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84|回复: 16

ACE COMBAT中我方可用的稀有飞机介绍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399
威望
0 点
积分
43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4-5-5
最后登录
2022-7-26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4:02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要是王牌5的,現役的常用飛機就不介紹了,图片我就借用斑竹的贴子了



F-20

诺斯罗普公司推出的F-20战机,其实是F-5E性能提升型,外表看来F-20与F-5E相当类似,但事实上飞机的机头、进气道口及发动机,都做了完全不同的设计,以F-5E战机其基本轻巧的构型,配合F404涡轮扇发动机强大的推力,使得F-20的最大速度很容易即达到2马赫。除此之外,诺斯罗普公司很有野心,想以F-20替代已交至国际上使用两千多架F-5E的市场,因此大量投资了全套的雷达、射控及航电系统,因此F-20战机乎是一架全新的战机,这也是为何最后会将F-5G的型号以F-20虎鲨式(TigerShark)的名称取代了。然而F-20战机的诞生并不顺利,自1982年8月30日试飞以来,F-20前后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3架原型机折损了两架。最终由于事故和性能太出众而影响到F-16的市场被美国政府Cancel了。


X-29

X-29A 是 X 系列试验飞行器中十分重要的一员,用于试验前掠翼技术以及为达到下一代战斗机所要求的高机动性、轻重量、低成本、高效率而应用的其它先进技术。X-29A 机长 16.44 米,机高 4.36 米,翼展 8.29 米,采用全动式鸭翼、前掠机翼、后机身边条布局,机翼内半翼后掠,外半翼前掠,两半翼交汇处的不利气流由鸭翼产生的脱体涡卷走,使机翼有较好的升力特性。X-29A 的机翼采用铝合金和钛金属结构,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蒙皮。X-29A 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极大的减小由前后其余两台可以及时接替其工作。X-29A 安装有一台通用电气的 F404-GE-400 涡扇喷气发动机,其最大推力为 7,260 千克。前掠翼技术早在二战开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发展。上个世纪 70 年代,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前掠翼在飞行器上的应用有了技术基础。1977 年,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空军飞行动力学实验室(现莱特实验室)开始联合研制一种前掠翼试验机,并将其命名为 X-29A。由复合材料制成的 X-29A 前掠翼能够在飞行中克服扭曲变形,其强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81 年,格鲁门飞机公司被选中建造两架 X-29A。第一架 X-29A 于 1984 年 12 月 14 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首飞成功,这是 X 系列试验飞行器计划停滞近十年后的首次飞行,标志着美国重新开始了向航空科研领域最高峰的攀登历程。格鲁门公司对 X-29A 进行了 4 次试验飞行后,于 1985 年 4 月将其转交给 NASA 完成余下的试飞工作。最初的飞行试验项目包括:使用先进的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在 35% 的负静稳定裕度情况下进行放宽静稳定度飞行,试飞验证前掠翼在跨音速时的优越特性。试飞结果表明,X-29A 在 M0.9/9,100 米的设计点飞行情况相当好.在随后一系列试验飞行中,X-29A 表现出了极佳的大迎角飞行能力。在 45 度的迎角飞行中,X-29A 具有优异的控制响应。即使到了 67 度的极限,X-29A 的表现同样不错,并且具有很好的滚转操纵性。要知道这是不借助任何附加翼面和推力矢量技术而实现的,所以 X-29A 这些飞行试验的意义非比寻常。1992 年,X-29A 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涡流控制(VFC)试验,同样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


