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sobe

[硬件周边] 战未来生化危机7评测农企翻身390x吊打1080,1070被470踩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1304
威望
0 点
积分
1276 点
种子
29 点
注册时间
2007-5-27
最后登录
2025-2-23
发表于 2017-1-28 22:41  ·  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be 发表于 2017-1-28 22:08
就算有12K的显示器 也没有12K的DP线 还得用转换线转4GPE的光端 太麻烦 而且n a两家的显卡还都不支持 只有 ...

扯远了呢,说回正事吧,主机配合个好电视可以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好电视的插侦功能随时让30fps玩出60侦的感觉,大尺寸远视角也能完美掩盖锯齿。高端显示器贵在对真实色彩的还原,这个作图重要而对游戏反倒不太重要。再说现在的电视随便120hz的屏幕,明显更适合各种非竞技游戏。

精华
0
帖子
2183
威望
0 点
积分
2240 点
种子
11 点
注册时间
2011-8-24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23:17  ·  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追伤者 发表于 2017-1-28 22:41
扯远了呢,说回正事吧,主机配合个好电视可以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好电视的插侦功能随时让30fps玩出60侦的 ...

显示器还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黑位响应频率 最差的5ms起 现在不到1ms都不好意思叫高端显示器
电视120hz的屏幕也仅仅是只动态响应频率达到8ms 黑位响应频率还在20甚至30ms  就连3DS都能到5ms 达到60fps黑白刷新率 而电视的黑白刷新率有30fps就撑破天了

RCG  SPG FPS TPS FTG ACT MUG RTG都对这个参数特别敏感

那么剩下的游戏类型还有啥?SLG?播片类RPG?AVG?GAL?PTG?

电视只能是各种妥协的产物 而且已经越来越少的厂家向大尺寸面板投入资金和研发力了

所以同样的钱砸PC和显示器上带来的效果远好于电视加主机

精华
0
帖子
1304
威望
0 点
积分
1276 点
种子
29 点
注册时间
2007-5-27
最后登录
2025-2-23
发表于 2017-1-28 23:33  ·  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追伤者 于 2017-1-28 23:34 编辑
sobe 发表于 2017-1-28 23:17
显示器还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黑位响应频率 最差的5ms起 现在不到1ms都不好意思叫高端显示器
电视120hz的屏幕 ...


那你还真是错了,真正的高端显示器要么静态作图用的,追求色彩极度真实,延迟都很大,不适合玩游戏,要么医用的灰阶显示器,灰阶显示强大但木有彩色支持,对延迟也没有任何要求。电竞用的显示器谈不上高端,你用tn屏延迟低但做不到艳丽,用ips va色彩艳丽也没可能做到极低延迟。显示器的黑位和背光系统也没法和好电视比的。
越来越多的厂家倾向大面板的支持,现在100寸的大电视不少了。

精华
0
帖子
2183
威望
0 点
积分
2240 点
种子
11 点
注册时间
2011-8-24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0:00  ·  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追伤者 发表于 2017-1-28 23:33
那你还真是错了,真正的高端显示器要么静态作图用的,追求色彩极度真实,延迟都很大,不适合玩游戏,要么 ...

那你是有很多年没关注面板这块了 或者 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事实上现在 DAP-MVA和IPS-a面板都是在维持自己色彩准确度以及广角的同时将黑位反应速率做到1ms 比TN的1ms反应速率还快
前者是三星牵头用的sony和松下的部分技术 后者是LG和JDI 日立三家合作
高端电竞显示器的背光方式早就开始都用泛平式多射入模式 或者4原摄入模式的背光技术 比起直下式或者侧入式的要好不少
因为显示器的背光亮度要求比电视机的低很多 所以即使同等技术上表现也要好很多

去年72-210线的中小尺寸面板每年占液晶产能34% 占1/3以上 虽然不及手机上用的210-300线 占65%那么多 但是25-30线的大尺寸面板才9.8% 连两位数都不到

从产线看 目前手机在用10.5代产线的居多 中小尺寸面板7代线居多 8.5代线也不少 专业显示器清一色的10代线
大尺寸面板去年才完全抛弃5代线全面进入6代线 除了LG sony的几个抗大旗的用8代线外 7代线几乎都没有 三星和LG顶级的纯LED面板号称在用业界唯一的11代线 不过根本没见过有量产的实物出来

随着8.5代线的普及和对4k屏幕的需求 今明两年 显示器就应该见不到7代了 到时候多余的产能才会拿去做大尺寸面板

这叫有很多大厂在关注?

