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服者
ど~れ~に~し~よ~う~か~な~♪
- 精华
- 5
- 帖子
- 4864
- 威望
- 5 点
- 积分
- 5455 点
- 种子
- 2 点
- 注册时间
- 2011-5-16
- 最后登录
- 2022-2-18
|
发表于 2018-11-19 18:46 · 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真弓 于 2018-11-19 18:50 编辑
稍為跑個小題
首先從結論上來說 : 人類這種生物是有能力完美掌握並同時高度運用複數種語言的
那麼為什麼還是會出現像這種「看OO語比XX語舒服」的爭議呢?就是因為有不少人壓根不明白人類在處理不同語言時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決定一個人在運用(包括聽讀講寫)一門外語時到底能不能「舒服」,有兩個因素 - 該門外語的水平 , 以及語言思維邏輯的切換的可否
先來談談「外語水平」這個因素,儘管其實沒什麼好談的,這項因素除非是殘障人士,否則只要是個人,都有能力把握並提升,一點不難,並且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該人於這方面上的努力和投入程度,語言這東西你不用就不會好,一門語言,你一星期不用,你會開始忘記少用的詞彙 ; 一個月不用,你的文法會開始變得奇怪 ; 一年不用,你會開始沒辦法正常運用 ; 十年不用,就算是母語也給你忘的一乾二淨
接下來才是重點,也是這類爭議的核心,第二個因素,「是否能做到語言思維邏輯的切換」,絕大部份的人,不管他外語水平如何,他的腦袋就像一個舊式單向CPU一樣,只能運行一種語言的邏輯,什麼意思?你給這種人說一句「I love you」,你200%確定對方英語水平絕對能看懂這句話,然而那個人的腦袋裡對這句話的處理序列卻是「I = 我 ; love = 愛 ; you = 你 ; 哦,我愛你」,這跟他的外語水平沒有關係,小學畢業的也好,專八的也好,在海外生活的也好,完全沒關係,每當這種人在運用一門外語時,他們永遠得經過這種「腦內翻譯變換」,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專八了外加在海外生活了好幾年也依然覺得母語看著舒服,因為他們在看母語的時候不需要進行變換
那麼,如果能切換思維邏輯的話,會變成怎樣?前1秒你跟他說「你知道嗎?」,下一秒再用英語說「I love you」,他腦裡的運作就是「你知道嗎?I love you」,完全一樣,完全跳過並忽略翻譯程序,直接從根本上理解你所說的訊息的意思,即便你再拋一句複雜點長一點的英語,例如「You’re my sunshine, em, I mean, I just wanna say...me and you, Always.」,對方也可以直接從英語的思維邏輯上去理解這句話,而不需要在腦子裡逐個字變換,這種人的極致就是各種實時翻譯人員,這些人的工作就是瞬間理解自己的僱主與對象,其心血來潮靈機一閃突發其想蹦出來的一句沒寫在草稿上的母語/外語,並且立刻地在盡可能保留了原意的情況下翻譯成外語/母語來讓雙方達成正常交流,這一連串的過程有時候他們必須以秒單位地去完成,並且是持續性的
語言思維邏輯的切換,一般來說是先天的,當然也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但是絕大部份能做到的人,都屬於「天生腦子構造不正常」的一類,而這一項技能同時也跟外語水平的高低無關,一個僅僅小學畢業的人,也可以擁有這項技能,並且在閱讀同水平的英語文章時,這個小學畢業的人可能還會比專八的來得更加快,更加精準
所以別再說什麼「我英語專十一在海外活了好幾個世紀我還是一臉慒」之類的話了,這跟外語水平與經歷無關,而是跟腦子構造差異有關
回到正題,一個遊戲有沒有XX文到底重不重要? 很重要好不好
一個遊戲每推出一款語言,就代表「多一個選擇」,亦正因為這是一條選擇題,所以別人可以選擇要,或不要,但絕對比沒得選要來得優秀
站在開發商角度看,多出來的這個選擇有可能吸引一些全新的,因為語言問題導致至今為止對該產品望而卻步的購買者
站在玩家角度看,能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去享受遊戲自不必說,因為這個選擇而導致可能吸引新的同伴與之交流,也是樂事
所以說,一個遊戲出不出XX文OO文,很重要,你真正應該要問的,是「不出XX文就等著爆死」「沒OO文的都是垃圾」這種奇行思維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