F-16XL

XL型是96年由F-16改装而成的一种试验机,由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试验工作,主要用于试验先进的无尾折线大三角翼形在超音速飞行下的特性。从 1975 年开始,通用动力和 NASA 兰利中心共同对 149 种不同布局进行了长达 3,600 小时的风洞试验、经反复筛选后选中了用无尾三角箭形机翼的布局。试验表明,这种机翼的布局最好地保持了 F-16 原有的亚音速性能,提供了进一步改进超音速和低速大迎角性能的余地,并更好地兼顾了总体性能,增加了机内油箱的容积,机翼下提供了更多的外挂点。箭形机翼布局既有较好的持续机动能力,又有突出的大速度升阻比和巡航效益。在此基础上公司又针对增强对地攻击任务进行了细化设计、通过精细的弯扭和后缘反弯度度设计改善亚音速升阻比和横侧航向稳定性。由于通用动力预计该方案的增益将十分可观,于是向空军提出改装先进技术验证机,即 F-16XL 计划。在该计划中,通用动力自行投资了 0.49 亿美元用于对机体进行改装设计和改装工作,其飞行计划由美国空军资助。1983 年 3 月,公司从空军租借了两架 F-16A 开始进行改装。其中一架(75-0749)装为装一台 F100-PW200 发动机的单座型 F-16XL-1,另一架(75-0747)则是装一台 F110-GE-100 发动机的双座型 F-16XL-2。结构上的主要更动包括:将基本型的机身在主起落架前后分别加长了 76 和 66 厘米,去掉平尾、用一个面积为 61 平方米的石墨-聚酰胺复合材料蒙皮和铝支撑结构的变弯曲箭形机翼代替原常规机翼,并取消了后机身腹鳍。垂尾根部安装了 F-16 出口型才有的减速伞,另外还加强了起落架,使承载能力从 16 吨提高到 22 吨,加强了方向舵、使其铰链力矩承载能力提高了 50%。全机总重从 13 吨增加至 22 吨,机内燃油增加了约 2.5 吨。F-16XL 的主飞行控制系统仍沿用了 F-16A 的全模拟电传操纵系统。但针对操纵翼面的变动作了相应修改,例如俯仰操纵由两侧机翼后缘的襟副翼和副翼偏转实现,XL 上也装有与 F-16A/B 类似的迎角限制器,但迎角限制范围在低速时扩展至 29 度,在 M>0.9 时为 26度。飞机的滚转由副翼和襟副翼非对称偏转控制,偏航操纵由方向舵实现,并用副翼偏转进行滚转协调。F-16XL 还用外侧前缘襟翼和减速板作辅助飞行操纵。和 F-16A/B 一样,XL 的飞控系统在严重失速下可手动俯仰超控、并增装了自动俯仰超控系统专用于飞行试验。它可向飞控计算机输入一个俯仰摇摆指令以打破深度失速条件.两架 F-16XL 验证机累计飞行时间超过 800 小时,试飞结果证明相当成功,尽管它在双重任务战斗机的招标中输给了 F-15E,但设计和飞行所得的许多结果对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长期被保密。1985 年试飞结束后,两架飞机被封存。1989 年,F-16XL-1 重新启封被用于 NASA 超音速流场和声爆研究,1996 年 4 月结束。F-16XL-2 于 1992 年启封用于 NASA 超音速层流控制研究。


YA-10B

YA-10B 是费尔柴尔德公司自筹资金在 YA-10A 基础上研制的夜间/全天候(Night/Adverse Weather)型号,也叫N/AW A-10。加装了第二个飞行员座位,垂尾也相应加大。YA-10B 装备了 LN-39 惯性导航系统和 AN/APN-194 雷达高度表。但是座舱“浴盆”钛装甲并没有延伸到后座,因此作战时后座的武器操作官就要大叫“阿门”了。YA-10B 为了能执行夜间/全天候任务而挂载了红外/雷达传感器吊舱,可以向飞行员提供夜视图象。吊舱挂载在机腹中心线挂架上。在生产型中将移到主起落架的导流罩中。费尔柴尔德公司把 YA-10B 作为具有全部作战功能的教练机来推销,后来又说成是空中压制飞机,但是美国空军对它根本就不感兴趣。最后, YA-10B 作为海上攻击机向海外市场推销,也未获成功。


