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ainyu2005

[求助] 路由这样算是快寄了么?

[复制链接]

挂版VIP

目若朗星

精华
1
帖子
36765
威望
21 点
积分
37897 点
种子
769 点
注册时间
2005-8-11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5:31  ·  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jainyu2005 发表于 2025-8-30 14:14
我不懂,但是一年以前吧,比较频繁,1周?半个月?大概半夜网络断个1分钟重连上。后来我重置了路由,基本 ...

那还是换吧,或许联网的设备多了,特别是还有24小时工作的监控什么的,负载变大了。

路由器你可以视作微型电脑,也有CPU和内存,老款的性能差内存小,负载一大就容易出问题。

WiFi7即IEEE 802.11be标准的路由器虽然在信号覆盖范围方面没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新的6G频段提供了320MHz的信道带宽,相对5G的提高了一倍,前提是你联网的设备要支持。

不支持也不要紧,所谓买新不买旧,设备即便连接的依然是2.4G和5G频段的WiFi,信号格数和传输速度方面WiFi7还是更有优势的。

挂版VIP

目若朗星

精华
1
帖子
36765
威望
21 点
积分
37897 点
种子
769 点
注册时间
2005-8-11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5:38  ·  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shmcjch 发表于 2025-8-30 15:25
还在用多年前买的老款华硕八爪鱼,不用除了NS2用的wifi,也没啥别的无线需求,一直也没升级的想法 ...

型号RT-AC5300?敝人的这一款也是还在服役中,确实够用了,路由器上插着优盘,系统内置的FTP和SMB功能拿来看片也绰绰有余,缺点是SMB是1.0版本。

---------------------------------------------------------------------------------------------------

SMB 1.0(Server Message Block 1.0)是一种用于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的网络协议,广泛应用于早期的Windows系统和一些其他操作系统。然而,它存在多个显著的缺点,尤其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中:

1. 安全性弱

缺乏加密:SMB 1.0传输的数据未加密,容易被拦截和窃听,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弱身份验证:使用较旧的身份验证机制(如LANMAN或NTLM),易受密码破解攻击。
漏洞多:SMB 1.0存在多个已知的漏洞,如WannaCry勒索软件利用的EternalBlue漏洞,导致其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2. 性能低下

相比后来的SMB版本(如SMB 2.0和3.0),SMB 1.0效率较低,尤其是在高延迟或低带宽网络环境中,传输速度慢。
不支持现代功能,如多通道传输或持久句柄,限制了性能优化。

3. 功能有限

不支持符号链接、文件压缩或加密等现代文件系统功能。
不支持大规模并发访问或大型文件传输的优化。

4. 兼容性问题

SMB 1.0是较旧的协议,许多现代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11、最新Linux发行版)已默认禁用或移除对SMB 1.0的支持,导致与新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5. 维护性差

微软已停止对SMB 1.0的维护和支持,推荐使用SMB 2.0或3.0。继续使用SMB 1.0可能导致无法修复的安全问题。

精华
0
帖子
11676
威望
0 点
积分
12036 点
种子
255 点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5:39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是温度高了不稳定,有的是不重启不稳定。
经常断连了确实不行

征服者

小事烧纸,大事招魂

精华
0
帖子
5018
威望
0 点
积分
5545 点
种子
166 点
注册时间
2009-10-18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5:52  ·  江苏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eg狂 发表于 2025-8-30 15:38
型号RT-AC5300?敝人的这一款也是还在服役中,确实够用了,路由器上插着优盘,系统内置的FTP和SMB功能拿 ...