精华
0
帖子
50864
威望
0 点
积分
55203 点
种子
3259 点
注册时间
2015-5-19
最后登录
2025-2-20
发表于 2017-1-29 00:01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跑题一下,楼主你的游戏开发完了吗?

精华
0
帖子
1304
威望
0 点
积分
1276 点
种子
29 点
注册时间
2007-5-27
最后登录
2025-2-23
发表于 2017-1-29 00:07  ·  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追伤者 于 2017-1-29 00:13 编辑
sobe 发表于 2017-1-29 00:00
那你是有很多年没关注面板这块了 或者 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事实上现在 DAP-MVA和IPS-a面板都是在 ...


几代线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液晶面板也是成本妥协的产物,不管你显示器还是电视,以前rgb三色背光面板才是最牛逼的,现在青一水白光led,就算用10代线面板有什么区别?现在大尺寸面板越来越多,这就是趋势,日企液晶生产线报抱团也是被国内和韩国厂商逼的,单干成本劣势太大,但你不能说厂商参与度减少了,厂商为了减少成本相护合作而已。说到光控,显示器怎么可能能和电视比,功率和分区差太多。

精华
0
帖子
2183
威望
0 点
积分
2240 点
种子
11 点
注册时间
2011-8-24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0:13  ·  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siamcopen 发表于 2017-1-29 00:01
我跑题一下,楼主你的游戏开发完了吗?

没有 因为非技术的原因延期了

精华
0
帖子
50864
威望
0 点
积分
55203 点
种子
3259 点
注册时间
2015-5-19
最后登录
2025-2-20
发表于 2017-1-29 00:17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sobe 发表于 2017-1-29 00:13
没有 因为非技术的原因延期了

突然想起来,所以问一声,正好新年祝一切顺利啊。

精华
0
帖子
1304
威望
0 点
积分
1276 点
种子
29 点
注册时间
2007-5-27
最后登录
2025-2-23
发表于 2017-1-29 00:28  ·  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追伤者 于 2017-1-29 00:35 编辑
sobe 发表于 2017-1-29 00:00
那你是有很多年没关注面板这块了 或者 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事实上现在 DAP-MVA和IPS-a面板都是在 ...


现在什么10代线的面板就是被以前的rgb三原色背光系统吊打的分,没什么可说的,成本决定素质。现在游戏都玩起hdr了,对显示亮度要求非常高,你自己都说显示器亮度低。

精华
0
帖子
2183
威望
0 点
积分
2240 点
种子
11 点
注册时间
2011-8-24
最后登录
202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0:32  ·  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追伤者 发表于 2017-1-29 00:07
几代线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液晶面板也是成本妥协的产物,不管你显示器还是电视,以前rgb三色背光面板 ...

越新的产线良品率越低 成本越大 但技术规格也越好 可能投入更新的技术 上新产线代表着一家公司对产品的重视程度

而且量变产生质变 比如同样是IPS-a 7代线就有背光不均匀的问题 8.5代线就没有 所以七代线生产的IPS-a 就让LG另起个名字叫 AH-IPS 便宜贱卖 同样的技术 8.5代线生产的IPS-a价格就高
而且上了10代线后 H-IPS的同位响应时间无法同步的问题也解决了 技术几乎没有改变 IPS-a就能达到1ms的黑白响应速率 而8.5代线要有5ms

现在10代线的良品率一直一半一半  10.5代线稍好 现在手机上的像素 色彩 响应速率 都是各种吊打其他显示设备有目共睹吧? 实际上显示原理技术基本没什么变化的 还在用2002年的H-IPS那套原理 只不过生产线将各种基础参数刷新到了15年前远达不到的水平

别的不说 电视机用的5代线要求容错是2% 10.5代线的容错是0.05%
60英寸 1080p的电视机2%也就坏3-4个像素
5寸 4K手机屏幕要是2% 那直接坏几百个像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2-24 15:10 , Processed in 0.20587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