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dragonzet

说说gbsc

[复制链接]

骑士

HF

精华
2
帖子
729
威望
2 点
积分
2341 点
种子
33 点
注册时间
2010-11-18
最后登录
2025-10-3
发表于 2025-9-26 16:53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7:14 编辑

他们不卖S端子是因为S端子的画面差别和RGB并是那种一上一下的大而是基本不大,不把RGB神话怎么卖GBSC同时再搭售RGB线?因为液晶没了CRT的物理特性缓冲,画面是什么样直接暴露出来。以前RGB基本是和彩监绑一起,所以基本都是拿电视机来对比。但如果是直接采集或者液晶上显示,色差如果线材和设备都没问题,不贴近看和RGB也得是几乎没差别。我的S端子线是怪兽的,直接采集和色差、RGB对比过,真的不是很大差别,就是颜色上没色差RGB这么鲜艳而已,但S端子也不淡就是,清晰度基本没什么肉眼可见的明显差距。液晶就是一张透明玻璃,可以把信号得源头表现看得清清楚楚。你要玩S端子输入,GBSC要是有HDMI输入可以买retroscaler2x,这个机器是走HDMI输出,如果没有只能retro'tink2x或者古流走模拟输入了。 所以我的综合直觉就是,那两家不卖S端子不是所谓的不好做,就是怕RGB线搭售没销路了。 你这么一提我倒是想发个S端子和RGB采集视频比较来揭穿他们了。然后你说的480i和240p对切ossc是会黑屏的,尤其那种一黑要几秒的显示器玩PS1上那种部分标题画面和人物界面切480i的游戏很是难受。

骑士

HF

精华
2
帖子
729
威望
2 点
积分
2341 点
种子
33 点
注册时间
2010-11-18
最后登录
2025-10-3
发表于 2025-9-26 17:0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7:31 编辑
nintendo081620 发表于 2025-9-25 09:59
ossc   tink2x   还有自己做的GBSc都有,总的来说各有各的优点,ossc 和 tink2x  bob交错方式会使ips屏烧屏 ...


OSSC上ips的所谓“烧屏”其实是BOB2X帧插造成的液晶残留电荷效应,不是真烧。关键在刷新率:60Hz下每帧停留16.7ms,残影停留的时间更久容易累积。液晶分子因为长时间受到某种波动电压影响,暂时没有完全回到初始位置。虽然ips不是真烧但也不建议一直60hz这么用,长期这样液晶驱动电路和分子排列的老化加速,以后可能更容易出现残影,恢复时间更长。我测试过ossc接采集卡PC显卡设置60Hz下,一样有残影。当设置改成180Hz输出时,每帧5.6ms,残影来不及形成,现象就完全消失了,我实际也是看不见任何伪烧迹象。要是提高ossc输出刷新率应该能规避这个现象,当然都设计好的这个方法也只是假设论。之前一个帖子我不是和你讨论过类似话题,后来我是无意间有次OSSC上采集卡玩怎么也有残像,看了设置是之前一次显卡强制改了60hz,然年我再60-180hz对切做了对比,也就是之前我说的刷新率也有关系的(现在看起来是输入刷新率),这个输入刷新率也就是OSSC的输出刷新率,60hz绑死了16.7ms每帧的延迟高更容易积累。结论是这个现象既和ips的面板特性也和输入刷新率有关,输入是高刷可以避免,当然显示器也得支持,可能和之前很多人一直说的响应时间是没关系了。

精华
0
帖子
2841
威望
0 点
积分
3092 点
种子
860 点
注册时间
2022-4-14
最后登录
2025-10-6
发表于 2025-9-26 17:25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acehayato 发表于 2025-09-26 16:53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7:14 编辑

他们不卖S端子是因为S端子的画面差别和RGB并是那种一上一下的大而是基本不大,不把RGB神话怎么卖GBSC同时再搭售RGB线?因为液晶没了CRT的物理特性缓冲,画面是什么样直接暴露出来。以前RGB基本是和彩监绑一起,所以基本都是拿电视机来对比。但如果是直接采集或者液晶上显示,色差如果线材和设备都没问题,不贴近看和RGB也得是几乎没差别。我的S端子线是怪兽的,直接采集和色差、RGB对比过,真的不是很大差别,就是颜色上没色差RGB这么鲜艳而已,但S端子也不淡就是,清晰度基本没什么肉眼可见的明显差距。液晶就是一张透明玻璃,可以把信号得源头表现看得清清楚楚。你要玩S端子输入,GBSC要是有HDMI输入可以买retroscaler2x,这个机器是走HDMI输出,如果没有只能retro'tink2x或者古流走模拟输入了。 所以我的综合直觉就是,那两家不卖S端子不是所谓的不好做,就是怕RGB线搭售没销路了。 你这么一提我倒是想发个S端子和RGB采集视频比较来揭穿他们了。然后你说的480i和240p对切ossc是会黑屏的,尤其那种一黑要几秒的显示器玩PS1上那种部分标题画面和人物界面切480i的游戏很是难受。