     就是这款,后来好像出了升级款GT开头,貌似内存翻倍了,其它没注意。曾经本地推2000M宽带的时候去关心过新路由,发现大堆万兆路由的wan口还是千M的,万兆了个寂寞。
     而且经过那么多次带宽升级的洗礼,已经接受锅内这个大型局域网的现实了,唯一能拉满带宽的场景只有steam下载游戏的时候,下行带宽提升已经没啥意义了,玩游戏还是得加速器。

精华
0
帖子
1425
威望
0 点
积分
1433 点
种子
259 点
注册时间
2013-7-7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6:0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过热导致的掉线那差不多就该换了

挂版VIP

目若朗星

精华
1
帖子
36765
威望
21 点
积分
37897 点
种子
769 点
注册时间
2005-8-11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6:11  ·  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shmcjch 发表于 2025-8-30 15:52
就是这款,后来好像出了升级款GT开头,貌似内存翻倍了,其它没注意。曾经本地推2000M宽带的时候去关 ...

GT-AC5300那款主打游戏优化降低游戏延迟的,RAM提升了一倍,达到“惊人“的1GB(当年而言)

至于宽带升级,现在很多都是忽悠用户,把公网IP收回,加入到运营商的大局域网中去,导致访问某些页面速度反而会变慢。

------------------------------------------------------------------------------------------

你的观点提到了一些关于宽带升级和公网IP的常见争议。确实,在一些地区和运营商的宽带升级过程中,存在将用户从公网IP转换为内网IP(即加入到运营商的大局域网,如CGNAT)的情况。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有其原因,但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不满。以下是简要分析:

为什么运营商回收公网IP?

IPv4地址短缺:全球IPv4地址资源有限,运营商为了节约公网IP,倾向于使用CGNAT(Carrier-Grade NAT)技术,将多个用户放在一个内网中,共享少量公网IP。
成本控制:分配公网IP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而CGNAT可以降低资源消耗。
管理需求:大局域网便于运营商集中管理网络流量,实施监控或限制某些服务。

对用户的影响:

端口映射受限:内网IP用户无法直接进行端口映射,影响如远程访问、搭建服务器等功能。
网络性能:CGNAT可能导致额外的延迟或连接问题,特别是在P2P应用或在线游戏中。
隐私与控制:用户可能感觉对网络的控制权减少,因为公网IP的独立性更强。

是否“忽悠”?

部分运营商在宽带升级宣传中可能不会明确告知用户公网IP被替换为内网IP,或者对普通用户来说,技术细节不够透明,容易让人感觉被“忽悠”。
但从技术角度看,CGNAT是应对IPv4短缺的一种折中方案,同时推动IPv6的普及(IPv6能提供充足的公网IP,但普及速度较慢)。

应对方法:

咨询运营商:升级前明确询问是否提供公网IP,或者是否支持IPv6。
申请公网IP:部分运营商允许用户额外付费获取公网IP。
使用VP N或代理:在某些场景下,VP N可以绕过内网限制,但可能增加延迟。
关注IPv6:如果你的设备和网络环境支持IPv6,可以优先启用。

圣骑士

《笑傲江湖》

精华
0
帖子
4781
威望
0 点
积分
4809 点
种子
375 点
注册时间
2004-2-4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16:39  ·  北京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网络呢 我是移动 歌华这两种网 我也是有时候网络不好 但我肯定不是路由器问题 应该网络运营商局部问题 因为我路由器一个是天天关 一个是一个月关一次 我听别人说联通用的很好 没出过一次问题 不知道真假 这么牛吗,,

精华
0
帖子
5425
威望
0 点
积分
5656 点
种子
612 点
注册时间
2009-1-25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0 20:41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明确告诉你

精华
0
帖子
23553
威望
0 点
积分
24266 点
种子
1225 点
注册时间
2009-1-14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8-31 12:39  ·  吉林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全屋光纤了 我的两个华硕路由器闲置了 好可惜啊

精华
0
帖子
504
威望
0 点
积分
513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15-7-30
最后登录
2025-9-7
发表于 2025-9-1 07:28  ·  未知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通的问了维护员,他们说定期断网是常规操作,现在买了遥控插座,断网就遥控重启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9-7 23:52 , Processed in 0.245740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