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chobits5128

昨天到手的500P感觉跟我那个100来块的电脑耳机没啥区别啊= =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3551
威望
0 点
积分
4389 点
种子
593 点
注册时间
2007-3-7
最后登录
2025-9-19
发表于 2015-4-23 12:26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scv1990 发表于 2015-4-22 18:18
你真是固执到了极点 我们都是实际在用系统呢 难道连这个都不清楚吗 我跟你就是说解码前的部分 信号质量差 ...

是的...上万的播放器就好在解码和放大,但是有人就是蛋疼继续用功放啊耳放之类的,所以说买这么贵的播放器的不是傻瓜,买了这么贵的播放器还去买功放耳放各种放的人才是傻瓜....

精华
0
帖子
1724
威望
0 点
积分
1797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2-4-26
最后登录
2017-11-2
发表于 2015-4-23 22:0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lbs*** 发表于 2015-4-23 10:40
你在這胡吊扯啥的?

贴我的回复请贴全,还有打字请不要打错别字,不然我怎么举报你呢?有理不在声高,A9怎么现在变成喷子论坛了?

精华
0
帖子
1724
威望
0 点
积分
1797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2-4-26
最后登录
2017-11-2
发表于 2015-4-23 22:1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zkbskcwi 发表于 2015-4-23 10:29
你若真有问题就直接说,我没有义务随便什么人问什么没营养的问题都要解答 ...

那个问题我的确是提得有点阴阳怪气了,其实是这样的,声音的信号组成和你说的电子信号传输还是有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编码,二是采样率。之所以说同等价格下无线是比不过有线的,就在于信号的编码-转换-发射-接收-再转换-校验-编码的过程中,信息量是有损失的,更何况在声音的模电转换中一直存在jitter。现在很多厂商根本就只会做数码硬件,而没有去研究音频格式本身的特点。所以在你看来1010的传输加上校验就没有损失,但是在转码压缩转换的算法中,是否真的做到了无损呢?在我的认知中,显然是否定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和“固执”的判断。500P显然是一付玩游戏的好耳机,但仅限于此,罢了。
背景相关:本科学计算机的,国家钢琴调律师中级,曾任学生乐团副指挥、首席小号,小提琴业余七级

精华
0
帖子
1724
威望
0 点
积分
1797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2-4-26
最后登录
2017-11-2
发表于 2015-4-23 22:2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qweriii 发表于 2015-4-23 12:26
是的...上万的播放器就好在解码和放大,但是有人就是蛋疼继续用功放啊耳放之类的,所以说买这么贵的播放 ...

现在的厂家坑得就是你们这样的“爹”,多付点学费吧,无论古典还是流行,有机会多去听现场。然后再回来评价设备。

精华
0
帖子
3551
威望
0 点
积分
4389 点
种子
593 点
注册时间
2007-3-7
最后登录
2025-9-19
发表于 2015-4-23 22:36  ·  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ev_lucifer 发表于 2015-4-23 22:20
现在的厂家坑得就是你们这样的“爹”,多付点学费吧,无论古典还是流行,有机会多去听现场。然后再回来评 ...

海顿啊贝多芬他们都是听现场的,现代人啊花这么多钱去烧器材,追求什么细节?声场?分离度?对不起,这不是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

精华
0
帖子
32193
威望
0 点
积分
36287 点
种子
1294 点
注册时间
2009-7-12
最后登录
2023-11-23
发表于 2015-4-23 23:08  ·  拉脱维亚 | 显示全部楼层
ev_lucifer 发表于 2015-4-23 22:18
那个问题我的确是提得有点阴阳怪气了,其实是这样的,声音的信号组成和你说的电子信号传输还是有区别,主 ...

首先 我要先说明一点,我们讨论的内容,主题是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不会损失
500P是什么耳机,无线 有线什么的,不是我和内个人讨论的内容。。还有就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在说DAC后面的内容
也就是我们都没有讨论数字转模拟过程中的损失,这是公认的,也没人质疑