行业黑幕这一块
~~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骑士

HF

精华
2
帖子
729
威望
2 点
积分
2341 点
种子
33 点
注册时间
2010-11-18
最后登录
2025-10-3
发表于 2025-9-26 17:2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游戏接采集卡玩采集监控十几年了,他们这些话偏偏业余还行。

精华
0
帖子
2841
威望
0 点
积分
3092 点
种子
860 点
注册时间
2022-4-14
最后登录
2025-10-6
发表于 2025-9-26 18:11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acehayato 发表于 2025-09-26 16:53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7:14 编辑

他们不卖S端子是因为S端子的画面差别和RGB并是那种一上一下的大而是基本不大,不把RGB神话怎么卖GBSC同时再搭售RGB线?因为液晶没了CRT的物理特性缓冲,画面是什么样直接暴露出来。以前RGB基本是和彩监绑一起,所以基本都是拿电视机来对比。但如果是直接采集或者液晶上显示,色差如果线材和设备都没问题,不贴近看和RGB也得是几乎没差别。我的S端子线是怪兽的,直接采集和色差、RGB对比过,真的不是很大差别,就是颜色上没色差RGB这么鲜艳而已,但S端子也不淡就是,清晰度基本没什么肉眼可见的明显差距。液晶就是一张透明玻璃,可以把信号得源头表现看得清清楚楚。你要玩S端子输入,GBSC要是有HDMI输入可以买retroscaler2x,这个机器是走HDMI输出,如果没有只能retro'tink2x或者古流走模拟输入了。 所以我的综合直觉就是,那两家不卖S端子不是所谓的不好做,就是怕RGB线搭售没销路了。 你这么一提我倒是想发个S端子和RGB采集视频比较来揭穿他们了。然后你说的480i和240p对切ossc是会黑屏的,尤其那种一黑要几秒的显示器玩PS1上那种部分标题画面和人物界面切480i的游戏很是难受。


老外讨论过为什么wii某些型号480p反而比隔行糊,
任天堂用错了低通滤波器是一种结论
这个结论可能也适用于解释rgb比色差糊
同样在液晶上反映得比较明显(rgb带宽高于色差)

实践层面
就算不考虑离散性  
rgb与色差也不能彼此覆盖
简单举个明显的例子
这是机战2a里捷多的脑浆炮
其闪光部分按色差换算出的亮度已经超过rgb的最高值
故显示器或者ps2的rgb输出会造成高光削峰
但部分设备(多为日系)可以处理
而且很喜欢处理
属于是hdr的雏型了(不过在3a里貌似偷偷改成rgb对应最高亮度了,少了很多韵味呢)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骑士

HF

精华
2
帖子
729
威望
2 点
积分
2341 点
种子
33 点
注册时间
2010-11-18
最后登录
2025-10-3
发表于 2025-9-26 19:46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9:52 编辑
爱未来的攻御 发表于 2025-9-26 18:11
老外讨论过为什么wii某些型号480p反而比隔行糊,
任天堂用错了低通滤波器是一种结论
这个结论可能也适用 ...


