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64|回复: 99

细思恐极,以后日式大作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水……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607
威望
0 点
积分
630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2-6-11
最后登录
2015-12-2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35  ·  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Tecmo的DOA最后一战说起,一个宣传了好几个月,在新闻区刷屏好几个月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即使价格这么便宜,也有一种被坑的感觉……看看加了什么要素吧:编辑发型,编辑内衣……除此之外,加了两个新人,招式居然都是是糅合其他角色出招方式的路子,雷道就不说了,算是附和其本身的设定;但另一个原创角色,一个童颜超JURU的妹子打着布拉德王的醉拳+李建的呼哈也真是醉人 = = 再遥想之前的phase 4,不得不给小弟跪下了——难怪不希望PC玩家出MOD, 因为这官方就一直出着服装MOD啊,现在还出模型替换MOD啦……

之所以提这个作品,是因为DOA身上几乎就反应了日厂所有的通病:过度DLC+无限版本复刻(与欧美不同,日厂是把各种导演编辑版当新作卖)+过度卖肉。特别说明一下,几年前我都是这个系列+忍龙的粉丝。性感从DOA出生以来就是其标签,大家也都一直喜闻乐见,但现在已经过犹不及了。原因+区别在于,以前的DOA是一个有性感元素的格斗游戏(对于其格斗系统,我一直认为是3D格斗里面最有深度,最刺激的:节奏快,招招相扣,考验人的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和忍龙一样,需要让我全神贯注,所以十分偏好。)性感之于DOA,就好比***之于忍龙。硫酸脸时代,两作也都靠成人元素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引流成功后,你会分别被他们扎实的游戏性打动,现在呢?现在的DOA就是一个能格斗的卖肉游戏。忍龙?不提也罢……

说回题目的命题吧。让包括上面这个游戏在内的日式游戏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甚至上面褒扬的硫酸脸自己的新作也呵呵了)的原因,其实就是两个字:利润。现在,整个游戏业的利润方式是很不健康的。其实从进入上时代开始,开发成本已经高了很多,日厂的挣扎已经初步显现。在PS2时代,经常看到一个游戏卖上六位数,就能大赚;PS3、PS4时代,要回本,你的销量较之以前恐怕得要翻倍;更要命的是,现在游戏的开发周期也比以前要长上一倍左右。简言之,你用两倍的时间开发高清大作,卖上两倍的销量,最后的收益可能还不如从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商只能通过延伸游戏寿命的方式来强行增加一个产品的产奶量,具体的手法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DLC,复刻版。另一方面,厂商们一旦发现某个点子有市场,就会无限度的靠那个点圈钱,无视品牌消耗,过度的风险厌恶,并因此丧失了创新能力。这就是当survival成为第一要素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做的一些事。无可厚非,但实在是难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欧美厂商没这样呢?因为在PS3时代,欧美厂商很好的抓住了 “高清时代来临让电影化场景互动成为可能,突突突这个类型最有可能因此受益并成为最成熟最圈钱的游戏类型,那我们就一起突突突吧” 这个point,从COD4开始,动视、EA先后抓住这个契机,成功完成了过渡,巩固了自己不可动摇的王者地位,在高清年代靠着突突突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能活下来,能***,便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其他游戏类型的高清化尝试,于是他们又发现了“性能提升后,表现更真实更丰富的开放世界也成为可能,是升级突突突外其他游戏类型的路子”,于是,沙盘游戏成为突突突之后第二波产业升级浪潮,画面的提高让游戏世界变得好看、亲民,计算能力的提高让开放世界不再空洞,沙盘游戏迎来了从以前的小众走向大众玩家的机会,并就此一发不可收。以GTA4,AC为标致,R星(Take2)和育碧抓住了这次的契机,前者靠着GTA最新两作从普通一线厂商成长为能挑战动视EA统治地位的未来王者,后者也已经是现在业界稳稳的小四了。

可以看见,欧美大厂靠着突突突搭上高清化的顺风车超车日厂,后来者也靠着沙盘化成功分得一杯羹。突突突+沙盘,业界top5几乎就是靠着这两大组合拳,相继进入了高收入-高投入的良性循环。那么反观日厂呢?这个…………






以后有时间再聊 ! = = (其实这篇以吐槽为主,没什么干货,吐槽欲基本上早就满足了,为了完整,已经多写好多,so……)