然后既然你学过计算机,基础想必不用多说,jitter是任何电路都必然存在,这是一种脱离理想状态,实际因素导致的误差,这么说没错吧
也就是说,jitter实质上与信号干扰是一个性质的,根据电路设计不同,是可以做到将jitter大幅度减少的
在讨论数字信号传输问题,这种类似于误差性质的因素,我觉得是不应该算在内的
说个最基本的,如果传输方式是异步而不是同步,那么jitter可以轻松被修复,没错吧
退一步,如果是同步传输,在接受端引入高端的相位锁定环,那么也是可以大幅度修复jitter的,纵使是一般的ppl,最大不超过2ns也不是难事,目前装载高端相位比较器和滤波环的ppl 将jitter控制到100皮秒都有
(以上数据 请参照《jitter知识》  原著Charles Altmann)

综上,我要表达的是,任何现实都不可能完全理想化,都会有误差存在,jitter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只能说是一种不定的误差
因为可大可小,所以不能用最差的状态来说明数据传输过程就是有损的

还有就是,(其实楼上有个人贴了个索尼1rDAC耳机,其中第二个图就提到了)
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纵使出现jitter,只要不是同步传输,都可以轻松修复
目前绝大部分都使用的是异步传输系统,说白了就是先缓存一部分,如果有错误不会马上放出来而是修复了缓存的内容再播放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677
威望
0 点
积分
682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11-13
最后登录
2022-3-1
发表于 2015-4-23 23:12  ·  江苏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v_lucifer 发表于 2015-4-23 22:08
贴我的回复请贴全,还有打字请不要打错别字,不然我怎么举报你呢?有理不在声高,A9怎么现在变成喷子论坛 ...

你自己看不懂罢了,再说,你有个毛的理?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3029
威望
0 点
积分
3070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13-11-27
最后登录
2020-7-13
发表于 2015-4-23 23:30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帖子里头的几位真心可笑

根本不玩音响的,却武断的认为它的用户是追求所谓玄学的***,拿着一点点最基本的物理知识粗暴的判断一种复杂的工艺过程,典型的井底之蛙而已。我在这帖子里发言的出发点跟你们不同,我不会无聊到在一个游戏论坛***一群门外汉整个上下高低,纯粹是想顺便普及一点基本常识而已,有判断力的自然知道应该信哪些,不信哪些,至于你们这些为了争论而争论的,真心无所谓。

我觉得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还是要抱有一点敬畏之心的。至少先实践一下。好自为之吧各位。

精华
0
帖子
4122
威望
0 点
积分
4982 点
种子
707 点
注册时间
2011-2-28
最后登录
2023-4-13
发表于 2015-4-24 01:15  ·  日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zfrozen 于 2015-4-24 01:44 编辑
scv1990 发表于 2015-4-23 23:30
我觉得这帖子里头的几位真心可笑

根本不玩音响的,却武断的认为它的用户是追求所谓玄学的***,拿着一点 ...


你倒是说点东西出来,目前你扯的哪个不是玄的。

仔细看了下你的评论,似乎在你印象里音源就是个人在唱歌……我擦这是无线电刚发明年代的认识么。你现在听的哪个音乐不是被转化成一堆0和1然后做成文件塞到光盘里去的?除非你跟我说你在听黑白胶片。
从你听的音乐的源头开始就全是0和1,这里头有半点什么电气信号干扰衰减啥啥任何介入的余地么。

另外一点你认为你听的音乐是实时传播的……这又是个手摇唱片时代的认识,你还真以为你摇多快就放多快么!计算机体系中的时间完全由震荡型电路控制,换句话说就连时间都是数字化的。既然时间被数字化那就一定会有一个最小单位,要播放一个声音至少得获得一个时间单位的信息以后才可能放出去,换句话说严格意义上的实时传播在数字化过程中理论上就根本不可能。通常声音播放时就像你看在线视频一样,是提前进行缓冲再进行播放的,如果缓冲部分的数据出现错误也会修复之后才进行播放,哪来什么实时传送一说。

精华
0
帖子
32193
威望
0 点
积分
36287 点
种子
1294 点
注册时间
2009-7-12
最后登录
2023-11-23
发表于 2015-4-24 01:39  ·  拉脱维亚 | 显示全部楼层
gzfrozen 发表于 2015-4-24 01:15
你倒是说点东西出来,目前你扯的哪个不是玄的。

连“一点点最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不甚了解的能指望他说什么干货出来。。

楼上内位提到了jitter,起码还是真懂行的
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真的玩玄学,而且借着玄学之名寻找优越感,好像比别人懂得多
让他说个所以然来就只能装高深了,反正有精神胜利法,不管事实如何咱们都只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固执又不谦虚的门外汉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9-21 00:57 , Processed in 0.212864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