F-15S/MTD(ACTIVE)

F-15 ACTIVE是NASA用于超高机动性研究的实验机,原型机体是以前用来做STOL(短距起降先进技术验证机)性研究的F-15S/MTD。ACTIVE虽然有“活跃”之类的意思,但其实是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Vehicles简写。ACTIVE的前身是1971制造的F-15S/MTD(TF-15A),是在F-15B的机体上作的改良,主翼前面加上了利用F/A-18水平尾翼改造来的副翼,并把发动机的喷口改成了2维矢量喷口,利用改变推力的上下方向变化使起降距离大幅降低。这项技术最后为1988年设计F-22提供了大量前期验证数据。1993年F-15S/MTD的机体从空军移交到NASA进行研究,F-15 ACTIVE研究工作正式启动。经过改装,喷口采用了与Su-37同样的全方位矢量喷口,用以追求最高的机动性能。与2维矢量喷口只能纵向变换角度相比,这个全方位矢量喷口可以朝任何方向做20度的偏转。另外机体还对进气口进行了改造,装上了利用计算机对在不同速度条件下自动调节最佳进气量的系统。推力偏向测试于1996年3月在加利福尼亚的NASA Dryden飞行研究中心进行,9月达到2马赫的记录。F-15 S/MTD~F-15 ACTIVE不单单只对STOL性和机动性进行研究。还对F-15E使用的新型火器管制系统进行了实用测试。为美国的先进航空领域提控了大量测试数据。



Su-37

苏-37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35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型多用途战斗机,实际上也是苏-27战斗机的最新改型,是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器的超机动战斗机,于1996年四月进行了处女航。苏-37采用三翼面布局,即机体前部有一对前翼,放宽了静安定度,提高了操作性和灵活性。苏-37装有大推力AL-37FV加力式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在液压系统控制下,尾喷口可以在俯仰方向上变化正负15度,矢量推进器和飞行控制系统完美结合,不需要驾驶员操控。苏-37装有NO-11M多功能无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400千米,对地探测距离200千米,同时跟踪15个目标, 并能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了NO-12后视雷达及后射导弹系统,使驾驶员能向在苏-37后方的目标开火。正由于苏-37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和推力矢量变化能力,因此它不仅能象苏-27和苏-35战斗机那样做"眼镜蛇"和"尾冲"等机动动作,还能稳定自如地做"眼镜蛇"加倒转和"空翻斤斗"动作. 苏-37采用的推力矢量技术,使它在空战中具有极高的敏捷性,能在空战中迅速变换自己的位置和飞行方向,使机头快速指向,能在空中任一位置向敌机发动攻击.很多消息称:在双垂尾外侧涂有 711 编号的那架苏-37,是唯一的一架苏-37。实际上,至今我们也只看到那么一架苏-37。


YF-23

YF-23是由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为首的工业集团设计的,是美国ATF(先进技术战斗机)计划的第一架原型机。80年代初,美国针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提出招标,要求未来的新一代战斗机,航程要比F-15远,能以超音速高空巡航,具有隐身能力,机动性好,易于维护,这就是所谓的ATF-美国21世纪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的研制分两步走,先研制两种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然后决定谁将成为真正的先进战术战斗机。两种原型机分别定名为YF-22A和YF-23A。前者由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动力公司为首的工业集团研制,后者由以诺斯罗普和麦道公司为首的工业集团设计。诺斯罗普和麦道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于1990年6月23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推出了YF-23A,并于8月底进行了首次试飞。YF-23A初看有些象已退役的SR-71侦察机,但实际外形是非常复杂的。YF-23A采用了B-2飞机的隐身原理,切尖的三角翼面积很大,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侧机翼的前缘和另一侧机翼后缘(包括尾翼在内)相平行,尾翼平面形状与B-2一样呈锯齿状;两台F119发动机埋藏在机身后部两个贝壳状的鼓包内,进气道为S形,有效的屏蔽了发动机压气机的迎面雷达波发射,可调的槽形为喷口使红外辐射降至最低;YF-23A采用了相距很远的蝶形尾翼,它既是升降舵,又是方向舵,外倾角40度左右,蝶形垂尾有利于隐身(如同F-117隐形战斗机),而且在大迎角机动飞行时可避开机翼尾流的影响始终保持良好的操纵性;采用内藏式武器悬挂系统,机身下表面平坦,有利于隐身和减阻。驾驶舱盖采用低阻的气泡形设计,座舱位置较高,而且很靠前,因此飞行员的视野非常好。然而YF-23过多地强调了飞机的隐身性能,而对机动性能关注不够,再加上新技术应用太多,提高了研制的费用和风险,结果在与YF-22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虽然YF-23停止了发展,但是它独特的设计思想和优美的外形仍然不失名机风范。


