—2000

评介:SAAM,性能尚可. [s:256]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发表于 2008-4-1 18:2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8:4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Z老大啊,您是来打击来着啊。。。。。。。。。。。。。。。。。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发表于 2008-4-1 18:42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ace隶属osea于2008-04-01 18:40发表的:
Z老大啊,您是来打击来着啊。。。。。。。。。。。。。。。。。   



[s:253] 让你参考资料而已 [s:269]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8:4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那四个连接贴得俺想删帖T0T

征服者

永远的13岁以上77cm未满

精华
1
帖子
3749
威望
1 点
积分
5010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6-8
最后登录
2009-8-13
发表于 2008-4-1 18:46  ·  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哼哼,主楼的只要有回复就不能自己删除。
你想删还是跪着求渣Z吧。

精华
0
帖子
2443
威望
0 点
积分
284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5-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8:5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永濑萤于2008-04-01 18:46发表的:
哼哼,主楼的只要有回复就不能自己删除。
你想删还是跪着求渣Z吧。

小萤你又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4-11-23 18:46 , Processed in 0.20263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