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帖子
- 314
- 威望
- 0 点
- 积分
- 314 点
- 种子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05-7-8
- 最后登录
- 2012-5-30
|
相对于译制片,一部电影还是得看原版原音,才算真正完整的看过。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对原版和译制版做出比较。比较包括大陆电影,港台电影,以及外国电影。
首先就质量来比较,原版无疑是质量最高的。玩过电脑混音软件的人都知道,要想在一段声音中抹去一段音规,就要从一堆混合的波形中抽出那段波形。如果不是纯数字音轨,那么是不可能完美的单独抽出这段波形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加上另外的声音,就必须再加上一段新的波形。由于新的波形与旧的不一样,那么这段新的还会进一步对原声造成伤害。因此,最后出来的声音比起原声已经打了不少折扣。在一些环境音较弱的场景中影响尤其明显。因此,要感受真正原汁原味的电影,非原版不可。
其次,对于角色的把握上,配音更是无法比上原音。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通常在6个月以上,而翻译配音的周期一般是几个星期。且不说一个中之前重未接触过这影片的人何去正确把握片子里面的特定角色,就说这几个星期如何比得上人片中演员半年来对角色的琢磨?语气,语速,甚至语调。完全和角色走样也不是不可能的。周星驰的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周的国语配音是石斑鱼。尽管他为周星驰电影向内地的进军做出了贡献,但听过粤语版和国语版就知道,他对周星驰角色的把握完全失败。听过粤语原版,再听国语,就一个感觉--做作。石想真实还原周星驰的搞笑,但没能掌握周的风格。周自91年的<赌圣2决战上海滩>之后,风格趋向“冷笑话”,即主要以通俗风趣的坊间语言搞笑。尽管笑料不离王晶的“屎尿屁”三板斧,但周能更自然的将其与自身的痞子形像结合起来,这点和他的搭档吴孟达一比就高下立判。粤语是一种带刺的语言,初来广东的外地人总会觉得广东人在骂人,这是因为粤语那种天然的“俗”气质。周就很好的把这种语言风格应用到他的电影里去,因此看他的电影,粤语观众除了觉得搞笑,还会觉得“真抵死”!(就是真TMD混蛋)的意思。国语作为一国之语,风格明显就软很多,没有了粤语的那种“刺”性,自然在搞笑上没有周的粤语原版那种自然。石斑鱼在需要搞笑的时候,总要把声音转为高亢就是这个原因。而原版周星驰基本是低平的把那些市井语言说出来的。味道如何,对听得懂两个版本的人来说自然相差甚远。
再次,对于角色与对白的一致性上,翻译又是远不如原音。很难想象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开口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样对一个功夫好手说出“come if you want to die” 感到好笑。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翻译根本无能为力。还举周星驰为例。比如唐伯虎点秋香,别的不说,唐伯虎与师爷对诗那一段国语就已经无能为力了.”冚家铲泥齐种树,汝家池塘多交鱼,鱼肥果熟嫲撚饭,你老母兮亲下厨”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在想,翻成国语你们一定不知道对穿肠为什么吐血。还有片中大量的诗词,黑话,数白榄.....基本上国语就是不知所云的。还有鹿鼎记,就说皇上抓档那段吧,周星驰的原版语调就是面不改色,睁眼瞎诳的,其痞子气令人拍案叫绝。而石斑鱼却是把声音提高八度来说,这就纯粹是搞笑,剩下匪气,失去了韦小宝那种痞子气了。同样的,三国典韦号恶来,听到英文版的典韦喊出“I am the coming evil” ,我就只能彻底的无语。
总而言之,如果说电影是道大菜,那么译音版只能算是前菜。如果你只能吃前菜,固然也不错,但是真正的精华还在后头。只有看过原版原音,才算真正完整的看过。一部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