RGB每个通道直接表示红、绿、蓝,没有独立的亮度通道,而且RGB输出经过内伽马可能会有校正和饱和度调整。
色差亮度是Y通道决定的,电视对Y通道的处理更线性,视觉上是要亮一些。尤其在CRT隔行这种高亮会更闪。
而且CRT本身应该是没有直接显示YUV的能力,最终仍是电子束打到荧光屏YUV再映射成RGB。
CRT本身对亮度就敏感,Y通道直接控制电子束强度UV影响颜色偏移,但不会明显降低亮度。
YUV比起RGB实际是相对偏暖的一种色调,人眼对暖色更敏感。所以YUV经过CRT矩阵转换后,视觉上会觉得比直接输入RGB更亮些。
我用采集卡采集RGB和Y410(YUV 444)也观察过色调变化,是这个感觉。RGB 采集的画面比较中性、原始,黑的很黑白的很白。
YUV采集出的画面,视觉上偏暖、导致有些场面会觉得亮度感有增强。但其实本质可能不是亮度增加,而是色彩偏移和视觉感知引起的“心理亮度”。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HDR常用的色彩编码都是YUV 10bit而不是RGB 10bit。RGB并行压缩困难,HDR的高亮度范围和高色彩精度直接用 RGB 直接压缩带宽很大极难处理。
YUV 有利于感知编码,人眼更敏感亮度,Y通道高精度,色度可以稍微压缩来减少码率但还是保持良好的视觉质量。
但是色彩空间映射,HDR显示前,YUV基本还是会通过矩阵转换到显示设备RGB的伽马和对应色域。
所以这俩打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难舍难分,谁都离不开谁。
至于你说的α3亮度缩限了,我怀疑是不是日本小朋友因为玩了α2近视所以找4p投诉去了。这现象我倒是没留意过,有点意思。

精华
0
帖子
9713
威望
0 点
积分
9912 点
种子
598 点
注册时间
2010-5-7
最后登录
2025-10-6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21:00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补一点,GBSC没有发现扩大画面的机能,如果用显示器玩PSP接色差挺难受的,缩在中间一小块

别的我先看看各位长文学习学习

精华
0
帖子
361
威望
0 点
积分
361 点
种子
23 点
注册时间
2023-12-9
最后登录
2025-10-6
发表于 2025-9-27 09:14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dragonzet 发表于 2025-9-26 21:00
我再补一点,GBSC没有发现扩大画面的机能,如果用显示器玩PSP接色差挺难受的,缩在中间一小块

别的我先看 ...

你买的什么破烂 GBSC啊?

完全可以随意调大小啊

精华
0
帖子
2841
威望
0 点
积分
3092 点
种子
860 点
注册时间
2022-4-14
最后登录
2025-10-6
发表于 2025-9-27 11:41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acehayato 发表于 2025-09-26 19:46
本帖最后由 acehayato 于 2025-9-26 19:52 编辑



RGB每个通道直接表示红、绿、蓝,没有独立的亮度通道,而且RGB输出经过内伽马可能会有校正和饱和度调整。
色差亮度是Y通道决定的,电视对Y通道的处理更线性,视觉上是要亮一些。尤其在CRT隔行这种高亮会更闪。
而且CRT本身应该是没有直接显示YUV的能力,最终仍是电子束打到荧光屏YUV再映射成RGB。
CRT本身对亮度就敏感,Y通道直接控制电子束强度UV影响颜色偏移,但不会明显降低亮度。
YUV比起RGB实际是相对偏暖的一种色调,人眼对暖色更敏感。所以YUV经过CRT矩阵转换后,视觉上会觉得比直接输入RGB更亮些。
我用采集卡采集RGB和Y410(YUV 444)也观察过色调变化,是这个感觉。RGB 采集的画面比较中性、原始,黑的很黑白的很白。
YUV采集出的画面,视觉上偏暖、导致有些场面会觉得亮度感有增强。但其实本质可能不是亮度增加,而是色彩偏移和视觉感知引起的“心理亮度”。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HDR常用的色彩编码都是YUV 10bit而不是RGB 10bit。RGB并行压缩困难,HDR的高亮度范围和高色彩精度直接用 RGB 直接压缩带宽很大极难处理。
YUV 有利于感知编码,人眼更敏感亮度,Y通道高精度,色度可以稍微压缩来减少码率但还是保持良好的视觉质量。
但是色彩空间映射,HDR显示前,YUV基本还是会通过矩阵转换到显示设备RGB的伽马和对应色域。
所以这俩打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难舍难分,谁都离不开谁。
至于你说的α3亮度缩限了,我怀疑是不是日本小朋友因为玩了α2近视所以找4p投诉去了。这现象我倒是没留意过,有点意思。


每个通道有个范围
你是知道的吧
比如0-255
~~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精华
0
帖子
9713
威望
0 点
积分
9912 点
种子
598 点
注册时间
2010-5-7
最后登录
2025-10-6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14:27  ·  浙江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UJUN789 发表于 2025-9-27 09:14
你买的什么破烂 GBSC啊?

完全可以随意调大小啊

只能微调 不能一步到位放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0-6 18:44 , Processed in 0.23284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