审判者

1234

精华
0
帖子
14054
威望
0 点
积分
15106 点
种子
118 点
注册时间
2006-9-3
最后登录
2025-8-31
发表于 2015-2-15 11:43  ·  日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文章的最后一段,就好像日厂要是不把游戏都做成沙盘+突突突就死路一条似的。怎么做游戏是人家厂商的事,玩家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而玩家唯一能做到的只是买与不买,玩与不玩而已。楼主有想这些事的时间,不如去多玩会游戏来得实在。

精华
0
帖子
148
威望
0 点
积分
151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3-8-1
最后登录
2019-12-27
发表于 2015-2-15 11:44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现在日厂这个尿性就是这么吊,SE发现的新增长点都在手游

也就是任地狱固执得守住最后的阵地    SCE第一方大部分都是欧美工作室了,风格也都是欧美,不能算日式了

弑神者

Akira905 Studio

精华
32
帖子
119016
威望
38 点
积分
130314 点
种子
2817 点
注册时间
2005-12-4
最后登录
2025-10-3
发表于 2015-2-15 11:49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钱的問題、和日系遊戯個人感覚無関

有钱买了再来評価、没买就脳补評価,現在的玩家真是、、、

DOA就能代表一個日系遊戯那面子也太大了。

这里推荐LZ想玩日系遊戯且耐玩的、请入WIIU

新聞区発DOA貼的大花猫、看签名就明白了

精华
0
帖子
480
威望
0 点
积分
487 点
种子
6 点
注册时间
2013-11-19
最后登录
2020-4-21
发表于 2015-2-15 11:50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mrjackying 发表于 2015-2-15 11:35
从Tecmo的DOA最后一战说起,一个宣传了好几个月,在新闻区刷屏好几个月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即使价格这么便 ...

楼主分析得很到位,涉及商业竞争产业发展趋势。

精华
0
帖子
403
威望
0 点
积分
423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4-12-16
最后登录
2016-12-10
发表于 2015-2-15 12:00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觉得用户的培养决定了市场的变化
ps3时代,wii扩展了很大的游戏用户群。
这些用户一开始是不玩游戏的,而当他们接触游戏多了,wii的游戏就满足不了他们,刺激不了他们了。
心流刺激效益,人想要获得持续的兴奋,需要一波又一波更强的刺激才能获得满足。
所以后来wii的很多用户转到ps3,xbox上,这时候fps游戏更适合他们(加上fps游戏本来在欧美就很有市场)
当游戏玩多了,就不满足被操控的线***,所以他们需要沙盒有更大的自由度。
当一个人玩久了后,肯定是没有意思的,所以他们需要ol模式。

我看法是,未来现在这种主机会消失,然后智能电视会代替主机,然后olgame会代替单击游戏,
这是产业的发展与玩家的发展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1062
威望
0 点
积分
1229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9-2-20
最后登录
2020-9-1
发表于 2015-2-15 12:03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市场跟国内几乎一个鸟样。大家都来做坑钱手游,不同的是国内用户多但付费率低,11区用户付费率高。还有就是大家对过往日式游戏的情怀了。

精华
0
帖子
810
威望
0 点
积分
842 点
种子
9 点
注册时间
2010-5-21
最后登录
2021-7-19
发表于 2015-2-15 12:04  ·  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rineck 于 2015-2-15 12:07 编辑

其实不太清楚初版的忍龙3到底如何 我玩了刀锋版的忍龙3还是觉得还是可以得

日厂其实现在自己也挺焦急 技术早已不如自己如日中天的年代

玩家也都和从前的口味和爱好有很大差别

所以日厂真的很痛苦

精华
0
帖子
3923
威望
0 点
积分
4851 点
种子
516 点
注册时间
2010-11-22
最后登录
2020-2-17
发表于 2015-2-15 12:05  ·  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优胜劣汰
该死就死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1239
威望
0 点
积分
1266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3-3-26
最后登录
2015-2-25
发表于 2015-2-15 12:0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柠檬茶 发表于 2015-2-15 12:00
我是觉得用户的培养决定了市场的变化
ps3时代,wii扩展了很大的游戏用户群。
这些用户一开始是不玩游戏的, ...

赞同,传统单机游戏(无论是主机,掌机还是pc上的)消亡是必然的。

另外,主机玩家所痛恨的克金模式必然会全世界开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0-4 16:10 , Processed in 0.205944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