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帖子
- 11311
- 威望
- 0 点
- 积分
- 11670 点
- 种子
- 236 点
- 注册时间
- 2005-12-2
- 最后登录
- 2024-12-22
|
献给我们等待ICO Team新作的那些日日夜夜
1. 当魔女的造型定下来的时候,上田文人才确定Yorda的发型是短发
2. 《旺达与巨像》的团队为了制作正确的马的动态而去骑马
3. 上田文人为了研究《旺达与巨像》中的地形,特地参观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4. 一开始《ICO》是PSone上的游戏,因为那时候PS2没啥好游戏
5. 《ICO》最初的概念来自一个日本电视广告片:一个女士拉着一个小孩的手在森林里漫步
6. Yorda本来是有角的
7. Yorda说的火星语本来在她手臂也有
8. 《ICO》的故事本来是这样设定的:Yorda是被囚禁的公主,《ICO》则是城堡中打杂的奴隶,他发现了笼子里的公主并且帮助她逃脱
9. 《ICO》的最初发布动画的背景音乐是保罗西蒙和加丰科尔的《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本人超级喜欢的歌曲)
10. 《斯卡布罗集市》也是《ICO》主题曲《You Were There》创作者的灵感来源The song also became the inspiration for 《ICO》's theme song, "You Were There";
11. 《You Were There》的演唱者是个男孩, Steven Geraghty
12. 游戏制作团队成员一度很困惑,因为他们要要制作Yorda那些奇怪的动作(四处闲逛,追小鸟玩),而这些对游戏没有任何影响
13. 上田文人坚持要制作那些Yorda的“多余动作”,理由是“女孩子打动我们,都是一些细小的习惯”
14. 很多事先设计好的Yorda的“多余动作”因为时间紧张而被删掉了
15. 上田文人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城堡,《ICO》中的城堡制作是基于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10世纪意大利建筑师和画家)的作品
16. 玉米地附件坠毁的飞行器,日本乡村的景色等等这类东西是《ICO》城堡的最初构想
17. 团队有意回避了一些PS2的画面技术,让《ICO》显得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18. 《ICO》还没有在欧洲发布的时候,上田文人就开始制作《旺达与巨像》了
19. 《旺达与巨像》一开始的名字是《NICO》,因为在日语里“2”的发音就是“Ni”
20. “ICO”的发音在日语里很接近“咱们走”
21. 在故事大纲还没有出稿时,待选的游戏名字是“龙之心”和“龙之息止”
22. 上田文人亲口说过《ICO》的结局是Ico的梦,在梦里他和Yorda再次相会,西瓜结局不过是他的另一个梦(啊!!!!!这个天杀的文人)
23. 上田文人解释说《旺达与巨像》的结局暗示了旺达是牛角小孩的祖先
24. 《ICO》头上有角一开始是为了便于在远距离就可以区分各个角色
25. 《旺达与巨像》的日本版名字是“ワンダと巨像,发音是Wanda to Kyozo”。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主人公的名字,而是因为游戏内容:wander to Kyozo,“和巨像周旋”
26. 在《ICO》的双打模式中Yorda能携带炸弹,而且还不会被炸伤
27. 在《ICO》的双打模式中Yorda还可以游泳,但是要鼓励她哦。办法是拿着炸弹跳进水里
28. 有趣的是,当2006游戏开发者选择奖把“最佳年度游戏”颁给《旺达与巨像》时,上田文人居然因为害羞而没有说得奖感言。
29. Yorda十六岁,Ico十二岁
30. 以911事件为背景的美国影片《从心开始》(Reign Over Me)***现了电影主角在房间里玩《旺达与巨像》的镜头。之所以选项这个游戏,剧本作家给出的解释是:“游戏的主人公巨巨像上不停地跌下,攀爬,反反复复,就像人们处理911事件一样。”
31. 上田文人打算做游戏是因为他觉得“通过创作作品去接触其他人”这种状态非常好。在进做游戏业之前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32. 在《ICO》中的制作中,上田文人一共担任了林林总总11个不同的职务
33. 《ICO》的标志和游戏中的铁盒子的贴图都出自上田文人之手
34. 上田文人在3个月内学会了Lightwave 3D这个软件,并且用它制作了《ICO》的第一个演示片
35. 《旺达与巨像》项目的招聘广告刊登一周后,上田文人收到了超过500封应聘信
36. 海道贤仁认为一个游戏制作团队其实10个人就够了
37. 据说团队里只有1个人让上田文人满意,那就是海道贤仁
38. 《旺达与巨像》里所有的过场动画都用到了手绘
39. 在游戏放出的试玩Demo中,在神秘园中能看到无头女,那是团队中某个人故弄玄虚地把Momo的早期3D模型放到了进去,而之所以能到达神秘园,本来是因为跳跃设计的一个bug
40. 《旺达与巨像》设计了超过24个巨像,有些被删除是因为制作时间不足,或者是因为设计上有缺陷
41. 在日文版“PlayStation the Best”版本的《旺达与巨像》中,在结局动画中增加了一只松鼠
42. 《旺达与巨像》的原声DC中有几首曲子其实在游戏中并没有出现
43. 《旺达与巨像》中的那个桥是游戏史上最大规模的桥,它穿越了整个游戏一半的地图
44. 在《ICO》中, 装着有角小孩的棺材都有细小的缝隙,这些缝隙是用来给孩子在棺材里对视的(棺材是面对面摆放在大厅的两面对面的墙上)
45. Ico的语言其实是扭曲了的日语,这是为了让日本玩家感到亲切
46. Yorda咒语一般的文字是用象形文字写出的古日语罗马发音
47. 《旺达与巨像》中的语言和《ICO》类似,但加入了罗马尼亚语与拉丁方言使得发音听起来更加古老
48. 旺达在最后变成了影子,但是只要没被吸入转生池,他还可以用口哨呼唤爱马Agro
49. 旺达转生之后变成了婴儿,其实还是可以控制的,利用摇杆和按键可以让他扭动,哭闹
50. 上田文人递交给Sony的求职信中包括一张猫的画。这张画画的是一个画廊中,大家正在看一张画,画面上是一只肮脏的猫准备把一个似乎是空笼子的东西一脚踢出去。这其实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项目设想“***Kitt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