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9|回复: 10

[闲聊] 大家觉得文艺作品是否要强行收束历史线?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3444
威望
0 点
积分
3686 点
种子
748 点
注册时间
2023-5-7
最后登录
2025-8-3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3:01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就是写了一半发现不行走HIGH了,就这个设定/战斗力下历史关键节点必然改变了,然后强行收束历史线,要多刻意有多刻意,各种降智人物或者梦结局。

如果是非历史关键节点还容易圆。但是历史重要节点,如果存在超强的武力存在,处理起来的逻辑就完全不一样了,会出现要么显得降智,要么出现彻底不同的走向。所以很多高武力文艺作品,都会避开关键历史节点,或者设置一个天命什么的。

我认为,文艺作品首先是一个自圆其说,除非一些大是大非的红线无所谓,要么一开始算好,要么顺着走别强行收束。古代小说也有这种改历史的结局。

好像对于三国违背历史IF结局,容忍度是最高的。

版主

生命在于祖安

精华
20
帖子
34531
威望
58 点
积分
39525 点
种子
3283 点
注册时间
2004-5-9
最后登录
2025-8-31
发表于 2025-3-14 13:11  ·  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ntercai 于 2025-3-14 13:13 编辑

身边统计学,越细节必要性越小,越是宏大叙事,世界线收束越是加分项,这样才能体现历史洪流感,要想突破束缚那就往小了写


往小了写的典型代表,比如陈凯歌的妖猫传,还有马亲王的长安十二时辰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1291
威望
0 点
积分
1336 点
种子
556 点
注册时间
2004-9-9
最后登录
2025-8-22
发表于 2025-3-14 13:23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可以,但要让读者从开始就意识到,这部作品是会收束的,还是会引向一条IF历史线。

只要读者心中有数,就没什么关系。怕只怕读者等着你如何收束呢,你直接架空;或者读者等着你改变历史上的遗憾呢,你直接收束。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精华
0
帖子
3444
威望
0 点
积分
3686 点
种子
748 点
注册时间
2023-5-7
最后登录
2025-8-3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3:27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huntercai 发表于 2025-3-14 13:11
身边统计学,越细节必要性越小,越是宏大叙事,世界线收束越是加分项,这样才能体现历史洪流感,要想突破束 ...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精华
0
帖子
3444
威望
0 点
积分
3686 点
种子
748 点
注册时间
2023-5-7
最后登录
2025-8-3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3:29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田柚 发表于 2025-3-14 13:23
都可以,但要让读者从开始就意识到,这部作品是会收束的,还是会引向一条IF历史线。

只要读者心中有数,就 ...

有的也是一开始想收束,但是写HIGH了收不住,结果烂尾。

精华
0
帖子
1870
威望
0 点
积分
2764 点
种子
675 点
注册时间
2013-10-16
最后登录
2025-8-28
发表于 2025-3-14 13:34  ·  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作品是否要“强行收束历史线”,本质上是关于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虚构边界的讨论。这一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但可以通过以下维度展开思考:

---

### **一、历史线的“收束”意味着什么?**
1. **狭义定义**  
   指文艺作品严格遵循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命运和因果逻辑,避免虚构改写(如《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演绎虽虚构细节,但保留历史框架)。  
2. **广义延伸**  
   也可指创作者通过作品对历史进行“规范性解释”,强行赋予历史某种必然性或目的性(如苏联文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

---

### **二、为何有人主张“收束历史线”?**
1. **历史教育功能**  
   观众可能通过文艺作品认知历史,过度虚构会模糊真实与想象的界限(例:争议颇多的《巴霍巴利王》对印度史诗的魔改)。  
2. **文化记忆保护**  
   对创伤性历史(如**大**)的随意改编可能触碰伦理底线(《无耻混蛋》的争议正在于此)。  
3. **意识形态需求**  
   权力话语常通过文艺作品固化历史解释权(如中国清宫剧对“康乾盛世”的美化倾向)。

---

### **三、为何反对“强行收束”?**
1. **艺术创作自由**  
   历史本身是多义、断裂的,文艺作品不是史书(如莎士比亚历史剧大量虚构人物动机)。  
2. **解构权威叙事**  
   通过改写历史线挑战单一解释(如《高堡奇人》虚构轴心国胜利,反思二战意义)。  
3. **人性探索优先**  
   当历史成为背景板,人物命运的真实性比事件真实性更重要(《末代皇帝》淡化**叙事,聚焦溥仪个人悲剧)。

---

### **四、平衡之道:在绳索上跳舞**
1. **区分作品类型**  
   - 纪录片式作品(如《至暗时刻》)需严格尊重史实;  
   - 寓言化创作(如《让子弹飞》)可自由重构历史符号。  
2. **建立“契约感”**  
   提前告知观众作品的虚实比例(如《长安十二时辰》片头注明“戏仿唐传奇”)。  
3.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避免为猎奇彻底消解历史逻辑(如抗日神剧“手撕鬼子”是对集体记忆的伤害)。

---

### **五、经典案例的启示**
1. **《权力的游戏》vs真实历史**  
   借玫瑰战争框架虚构维斯特洛大陆,既保留历史厚重感,又解放创作空间。  
2. **姜文《鬼子来了》**  
   以荒诞手法解构抗战叙事,却因未“收束”到主流历史线遭禁,凸显创作与规训的冲突。  
3. **波兰小说《被涂污的鸟》**  
   虚构二战东欧幸存者经历,因挑战“苦难叙事”的纯洁性引发巨大争议。

---

### **结语**
历史线的收束与否,本质是创作者与历史、权力、观众的三方博弈。强行收束可能窒息艺术生命力,彻底放任则会瓦解历史的公共意义。最高明的处理,或许是像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言:  
**“虚构的城市映照真实,而真实的城市早已住满虚构的灵魂。”**  
文艺作品中的历史,终究是当下对过去的凝视与重构,而非过去的复刻。
看看DeepSeek怎么说

精华
0
帖子
1763
威望
0 点
积分
1902 点
种子
327 点
注册时间
2011-9-15
最后登录
2025-8-31
发表于 2025-3-14 15:59  ·  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写的是不是真实历史,摊子铺太大了就很难收得住,就像《冰与火之歌》,第四、五卷埋这么多暗线,挖这么多坑,多半是要烂尾了。

精华
0
帖子
2376
威望
0 点
积分
2380 点
种子
736 点
注册时间
2018-6-3
最后登录
2025-8-31
发表于 2025-3-14 16:22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好多这样的,出了一台NB机体,然后被销毁或封存

精华
0
帖子
3444
威望
0 点
积分
3686 点
种子
748 点
注册时间
2023-5-7
最后登录
2025-8-3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01:38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duwei2011 发表于 2025-3-14 15:59
不管写的是不是真实历史,摊子铺太大了就很难收得住,就像《冰与火之歌》,第四、五卷埋这么多暗线,挖这么 ...


是的,作者自己都顶不住了,写一个变动要全面变化。
但是我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是可以正常进行但是会改变历史。

悟道者

PS5,Steam Deck,NS玩家

精华
0
帖子
45091
威望
0 点
积分
47389 点
种子
4075 点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5-8-31
发表于 2025-3-15 02:19  ·  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汀的无耻混蛋直接把希特勒射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8-31 10:04 , Processed in 0.220627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