FB-22

FB-22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出的F-22轰炸机化的设计方案。FB-22在原有F/A-22的机身基础上采用了更大的三角后掠翼设计。每一个机翼上的外挂武器舱都可以携带5000磅(2270千克)弹药以及一个巡航导弹吊架。FB-22的设计加长了前机身,机舱内采用双座设计。动力系统采用两台“猛禽”F119的改型发动机,使推力增加约10%。机翼武器舱和导弹架的设计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飞机的隐身性能,机身中心位置的主武器舱上增加了两扇凸起的舱门。由于采用了这种设计,主武器舱可以携带两枚2000(908千克)磅的炸弹和两枚空对空导弹。目前的“猛禽”主武器舱的设计只能携带两枚1000磅(454千克)的炸弹和导弹。虽然“猛禽”战斗机的体型更大且机型与F/A-22不同,但是该机85%的软件系统和零件设备都可以应用在FB-22上,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后勤支援费用。FB-22的作战半径可达2897千米,是F/A-22的3倍,可携载19522千克燃油。在隐身性方面,FB-22可在机舱内携带6810千克~9720千克武器,包括454千克、908千克和2270千克混合弹药,或者28~32枚小直径炸弹。通过使用外部吊架,所携带载荷可以增加至16200千克。预计该型机在2015年前后将加入美空军服役。然而,在设计方案公布之时,由于F/A-22“猛禽”多用途隐身战斗机被削减了产量,因而以“猛禽”为设计蓝本的B-22的前途也笼罩上了一层阴云。


Su-47&S-32

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发展的Su-47( 先前称 S-37 为 Berkut 或金雕) 战斗机,在1997年9月首飞。Su-47采用独特的前掠翼结构这种高度不稳定空气动力学外形。 Su-47在 2001年12月完成了验证机第一次试飞表演,在2002年5月,经过和米高扬设计局的MFI验证机激烈竞争,苏霍伊Sukhoi被选择为下一代俄国PAK FA战斗机计划主要的承包商。下一代战斗机(PAK FA)将会是Su-47的一个发展但是没有前掠翼。 Su-47非常高的机动能力原型的设计是基于航空电子学和空气动力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于Su-27 升级计划。一些系统和构成设计来自 Su-2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报告把这种全天侯超音速战斗机命名侧卫),已经被用于 Su-47,举例来说座舱盖的设计,起落装置,一些航空电子学和近- 垂直(near-vertical)的尾部。Su-47(S-37 Berkut)是苏霍伊设计局为测试下一代战斗机新的结构的一个努力成就,用于强调超强机动能力在近距离内格斗的情形。前掠翼结构显然是以TsAGI 会数年的研究为基础,引起研究原因大概在美国80年代早期已经建造他们的 Grumman X-29 A 前掠翼实验机之后。计划大概开始的时候前苏联仍然存在。在国家解体后,国家用发行债券资金筹备的方法是不存在的,苏霍伊采用自己的方法供给Su-47(S-37 Berkut)经费,来自"侧卫"战斗机系列产品出口获得的现金。本来,应该制造三架Su-47(S-37 Berkut)样机,但是仅仅只完成一架机身被用于承担最初的飞行测试。在苏霍伊主持下准备第一次飞行,而且在这之后滑行试验在1997年7月,为了在9月25日首次飞行起飞没有装备武器。由于很少的后继飞行, Su-47(S-37 Berkut)的修改测试被主要置于地面。在1998年春天飞行测试重新开始,
在1999年8月莫斯科国际的航空表演上第一公开露面之前, Su-47(S-37 Berkut)已经大约做 50次飞行。
   在Su-47(S-37 Berkut)处在研发阶段就有外界猜测,由于具有独特的超高性能,可能被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设计计划采用。这些猜测是基于Su-47(S-37 Berkut
)以土星公司(Lyulka) 有矢量推力控制喷嘴的AL-41 F引擎为特色和可变的旁路系数。一个适配的高性能新雷达和应用雷达- 吸收材料获得一些隐形特征。事实证明这
些猜测是正确的。虽然下一代战斗机(PAK FA)没有采用前掠翼结构方案,但在研究设计Su-47(S-37 Berkut)获得的成功技术和经验,可能给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提
供基础。
  S-32是Su-47研制之前的一架验证机。
  在苏霍伊设计局研制Su-47之前,茹科夫斯基空气流体力学研究所和西伯利亚航空科学研究所也作过前掠翼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前者在一架Mig-23飞机的基础上安装
前掠翼,进行过风洞和水洞试验;后者在一架Su-27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过使用前掠翼的结构研究。而苏霍伊设计局自己也曾搞过一种C-32方案,方案的成果就是S-32
这架迷之飞机。外界基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任何照片资料。据说该机已具有Su-47的基本雏形,与Su-47不同的是该机垂尾采用了向内倾斜的设计,而因为没有安装先进
计算机辅助动力控制,据传该机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异常差劲,最后有没有上天外界也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地是该机为Su-47的研制提供了大量的前期数据。



Mig-1.44

Mig-1.44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双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新型多用途战斗机MFI计划的第一台诗作机。1983年开始设计(设计代号1.42),1989年开始首架飞机组装(工程代号1.44),2000年2月29日首飞,目前只有1架技术验证机。该机采用三角翼、双垂尾的鸭式气动布局和可调S型进气道,机体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可降低红外特征的技术,机身表面和进气道内也采用了吸波涂层,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装有两台AL-41F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175千牛,推重比约为10,具有超机动行能。最大起飞重量35吨,最大速度2.6马赫,实用升限20000米,最大航程4500公里。装有NIP-N014多功能相阵火控雷达及后视雷达,可同时跟踪20多个目标,并同时对6个以上目标进行攻击,还可充当空中预警指挥机的角色,对其它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实施制导。机载武器有1门内置式30毫米机炮,机内武器舱可携带俄空军现役战机使用的所有武器和专门为该机研制的俄第五代远程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机上还保留了12个外部挂架,必要时也可携带少量武器。
   1997年9月25日S-37的首次飞行也加快了MFI的解密进程,“1.42”面临着S-37的有力竞争。S-37被视为MFI的一种廉价小型的替代机。对于第5代战斗机。俄空军尚
未表态采用哪种和采购多少架,但同时装备四种同代战斗机显然是不可能的。军事专家分析,俄空军在2010年前后才能装备新一代的战斗机,装备S- 37和LFI的可能性较大,而将MFI作为其技术验证机,将S- 37用于出口。米格设计局并不排除将该机上的成熟技术用于研制其它型号飞机的可能性。由于较高的研制成本和样机的昂贵价格,MFI未必能够发展到成批生产阶段。如果该机不能投入批量生产,在MFI上成功运用的所有技术与工艺成果都可运用到米格联合体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FI)上。
对于米高扬设计局来说,MFI并不是优先发展的项目,因为它尚未达到米格-29的能力。
  财政问题是制约MFI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该机能否顺利进行飞行试验及成批生产的关键。尽管,俄罗斯***不愿透露MFI的研制成本或售价,但估计应为7000万美元。与美国F-22高达1亿美元的造价相比,MFI的成本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造价低廉”。但是,7000万美元的造价对于俄罗斯来说仍然太高。当然,终自制止“1.42方案”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俄罗斯需要此种飞机。俄罗斯军方对MFI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称该型机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歼击机,超过美国的F-22和欧洲的EF-2000。据该机的总设计帅科尔茹耶夫称:“如果使用该飞机对抗英美对***的空袭,则可以将所发射的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90%的制导武器在其达到目标之前击落。”此外,该型机有可能成为俄外汇收入的潜在来源。俄罗斯不仅希望将其装备部队,成为其21世纪的重要武器装备,也计划将其出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武器出口是俄国防工业的主要支撑点,而航空装备的出口又占其中一半以上。.

征服者

52飞行大队赤色燕子中队

精华
0
帖子
6388
威望
1 点
积分
662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3-21
最后登录
2011-7-4
发表于 2005-7-8 15:47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详细,突然想起在ace中如能能够加入欧洲的美洲虎攻击机也不错,它的翼上发射架很有特色的……

征服者

看着屏幕打飞机

精华
14
帖子
5078
威望
12 点
积分
6994 点
种子
14 点
注册时间
2005-4-21
最后登录
2024-5-27
发表于 2005-7-8 16:06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详细的介绍。如果能再加入其他国家的稀有战机的介绍就好了——楼主这篇文章都是介绍美,俄的战机而已~~~

精华
0
帖子
399
威望
0 点
积分
43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4-5-5
最后登录
2022-7-26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6:19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說了是ACE裏可用的飛機。
不然就與這論壇關係不大了

征服者

52飞行大队赤色燕子中队

精华
0
帖子
6388
威望
1 点
积分
662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3-21
最后登录
2011-7-4
发表于 2005-7-8 17:18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RPWT于2005-07-08 16:19发表的:
我說了是ACE裏可用的飛機。
不然就與這論壇關係不大了
当作以后的皇牌的备选机型介绍好了……

精华
2
帖子
365
威望
1 点
积分
516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4-11-6
最后登录
2010-12-11
发表于 2005-7-8 18:55  ·  河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怒面男~~~,倒一个先.
我想看到F35的介绍啊,RP兄.
我回来了,花花,最近实在太忙了,很想念你们大家啊~~
签名很有趣, 后面该不会是"其实是针对'从不出家的和尚都成佛了'的事实表示不满而已"吧,呵呵
我先去看新贴了,真的该"恶补"一下了.

圣骑士

埃斯塔梅亲卫队队长

精华
7
帖子
3700
威望
6 点
积分
4520 点
种子
7 点
注册时间
2005-7-6
最后登录
2023-5-15
发表于 2005-7-8 19:26  ·  陕西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格1.44的图片找的不是太好啊!这架飞机很好看的!

骑士

PMC才是王道啊!!

精华
0
帖子
2056
威望
0 点
积分
2266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7-7
最后登录
2014-8-29
发表于 2005-7-9 08:27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SU37就想起黄色中队了~~~~~~~~~~~

骑士

PMC才是王道啊!!

精华
0
帖子
2056
威望
0 点
积分
2266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7-7
最后登录
2014-8-29
发表于 2005-7-9 08:29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F35其实就是F22的缩水版

版主

A9 Air Force 长机

精华
6
帖子
8731
威望
8 点
积分
9808 点
种子
17 点
注册时间
2004-11-14
最后登录
2024-12-10
发表于 2005-7-9 09:45  ·  内蒙古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最衷情与Mig-1.44了,
看到她那优异的性能真的令我激动不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22 18:09 , Processed in 0.20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